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季 ,早晚温差有异,当前正值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活跃,甚至可能出现多种病原体叠加传播的情况。</p> 呼吸道传染病 <p class="ql-block"><b>1、流感仍是主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可达39–40℃),常伴有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流感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b></p><p class="ql-block"><b>2、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常见于学龄前儿童,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症状包括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可同时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和结痂。患者需隔离至所有皮疹结痂,一般不少于发病后14天。治疗以对症为主,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如出现持续高热、头痛加剧或惊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b></p> 消化道传染病 <p class="ql-block">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全人群易感。传播途径包括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或污染环境,以及吸入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常见症状为呕吐、腹泻,可伴恶心、腹痛、发热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p><p class="ql-block">轮状病毒感染常见于婴幼儿,典型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每日可达10次以上。传播以“粪-口”途径为主,也可经飞沫传播。</p><p class="ql-block">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通过共同进食或接触被污染的用品传播。症状包括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极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脑膜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p> 虫媒传染病 <p class="ql-block">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以发热、剧烈关节疼痛和皮疹为主要特征。</p><p class="ql-block">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同样通过伊蚊传播。典型表现为“高热、三痛、三红 + 皮疹”:❊ 高热:体温迅速升高至40℃以上;❊ 三痛:剧烈头痛、关节痛、肌肉痛;❊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皮疹:四肢或躯干出现充血性皮疹或出血点。</p> 预防措施 <p class="ql-block">➤ 饭前便后规范洗手;➤ 食物应彻底清洗、煮熟煮透;➤ 不喝生水,避免接触呕吐物;➤ 定期对餐具、玩具进行消毒;➤ 保持环境清洁与通风。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 勤洗手,使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在密闭环境中应正确佩戴口罩;➤ 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发现异常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 清除校园及周边小型积水容器,杜绝蚊虫孳生;➤ 垃圾及时清运,暂不能清除的积水应投放灭蚊幼剂;➤ 蚊虫活跃区域,师生户外活动应穿长袖衣裤,使用驱蚊剂;➤ 教室必要时进行药物灭蚊。</p> 疫苗接种建议 <p class="ql-block">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例如:√ 流感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及重症风险;√ 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水痘疫苗能有效预防水痘发生。</p> <p class="ql-block">秋季是学校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时期。家校需协同合作,积极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营造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编辑:孙丽琼</p><p class="ql-block"> 核稿:彭 琪</p><p class="ql-block"> 供稿:孙丽琼</p><p class="ql-block"> 审核:翟惠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平罗县第五幼儿园教育集团(保健室)</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