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北京晚报》发表了拙文《四大名旦抗日丹心》,其中介绍1933年,为了唤起民众抗日决心,梅兰芳先生在上海将传统戏《擂鼓战金山》改编成《抗金兵》,演绎南宋将领韩世忠在辽阔水面上与金国兵将殊死抗争、其夫人梁红玉擂鼓助阵而大获全胜的故事。数年后,尚小云先生在北京也排演了歌颂梁红玉的好戏《梁红玉》。同样赢得广大观众的热烈爱戴,一票难求。</p><p class="ql-block">史上可有梁红玉其人?这一场战役,梁红玉擂鼓助战,是演义还是史实?虽然宋史里并没有梁红玉的列传,但是在其丈夫韩世忠列传中,却有几笔提到了她。《续资治通鉴》、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南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等史料,记载了韩世忠与夫人梁氏为捍卫领土、抗击金兵所做的壮举。</p> <p class="ql-block">尚小云扮演梁红玉</p> <p class="ql-block">梅兰芳扮演梁红玉</p> <p class="ql-block">宋刘宋年绘《中兴四将图》中的韩世忠</p> <p class="ql-block">携子奔赴 巧平叛乱</p><p class="ql-block">建炎三年元年(1127),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位。继位后,他重用投降派汪伯彦、黄潜善及贪腐分子王渊、大太监康履等人,引起御营统制苗傅、大臣刘正彦的不满。建炎三年(1129),苗傅和刘正彦于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发起兵变,杀死王渊及康履等人,逼迫高宗将皇位让给他年幼的儿子。</p><p class="ql-block">这时,只有少数兵马的韩世忠,不敢贸然出击,暂时屯兵秀州(今浙江嘉兴)。而苗傅、刘正彦也扣押了梁红玉和其子韩亮作为人质,以阻挡韩世忠前来平叛。宰相朱胜非假意劝说,认为眼下韩世忠举棋不定,扣押梁红玉,不如放了她,让她去秀州劝韩世忠站在我们这一边,这是上策。苗刘二人接受了朱胜非的这一建议。殊不知,隆祐太后和宰相早已嘱托梁红玉找韩世忠搬救兵,于是她带着儿子立即上马,离开了临安府。</p><p class="ql-block">梁红玉担心苗傅、刘正彦反悔,于是纵马疾驰、昼夜兼行,一日一夜跑了数百里。安全到达秀州后,她立刻向韩世忠讲明了朝中情况,让他立即进兵平叛。于是,韩世忠在张俊、刘光世等宋将的兵马支持下,率士兵向临安府进发,一战成功,打败了苗、刘的部队,最后还将苗、刘捉拿归案。韩世忠平叛成功,宋高宗复位,不但封了韩世忠的官,也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这“夫人”是有俸禄的,开创了宋朝给功臣家属开钱粮的先例。</p><p class="ql-block">关于韩、梁夫妻联手平叛这段历史,过去京剧舞台上没有具体演绎。21世纪初,国家京剧院推出了由梅派艺术家董园园扮演梁红玉的《安国夫人》,填补了这一空白。该剧前半部写韩、梁平叛,后半部演梁红玉擂鼓抗金兵。情节基本依据正史,但又充满着戏剧性和审美性,该剧最近又被拍成戏曲电影,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船头擂鼓 激励士气</p><p class="ql-block">建炎三年(1129),就在韩世忠、梁红玉平定苗傅、刘正彦之乱后,金兵统帅金兀术趁宋朝内乱,大肆举兵,直奔临安府杀来。宋高宗赵构率文臣先是跑到明州(今浙江宁波),既而逃到海上。金兀术兵不血刃,便渡过长江,占领建康(今江苏南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江南的许多粮草辎重、金银财宝都被他们抢掠一空。韩世忠与梁红玉料到不善水战又屠戮百姓的金兀术是不会在南方站住脚的。果然,五个月之后,金军受到江南人民的激烈反抗,金兀术准备携带抢来的各种珍宝过江返回。殊不知,此时韩世忠与梁红玉已经带领仅有的八千部队,封锁了长江,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等着。金兀术自称带的兵马有十万,根本没把这八千人马的对手放在眼里,于是下了战书,准备第二天在江面上开战。</p><p class="ql-block">在此之前,韩世忠和梁红玉已做了周密的计划,分析敌我形势:金兵所乘的都是小船,而宋军却是艨艟巨舰。他们的策略是让梁红玉在帅船上击鼓指挥,而宋军诱敌深入,然后前后夹击,并以火炮矢石向敌船发射。《宋史》上是这样记载的:“……战将十合,梁氏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这就是说,战斗最激烈时,梁红玉亲自拿起鼓槌用力击起战鼓。古代战斗以旗或鼓指挥三军,“鼓击则进,鼓住则守”,进攻或采取守势,主要听鼓声的指挥。那么,梁红玉在什么地方击鼓呢?有的材料说她是站在帅船上击鼓,有的材料则说她是站在金山的顶峰上击鼓。笔者以为,还是站在帅船上击鼓更符合实际。当宋船上的兵将看到总司令的夫人站在帅船上,冒着蝗虫般的箭石岿然不动,这对将士们是多大的鼓励!因此宋军以一当十,猛力冲锋,火炮齐发,箭石飞掷,杀得金兵大败。</p><p class="ql-block">金兀术一时性急,率队钻到一条宽阔的港湾黄天荡内——他不知这是一条死港,只能进不能出。这真是天赐良机,宋船紧紧堵住了港口,封锁了江面!金兀术冲了几次,没有冲出去,便派遣使者求和,说愿将掠夺的金银珠宝全部归还,只求韩将军让他们出去,之后又加码,再以良马相赠。韩世忠义正辞严地说:“还我两宫(徽、钦两帝),就放你回归!”金兀术只好放弃求和,改用金钱收买汉奸的办法。在物质的诱惑下,有人出卖信息,告诉金兀术黄天荡内有一条淤塞的老鹳河,可直通建康的秦淮河。于是金兀术让士兵们连夜发掘,一夜就挖通了这三十里的老鹳河,趁夜色从该河逃出长江,还用小舟纵火,将宋兵烧死甚多,竟有两员宋将也战死了。韩世忠本来兵员不多,只好败回镇江。此一役,韩世忠以八千人马阻挡了十万金兵,而且将金兀术困在黄天荡48天,差一步就生擒了他。此役后,金兵再没有敢渡江作战,从战略上来说,还是起到了阻挡金兵南侵的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大义凛然 与民同心</p><p class="ql-block">该战役结束后,作为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竟上表给宋高宗,弹劾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也就是说韩世忠没有把握好战机,没有积极进攻,只是消极地围困,最后让金兀术率兵跑了,造成我方损兵折将,要追究韩世忠主帅的责任。其实韩世忠仅有八千水军,更没有陆上的部队,也只能围而不打。但梁红玉这奏章一上,朝野对她大义灭亲的行为不仅极为震动,更钦佩她不徇私情的高风亮节。这应该是梁夫人做出的一种姿态,但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做到的。宋高宗当然心知肚明,没有将韩世忠加罪,而是多次褒奖,并再次升了韩世忠的官,又赐给梁红玉“杨国夫人”的称号。众多材料记载,梁红玉有了三个夫人的名号:安国夫人、护国夫人和杨国夫人。有一个夫人的名讳,就有一份俸禄,梁红玉得到了她应有的荣誉。</p><p class="ql-block">在以后的几年里,梁红玉自带一军,与金兵多次作战。宋绍兴六年(1136),宋高宗再次给韩世忠升官,为武宁安化军节度使,驻扎楚州(今江苏淮安),梁红玉随夫也来到该地。此地经过多年战乱,土地荒芜、城池颓废,韩、梁遂率领一干士卒,以淮水为界,在败坏的旧城之外再筑新城,以抵抗金兵入侵。这时,梁红玉担负起后勤的重任。亲自率领士卒用江中的芦苇“织蒲为屋”。没有粮食怎么办?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见战马在吃蒲茎充饥。这给了梁红玉极大启示,于是她亲自尝吃这种野菜,觉得可以充饥,于是发动广大军民来食用,淮北人从此称这种可食的野菜为“蒲儿菜”,因为首先尝吃此菜的是抗金兵的梁红玉,该菜又被称为“抗金菜”。</p><p class="ql-block">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兵和老百姓同甘共苦,共同劳作,因此深得民心,受到兵民的热烈拥护。经过苦心经营,楚州农耕有获,商贾往来,一派生机,又成为淮北一方重镇。韩世忠驻守楚州十几年,“兵仅三万,金兵不可犯”。可惜,根据宋人李心传所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载,韩夫人梁红玉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如今,江苏省淮安市恢复了明清时代为她修建的祠堂,院内竖立起梁红玉戎装的塑像,用以纪念这位爱国抗金的民族女英雄。</p> <p class="ql-block">文/BJWB 张永和</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