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图原创:天地人和(广东)2418942</p><p class="ql-block">摄影器材:索尼 ILCE-A7RM5、苹果手机</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小施特劳斯《春之声》</p> <p class="ql-block"><b>离开斯洛伐克,驱车60公里,我们来到了奥地利维也纳。</b></p><p class="ql-block"><b>奥地利,作为奥匈帝国曾经荣耀过,一战解体,二战战败,国运起起落落。</b></p><p class="ql-block"><b>12世纪中叶被巴本堡家族统治形成公国,而成为独立国家;</b></p><p class="ql-block"><b>1278年哈布斯堡王朝统治长达640年,18世纪初领土空前扩大;</b></p><p class="ql-block"><b>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了以奥为首的德意志邦联,1866年普奥战败邦联解散。</b></p><p class="ql-block"><b>1867年与匈牙利签约成立奥匈帝国,1918年一战结束帝国解体,成立共和国;</b></p><p class="ql-block"><b>1938年3月被德国吞并,二战后被盟军占领;</b></p><p class="ql-block"><b>1955年5月奥重获独立,10月26日奥国民议会通过《永久中立法》,1965年10月26日被定为奥国庆日。</b></p> <p class="ql-block"><b>到达维也纳第一个拜访的就是维也纳城市公园的“小金人”,小金人指的是小施特劳施正在拉琴的镀金雕像,这座雕像的复制品也永远立在了</b><b style="font-size:18px;">1999年昆明世博会的园区里了。</b></p><p class="ql-block"><b>小施特劳斯(1825—1899)是老施特劳斯的长子,与父亲同名,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b><b style="font-size:18px;">后又从事轻歌剧的创作,</b><b>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其知名的圆舞曲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和《安娜波尔卡》等,其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节奏自由,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的主要曲目。</b></p> <p class="ql-block"><b>城市公园建于1861年,如今这里是每天举办华尔兹音乐会,免费欣赏音乐的场所。</b></p><p class="ql-block"><b>城市公园如同一座音乐大师雕像的展览场地,园内还立有古典音乐大师舒伯特、交响乐和宗教音乐作曲家布鲁克纳、轻歌剧作家雷哈、施多尔茨的雕像。此外,公园还立有城市公园落成时在任的维也纳市市长的塑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由奥地利雕塑家庫爾特·施瓦茨创作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著名指揮家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的塑像。</b></p> <p class="ql-block"><b>这是维也纳市政厅,建于1872年,距今己153年,是一座新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其正面是5座尖塔,中间一座尖塔98米,极其高大,是维也纳的标志。塔尖上的骑士雕塑高达3.4米,令总塔高超越了教会的98米限高,成为了向旧势力的挑战,因此这个塔尖骑士又被称为“市政厅铁人”。</b></p><p class="ql-block"><b>市政厅建筑的窗棱上外面塑有一个个穿戴甲胄手执枪矛的3米高武士,非常威武。</b></p> <p class="ql-block"><b>市政厅钟楼附近有一个圆形建筑,</b><b style="font-size:18px;">它是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b><b>是罗托纳达圆顶大厅,它是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建于1857年的维也纳环形大道上的著名地标。建筑的圆顶高度达83米,直径约110米,建成时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圆顶大厅建筑,远超48米高的罗马圣·皮耶尔大教堂和37米高的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圆顶,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体现了维也纳帝国时期的艺术成就,现多用于举办音乐会和文化活动。世博会期间共有206270位参观者踏着台阶登到圆顶皇冠处,饱览维也纳城市的迷人景色并为壮观的建筑而荣耀。 </b></p> <p class="ql-block"><b>穿街走巷,看到有些建筑正在装修施工。</b></p> <p class="ql-block"><b>这是国会大厦右侧的一尊雕像——卡尔·伦纳博士(1870-1950),</b><b style="font-size:18px;">他被誉为 “奥地利共和国之父”,</b><b>是奥地利第一共和国(1918-1919)的第一任总理,</b><b style="font-size:18px;">领导起草了宪法,推动奥地利从君主制转型为民主共和国;签</b><b>署了《圣日耳曼条约》,正式结束了奥地利在二战中的战败国身份。是奥地利第二共和国(1945年后)的第一任总统,</b><b style="font-size:18px;">推动国家从纳粹占领中恢复主权和战后重建,</b><b>他是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关键创始人和理论家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法学家和政治家。</b></p> <p class="ql-block"><b>与卡尔·伦纳博士雕像隔街对望的是国会大厦的侧门,门面是仿希腊卫城神庙风格的四个女像列柱雕塑。女像柱起源与古希腊战胜卡里亚人后将其女性作为建筑构件以示惩戒的传说相关。此类以雕像替代柱身的设计后被欧洲多地建筑效仿。</b></p> <p class="ql-block"><b>这是一座仿希腊神庙式的建筑——奥地利议会大厦——建于1874年,距今已151年,就座落在霍夫堡大花园对面。为了表现</b><b style="font-size:18px;">民主来自希腊,建筑师特奥费尔·翰森设计</b><b>议会大厦的</b><b style="font-size:18px;">中殿立面是8根古希腊科林斯式巨柱,东西二殿各6根柱头,</b><b>将前檐设计成希腊式三角屋檐的浮雕,</b><b style="font-size:18px;">浮雕内容是弗兰茨一世皇帝向17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b><b>在通往中殿二层的弧形石道两旁,有8座生动的人物雕像。由此可见</b><b style="font-size:18px;">国会大厦是建筑与雕塑完美结合的典范,1919年后国会大厦多次出现在奥地利邮票上,享有“欧洲最美国会大厦”的美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邮票图片来自百度</span></p> <p class="ql-block"><b>国会大厦前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采用金色镀金工艺,高达4米的女神雅典娜雕像和喷泉,</b><b style="font-size:18px;">基座旁是四座群塑,象征奥匈帝国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摩尔多瓦河。</b><b>这座雕像不仅是国会大厦的标志,也是维也纳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成为维也纳知名的旅游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帕拉斯·</b><b>雅典娜女神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与战争女神,她左手持权杖象征公正,右手托着胜利女神像,表达奥地利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女神</b><b style="font-size:18px;">兼具智慧、战争与艺术,拥有多重身份,雕像通过艺术化表达强化了议会作为权力中心的庄严性。</b></p> <p class="ql-block"><b>美泉宫,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传说1612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狩猎于此,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洌,遂命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2004年起,每年六月初,美泉宫的花园里,维也纳爱乐乐团将举行一场盛大的露天音乐晚会,这就是著名的美泉宫之夜夏季音乐会。</b></p><p class="ql-block"><b>关于美泉宫将有专文描述。</b></p> <p class="ql-block"><b>享负盛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建于1867年,距今158年,这座建筑由建筑师奥托·瓦格纳和特奥多尔·冯·汉森共同设计,融合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时代美感。大厅内部以金色为主色调,镶嵌着无数金箔和精美雕刻,每当灯光照耀,整个空间仿佛被金色的光芒所包围,因此得名“金色大厅”。她不仅是世界级的音乐殿堂,更是无数音乐家梦寐以求的舞台。它以其辉煌的历史、卓越的建筑美学、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以及每年举办的无数音乐会,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融合古典与现代的音乐桥梁。与柏林爱乐厅、莱⽐锡布商⼤厦⾳乐厅、阿姆斯特丹⼤会堂以及波⼠顿交响乐⼤厅并称为世界五⼤⾳乐厅。</b></p><p class="ql-block"><b>关于金色大厅推荐阅读:</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98z89u"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听一场音乐会</a></p> <p class="ql-block"><b>维也纳斯蒂芬大教堂是维也纳的象征,它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的中央,故又有”维也纳心脏”之称。教堂塔高136.7m,仅次于科隆教堂和乌尔姆教堂,位居世界第三,屋顶上由黄、绿、黑三种颜色组成的臂章图案和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尤为引人注目。</b></p><p class="ql-block"><b>教堂始建于12世纪,哈布斯王朝统治后,对教堂进行了扩建,修建了南北两座高塔。南塔136.7m高,具有哥特式建筑风格;北塔具有文艺复兴的味道。18世纪大教堂再次扩建,外墙饰以巴洛克建筑风格,二战烧毁;直到1945年才再次开放。教堂巨大的钟被昵称为普默林(Pummerin),新年时奥地利广播与电视上都能听到普默林的钟声。</b></p> <p class="ql-block"><b>圣史蒂芬大教堂位于克恩顿大街的尽头,这是一条U字形的步行街,被誉为“世界十大著名步行街”之一,是维也纳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连接着国家歌剧院和圣斯蒂芬大教堂,是当地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商业核心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