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怀念孙晓光老师</p><p class="ql-block"> 我在嗷嗷待哺的求知年龄,却赶上那动乱的“文革”。没有小升初得仪式,却独一无二的享有了唯一的“七年级”。我们当时的教材很简单,一本红色塑料皮的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著作单行本: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反对自由主义,后被人称为老三篇。还有两报一刊社论。因荒废了很久,终于回到了教室。我的心还是激动的,有教室,有教室,有书读就行。</p><p class="ql-block"> 我被分到一连一排(历史产生的班级称呼)。幸运的是我们的老师:孙晓光(女),是北大毕业的。第一节课她讲的是毛主席语录:“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那时候,班里几乎100%的同学都会背诵。突然有一天,她手里拿这一本包装精美的毛主席诗词,里边有精致的毛主席的照片。她站在讲台上,意气风发的对我们说,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首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只见她神采飞扬的,双手敬畏的翻开书,绕着同学们的座椅,力求每个同学都能看见。她那磁性嗓音因激动,略带沙哑,她的眼睛黑的发亮,瞳孔里装满了有极强求知欲的我们。她从1936年1月,毛泽东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会议结束后途经清涧县高杰村时,面对银装素裹的河山,回想起中华民族历史,创作此词的背景。 又讲到1945年10月,毛泽东在红岩村办公室抄录1936年创作的《沁园春·雪》赠柳亚子;11月14日,吴祖光在《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首次发表。《沁园春·雪》的轰动,凸显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的软实力。词作以历史人物抒发现实抱负,打破国民党对舆论的垄断,赢得民心。</p><p class="ql-block"> 老师的讲述,先把我带入战火纷飞的战场,我看到了红军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又将我带到重庆,听到一首词的力量。从此我爱上了毛主席诗词,买不到书,就借来抄。时间过去近六十年,孙晓光老师讲述毛主席诗词的场景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教师节,让我在这个日子了,再次缅怀您:我尊敬的孙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