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之传统。</p><p class="ql-block">《礼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是故国民欲兴,必重师以传道。师者,学高而身正,德善而心仁。以己为表,以行为范,处世誉赞天下,树人满园桃李。 为师之本,以德学为先。</p><p class="ql-block">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这一职业是伟大的,是教书育人之楷模,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培养和教诲。</p><p class="ql-block"> 感恩祝福我在各个学校时期的老师们,诚挚祝福各位先生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顺意。</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字之师“,“一句话之师”,“一件事之师”;有时也会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的老师或者好人;有时也会当不知所措的时候给我们指点迷津的恩人;有时会出现身体不适或者突发疾病,此时会遇到伸出援手解救生命的恩人。此外在工厂工作时段的各位指导帮助您的师傅,社会上有缘相识相遇的老师、朋友和诤友,这些都是值得感恩和尊敬的老师、先生。这些老师不仅在一件事上帮助我,还在做人做事上给予我指导和帮助,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我也要诚挚感恩和祝福这些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给予我热情指导帮助的各位老师,各位师傅,各位师长,各位有缘之师们:</p><p class="ql-block">节日快乐,喜乐安康,万事顺遂,心想事成。做一首打油诗,致敬颂扬老师的伟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律·教师节颂师</p><p class="ql-block">幸福一生</p><p class="ql-block">蜡炬成灰照古贤。</p><p class="ql-block">细雨无声滋万汇,</p><p class="ql-block">桃李成荫满九州。</p><p class="ql-block">道传孝义立人极,</p><p class="ql-block">业授诗书契圣言。</p><p class="ql-block">解惑每倾肝胆血,</p><p class="ql-block">尊师一诺重丘山。</p> <p class="ql-block">张桂梅,原名张玫瑰,满族,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原籍辽宁省岫岩县。中共党员,党的十七大、二十大代表,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会长。</p><p class="ql-block">1974年10月,张桂梅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1996年8月,调入丽江市华坪县,在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承担4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1997年4月,查出子宫肌瘤,为了不影响学生中考,直到7月中考结束才入院治疗。2001年,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2007年,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p><p class="ql-block">2008年8月,筹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是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p><p class="ql-block">2020年7月9日,担任云南省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会长。</p><p class="ql-block">2022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7日,张桂梅第14次为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学生送考;9月10日,以张桂梅为原型创作的剧集《山花烂漫时》播出。</p><p class="ql-block">1999年4月,张桂梅被云南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工作者。讨论2000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02年12月,被评为全国十大女杰。</p><p class="ql-block">2020年6月29日,被云南省委宣传部授予“云岭楷模”称号;</p><p class="ql-block">10月30日,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p><p class="ql-block">12月3日,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p><p class="ql-block">12月10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17日,入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p><p class="ql-block">6月29日,被授予“七一勋章”并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p><p class="ql-block">11月,获得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23年1月,获得“2022三农年度人物”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我国航天事业开拓者,导弹之父,二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先生毕生关心高等教育事业,是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科大的创办过程中,他主持并积极参与近代力学系的建设,并兼任系主任长达20年之久。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为中国科大的办学、整体建设和人才培养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女,汉族,福建厦门人,无党派人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协和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1919年,林巧稚从厦门女子师范学院毕业并留校从事教学工作。1921年,考入北京协和医科学院,并于1929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林巧稚成为北京协和医院首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1932年,赴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和伦敦大学医学院进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被派往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妇产科继续胎儿生理领域的研究。当时美国方面向林巧稚提供了先进的科研条件和优厚的待遇,面对美方的挽留,林巧稚却断然拒绝。1940年,林巧稚返回中国。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院被迫关闭。林巧稚在胡同里开办妇科诊所,继续为战乱中的中国妇女服务,6年时间留下8887份病历档案。1953年,任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9年,先后任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1980年,因患脑血栓入院治疗,仍坚持参与《妇科肿瘤》的编写。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病逝于北京,享年82岁。</p><p class="ql-block"> 林巧稚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一生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被称为“万婴之母”,是北京协和医院首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20位杰出女性”之一。。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p> <p class="ql-block">王树国,男,汉族,1958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海兴县,祖籍河北省献县,中共党员,教育家、机器人研究领域专家,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校长。</p><p class="ql-block"> 1977年,王树国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82年,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任教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1987年,先后在法国国立高等工艺学院和巴黎第六大学从事机器人动力学、控制与仿真技术研究。1989年3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863”计划基础研究课题“智能机器人结构仿真系统”软件总设计师。1990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之后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王树国破格晋升为教授,同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后任“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专家组副组长。1997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被提拔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1999年,任黑龙江省科学与技术委员会主任。2000年6月,任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厅长。2002年3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副部级)、中共哈尔滨工业大学委员会常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2014年4月至2024年3月,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2025年1月,出任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p><p class="ql-block">从石油工人到大学校长,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到西安交通大学,从满头青丝到白发苍苍,王树国数十年如一日投身于高等教育事业,彰显了他对教育无比的热情与昂扬的精神。王树国已然头发花白,身影略显佝偻,而这正是他奉献教育的印记,也是他立德树人的奖章。</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邓稼先院士(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男,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副主任讨论。1945年,邓稼先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50年,获得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同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2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54年至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1958年8月,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1962年9月,领导完成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关键性难题。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随后继续投入到氢弹研制工作中,中国第一颗氢弹在1967年6月17日爆炸成功。1979年,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1986年6月,中央军委对邓稼先事迹解密。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p><p class="ql-block">邓稼先长期隐姓埋名,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忘我奋斗和无私奉献二十八年,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立下卓越功勋,为新型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作出重大贡献,临终前牵头撰写有关建议书并呈报中央,为指导新时期在中国核武器事业的战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1986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1994年,获得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讨论。</p> <p class="ql-block">郑强教授,男,汉族,1960年9月出生于重庆,籍贯福建武夷山,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特聘教授、山西大同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名誉教授”。</p><p class="ql-block">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郑强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攻读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攻读四川联合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生。1994年12月,获四川联合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2012年5月至2017年6月,任贵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6年12月至2020年4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正厅级)。2020年4月至2023年12月,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郑强主要从事聚合物流变学、多组分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曾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侨联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一等奖等奖项。先后获得“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2014中国好校长”、首届“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特级教师柳玉芳雕像</p><p class="ql-block">柳玉芳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安广小学特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近50年,其教学经验在全省推广。她在1945年哈尔滨解放后投身教育事业,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逻辑思维,独创多项教学方法。1957年起连续获评哈尔滨市优秀教师、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等称号,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其铜像成为黑龙江省首批特级教师雕塑,2016年入选哈尔滨劳动公园全国劳模纪念雕塑群像</p><p class="ql-block">教学成就</p><p class="ql-block">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理解、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历史评价</p><p class="ql-block">哈尔滨最具影响力劳模(2007)</p><p class="ql-block">教育生涯</p><p class="ql-block">1945年哈尔滨解放后,柳玉芳开始在道里区安广小学任教,成为该区第一代教育工作者代表。持续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直至退休,其教学范围涵盖小学各年级数学课程,特别擅长高年级数学教学。</p><p class="ql-block">教学贡献</p><p class="ql-block">能力培养:通过设计"理解→分析→综合"三阶段教学法,系统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思想教育:注重转化顽皮学生,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6</p><p class="ql-block">经验推广:1978年其独创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训练法》被选为全省教师培训教材。</p><p class="ql-block">荣誉表彰</p><p class="ql-block">1957年:哈尔滨市优秀教师1</p><p class="ql-block">1959-1966年:连续8年获评哈尔滨市劳动模范1</p><p class="ql-block">1978年7月:黑龙江省首批特级教师6</p><p class="ql-block">1979年: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授予)</p><p class="ql-block">1985年:黑龙江省模范教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8</p><p class="ql-block">纪念活动</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安广小学建校85周年之际,柳玉芳铜像正式落成于教学楼前厅,此为黑龙江省首例特级教师纪念雕塑。2016年,其铸铜雕像入驻哈尔滨劳动公园全国劳模纪念园区,展现备课教学场景。2024年2月,入选哈尔滨"最可敬的人"候选名单,系唯一基础教育领域代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大年(1958年8月28日―2017年1月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广西南宁人</p><p class="ql-block">,出生于广西柳州,祖籍大新县,战略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生前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首任学部长。黄大年于1982年获得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学士学位。1986年,获得长春地质学院(今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p><p class="ql-block">)应用地球物理系硕士学位,后继续留校任教。199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获得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1月,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从事针对水下隐伏目标和深水油气的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工作,先后担任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2009年12月,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开始为中国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2016年9月,任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p><p class="ql-block">。2017年1月8日,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p><p class="ql-block">。黄大年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究工作,探测地下油气和矿产资源以及地下和水下军事目标。2017年4月28日,追授“全国优秀教师”;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做出指示,发出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号召,追授“时代楷模”,“至诚报国 归侨楷模”,“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7月,追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被评为“逝世的十位国家脊梁”之一。2024年9月13日,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第一届国医大师张琪教授</p><p class="ql-block">张琪(1922年11月14日-2019年11月13日),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人,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截止到2019年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0名,硕士研究生13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2年张琪从哈尔滨汉医讲习所毕业;1944年在哈尔滨市天育堂附设锺麟诊所行医;1955年在黑龙江中医进修学校任教;1956年调入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先后担任研究员、内科研究室主任、副所长;1986年被聘为黑龙江中医学院内科博士研究生导师;2009年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p><p class="ql-block">2019年11月13日9时35分,张琪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逝世,享年98岁。</p><p class="ql-block">擅长领域</p><p class="ql-block">张琪教授精通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尤善内科,对中医肾病、肝病、心病、脾胃病、心系病、神志病风湿病、温热病、消渴病等均有较深的造诣,善治各种顽固性疾病及疑难重症。</p><p class="ql-block">主要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琪教授研创的宁神灵、泌炎康颗粒、肾炎止血丸、肾炎消白颗粒、参地保肾胶囊、苏黄泻浊丸等新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p><p class="ql-block">学术专著</p><p class="ql-block">截至2019年11月,张琪教授先后出版《脉学刍议》《临床经验集》《张琪临证经验荟要》《张琪临床经验辑要》等著作8部。</p><p class="ql-block">承担项目</p><p class="ql-block">截至2019年11月,张琪教授主持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p><p class="ql-block">科技成果奖励</p><p class="ql-block">截至2019年11月,张琪教授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p><p class="ql-block">张琪教授是一位德医双馨的医学教育家,临床中医大师,对待患者从不考虑高低贵贱,挂号费始终多年不涨价,是一位真正实践大医精诚的医学大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