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出有主见的孩子

取悦自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儿与他父亲相处一段时间以后,她就变得有些沉默,和什么样的人一起相处可能也会耳语目染。在电梯里遇到一个熟人,或者遇到一个陌生人会主动向她示好。以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示意她要礼貌的回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或者来的人就是爷爷奶奶,我也会拉着她展示自己的才艺。我想很多父亲也会像我这样,并且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然后,她会像猴一样站在人群中,等着客人的审视,并且不情不愿的表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行为的背后是基于什么原因呢?我想,大概是基于父母的虚荣心:看看吧,我的孩子有多么的优秀!琴棋书画她什么都会!嗯…她真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看到心理学家武志红的一段视频,他的解析让我醍醐灌顶。我猛然醒悟:原来,做自己,养成独立的人格,才是最好的养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视频里他举了一个例子:公园里两个家庭,并且都带着自己的女儿在一起玩耍,但有个女孩,她一直在观察,无论对方的家长有多么向她示好,她的表情总是冷漠的远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换作你是她的父母,我想你一定会教育这个女孩,要她懂礼貌,教她报以同样的热情。但是这个女孩的父母并没有这样做,他们全程没有任何说教,只是自顾自的,仿佛根本不曾注意到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孩在犹豫了一个上午以后,通过她的观察以及辨别,她终于卸下了防备,然后她对那家庭的所有成员也报以同样的热情,因为她感受到他们家庭的善意,最后,她愉快的接受了那个女孩的邀请,整个下午俩孩子都玩得特别开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看:父母并没有说教,全程都是孩子们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无论年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边界,该怎样让她们自己学会判断,学会观察,学会与人交流这才是教育的重点。我想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把孩子当成人看待,而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总是替她们选择,那么她就成了一个没有主见的拉线木偶,放手,其实是很多父母要学的功课。过度的保护与过度的干预也是一种伤害,该怎样教育又不失分寸…做到这一点也许很难,但是,父母只能打破原有的偏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允许孩子做自己,允许孩子独立思考,允许孩子偶尔的冷漠,偶尔小脾气,允许一切发生…而父母要做的,不一定是及时纠正,而是有方法的等待,无限的信任以及给予她一定的鼓励及肯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遇到的事情很大,就想办法找出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努力的提升自己,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女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