<p class="ql-block">昵称:墨韵浅月 </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5607278 </p><p class="ql-block">美图:自拍+网图,在此感谢!</p> <p class="ql-block"><b>当在矛盾圈讨论区里看到,有美友提出这样的问题:“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话真的把现在的社会演绎得淋漓尽致!”我放下手中的茶杯,转身看向玻璃窗外,一位穿着体面的男人正对着手机笑出褶子,语气热络得像在招呼多年老友,可挂了电话转身,面对眼前一位穿着简陋的老人,却只淡淡撇了一眼。这一幕,恰似把那句老话拆成了两半,一半是扎心的现实,一半是难解的困惑,人情世故里,究竟藏着怎样的矛盾?</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前些日子,我在医院陪护生病的老公时,见过最鲜活的“矛盾样本”。同病房的老李是个普通的退休工人,一辈子老实巴交,临了却查出重病。住院头半个月,除了老伴天天提着保温桶来送饭,昔日一起下棋、遛鸟的老伙计们只来了两个,坐了不到十分钟就借故离开。老李躺在病床上叹气:“以前总觉得处得热络,真到了需要搭把手的时候,才知道闹市的门有多难敲。”他住的老小区就在市中心,楼挨楼、门对门,可那些平日里点头哈腰的邻居,如今连探个病都觉得多余。</b></p> <p class="ql-block"><b>可转机却出现在八月十五日的下午。老李的儿子突然接到公司提拔通知,从小小的技术员提拔成了项目经理,这个好消息就像长了翅膀,没两天就传遍了老小区。先是以前总说“家里忙”的老棋友提着果篮来了,搓着手说“早想来看看你,就是怕打扰”;接着是小区物业经理亲自上门,递上慰问品,还说“以后有任何需要,随时找我们”;甚至有多年没联系的远房亲戚,特意从外地开车来探望,拉着老李的手嘘寒问暖,话里话外都离不开“以后孩子有出息了,可别忘了咱们”。</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最让我印象深的是隔天下午,老李看着病房里堆成小山的礼品,突然对老伴说:“你还记得前几年我摔断腿,是谁背我去医院的不?”老伴愣了愣,随即想起是楼下收废品的老张。那时候老李刚退休,手里没多少积蓄,摔断腿后行动不便,老张每天收完废品就来帮他买菜、倒垃圾,还背他去复查,从没提过一句“麻烦”。可如今老李儿子升职了,老张却没有出现在病房。</b></p> <p class="ql-block"><b>“你说这人情怪不怪?”老李望着窗外,语气里满是矛盾,“有人围着你转,是因为你有用;有人离你远远的,反倒是真心对你好。”这句话像一根针,刺破了“世态炎凉”的表象,也挑开了人情里最核心的矛盾:利益的羁绊与真心的坚守,从来都在同一片土壤里生长。</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这让我想起了父亲。前几年他做生意失败,赔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那些以前逢年过节就上门送礼的“朋友”,一夜之间都没了踪影,有的甚至在路上遇见了,都假装没看见。父亲一度心灰意冷,觉得“富在深山有远亲”全是假的,“穷在闹市无人问”才是真相。可就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是三叔和小叔,最让他感动的是三叔一辈子没出过几次远门,手里也没什么钱,却扛着自己种的小米、带着攒了半年的两千块钱,坐了五个小时的大巴车赶过来。他没说什么漂亮话,只拍着父亲的肩膀说:“别怕,有老弟在,咱们慢慢还。”</b></p> <p class="ql-block"><b>后来父亲重新振作,开了个建材小店,生意渐渐有了起色。那些消失的“朋友”又陆续出现了,有的说“早就知道你能东山再起”,有的要拉着他“再合作一把”。父亲却只是笑着摇摇头,在老家帮三叔翻修了老屋。有人问他:“以前那些朋友那么热情,你怎么不搭理?”父亲说:“我穷的时候,他们的门我敲不开;我富了,他们的话我听不进。真正的情分,不是看你飞得高不高,而是看你摔得重不重的时候,有人愿不愿意扶你一把。”</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其实仔细想想,“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老话,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的集合。它既道出了人性中趋利避害的现实,也暗含着对真情的隐秘期待。就像老李病房里的礼品与老张的缺席,就像父亲落魄时的冷清与三叔的小米,人情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题,而是一道充满矛盾的选择题,有人选择跟着利益走,有人选择跟着心走。</b></p> <p class="ql-block"><b>昨日在医院陪老公复查时,碰到了老李,我笑着打趣道,家里礼物都堆成山了吧!老李无奈地摆摆手说道: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旁边一个年轻人赶忙插话说:“现在的社会太现实了,哪还有什么真心?”老李笑了笑,指了指医院对面的早餐摊:“你看那个卖豆浆的大姐,每天都给巷尾的孤寡老人留一碗热豆浆,分文不取。她不富,住的地方也偏,可在老人心里,她比那些‘远亲’还亲。”</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顺着老人指的方向望去,卖豆浆的大姐正把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递给拄着拐杖的老人,脸上的笑容比朝阳还暖。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人情里的矛盾从来都不是“世态炎凉”与“人间温暖”的对立,而是我们是否愿意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守住那颗不被利益裹挟的心。</b></p> <p class="ql-block"><b>闹市的门或许会因为贫穷而紧闭,但总有一扇窗会为真心敞开;深山的路或许会因为遥远而难行,但总有一双脚愿意为真情跋涉。这就是人情里最动人的矛盾,纵然有趋利的凉薄,也从不缺坚守的温暖;纵然有世态的现实,也总有不被贫富定义的真心。而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才让我们在看清世态后,依然愿意相信:真正的情分,从来不在闹市的门里,也不在深山的路上,而在那些无论你穷富、都愿意为你停下脚步的人心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