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美术之力,赴成长之约 —— 读《准备》思小学美术教学

刘天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暑假我认真研读《准备》一书深度解读,结合实际本身,走进我的小学美术课堂,探索教育的本质。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孩子对未来的渴望。我翻阅着书页,感受着文字背后的教育理念,也回忆起去年那堂充满探索与创造的“校园自然拼贴画”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书中提到,教育应帮助孩子具备面对真实世界的能力。这与我在课堂上的尝试不谋而合。当我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捡拾落叶与石子,观察自然的纹理与形态时,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那一刻,我知道,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与世界建立连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孩子们用银杏叶拼出“小动物”,用鹅卵石搭起“小房子”,每一个作品都充满个性与想象。面对拼贴中出现的问题,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粘贴方式,调整材料摆放角度。这不仅是一堂美术课,更是一次解决问题、自我探索的旅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准备》强调,教育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与表达力。在孩子们讲述作品故事的环节,我听到了“我的蝴蝶要飞到花园里找朋友”这样充满诗意的语言。这正是教育希望激发的——对世界的好奇与表达的勇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