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岁月里的回响

冠山红枫🍁

<p class="ql-block">  又逢九月。</p><p class="ql-block"> 九月的风,总带着几分甜蜜的温柔。风里飘着桂花的馨香,阳光斜斜的漫进临巷的窗口,落在写字台边角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上,将那照片又染成暖金色。那是45年前我同所带的初三学生毕业照。在我看来,那是任何艺术照都替代不了的珍贵品,照片上还留着当年青春时光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曾经以为,三尺讲台只是方寸之地,后来才知道,那是能装下无数青春的旷野。</p><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是1979年冬天师范临毕业时,在商镇小学实习讲课。尽管我从小学到初高中都是班里的语文尖子,语法结构、语言等语文知识并不欠缺,但走上讲台面对学生授课,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台下几十双亮晶晶的眼睛望着我,尤其是看到后排坐着我的语文老师、班主任老师还有当时的师范学校校长,我的心难免紧张,握着教案的手微微发颤。好在我从小登台表演不怯场,加之对小学语文课知识点的熟知,让我很快就适应了教学氛围,掌控了讲课节奏,顺利完成了第一次实习讲课的任务。当我布置完作业,教室响起了掌声,我那颗紧张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我被分到离县城最远的峡河当了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并担任语文调研组长、带班班主任。从初一到初三;又从峡河中学调至峦庄中学,在我的执教生涯中,始终遵循、继承我的授课老师的优秀品质,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品德相结合,尽心尽力当一名合格的园丁。</p><p class="ql-block"> 1981年10月,由于工作需要,我被组织调到当时属于县委宣传部所辖的县广播站,走上了播音岗位。8年后,又被调到县政府体改委工作,在公务员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p><p class="ql-block"> 近两年的从教工作,让我明白,教师的幸福从来不是把人留在身边,而是看着自己教过的孩子,带着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感受到的温暖,走向更远的地方。如今才真正懂得,那些散落在各地的问候,那些偶尔传来的“老师,我还记得您教我的《白杨礼赞》”;“老师,我永远忘不了您讲《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动人的情景”等等,都是岁月给我的最好回信。</p><p class="ql-block"> 如今,离开讲台45年了……后来有了“教师节”,却总在这样的日子里想起那些曾经的从教时光。尽管任教时间短暂,尽管离开教师岗位已很久远,但那“三台讲台”和曾经的学生音容笑貌却始终存储在我的脑海里。原来我以为是自己在照亮他们,实则是他们的成长,温暖了我的大半人生。那些藏在教案里的批注、那些搞勤工俭学活动时与山区学生一块上山拣橡籽、砍柴禾的记忆犹新——它们早已不是过往,而是刻在我生命里最柔软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写在2025年教师节</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陈铁有,男,50后。大专学历,中共党员。陕西省商洛市作家协会会员,丹凤县诗歌楹联学会理事,《作家摇篮》杂志及《大文坊》微刊签约作家。曾当过中学教师、县广播站播音员、记者、编辑等,后调任政府公务员至退休。已出版散文合集《文心雕鳞》,个人散文集《春天的记忆》正在整理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