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一 建 水 古 城

长青树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一820年),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彝族称“惠历”(“惠”在彝语冲称为海,“历”称之为大),即大海的意思,汉语译为建水。元代行政区划调整,将临安路治所迁至建水,起名临安,1994年中央公布历史文化名城时,沿用古名称为建水古城,为云南省五座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之一。最早为南诏时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李定国攻占临安时,南、北、西三城楼毁于战火,康西四年(1665年)修复,后再度被毁损,唯东门朝阳楼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600年,仍旧巍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一座藏在历史里的古城,古称临安,红河州的历史文化重镇,连接并镇守云南两大区域(临江和镇江),是云南省五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之一,以“滇南邹鲁”、“文献名邦”闻名。元代以来建水文庙、朝阳楼等50余处古建筑保存完好,科举文化底蕴深厚,其古建筑群规模和完整性在云南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 朝阳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建水四城门之东大门(迎晖门,朝阳楼),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比北京天安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lt;1417年&gt;)早建28年,是滇府第一楼,有</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小天安门</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之称,占地2312平方米,城墙南北长77米,城楼东西宽26米,高24.5米,深12.3米,48根木柱分六列支撑,五开间,三进间,三重檐歇山顶结构,宏伟壮观,是滇南重镇历史悠久的重要标志之一。门正面(东侧)上书“雄镇东南”(清代书法家涂晫1939年书写,字高2米,是清代四大榜书之一),背面(西侧)上书“飞霞流云” (唐代书法家张旭狂草)。展现书法与建筑艺术的结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元和大钟,</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悬挂于朝阳楼。2006年为纪念建水城1200年铸。钟高2006毫米(象征铸造年份),下口直径1200毫米(对应建水建城1200年),重达1700千克,钟身铭文“元和金声,共和玉振”。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从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磬(玉振)告终,集六音之大成,以此象征我们今天共和的时代,是对唐代元和年以来文化文明的集大成,是人类历史以来或唐代元和年以来人类社会最美好的社会。这是朝阳楼承接历史,展望未来的钟声。敲钟可祈福,你可在朝阳冂上敲响元和大钟,带走福气。</span></p> <p class="ql-block">  其余三城门,南门(阜安门,环翠楼)、西门(清远门,挹爽楼)、北门(永贞门,觐光楼)。在冷兵器时代,四座城门对建水城的安全起了非常重要作用。明末战乱时,李定国攻破临安,南、西、北三城楼被毁,康熙四年修复,后再度的毁损,唯东面朝阳楼,历终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600年,仍巍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  建水城门上观古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二 文庙</span></p><p class="ql-block"> 中国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文庙(仅次于山东曲阜和北京孔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经明清两代50次扩建、增修,占地114亩(约7.6万平方米),南北纵向和东西横向中轴线共有37个单体建筑:一池、一阁、二庑、三堂、三亭、五门、六祠、八坊。内存清朝8位皇帝御赐匾额。是滇南儒学传播中心,推动了建水“文献名邦”的形成。</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  从文庙西门进入。见到“文献名邦”牌(历史上学习祭拜孔子的地方)、“太和元气坊”(天地间的祥和之气,太和象征孔子思想如同天地孕育万物,指孔子思想体现整个人类思者最精华、最高尚的一面。元气,是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是生长万物物的根本,强化、教化对于社会的滋养作用)、“洙泗渊源坊”(儒家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象征)等多个有历史故事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清代入位皇帝为建水文庙御颁匾额:</span></p><p class="ql-block"> 康熙(万世师表)、雍正(生民未有)、乾隆(与天地参)嘉庆(圣集大成)道光(圣协时中)咸丰(德齐帱载)同治(圣神天纵)光绪(斯文在兹)先后为建水文庙御赐匾额。</p> <p class="ql-block">  孔子塑像。建水文庙是儒学传播中心,传佛教文化,实行<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仁、义、礼、智、信</span>教育,推广传统礼仪,以知礼而立世为主题,推出儒家“五礼”(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敬老礼、拜师礼)教育,开展学国学、传非遗,放飞梦想,展翅翱翔等活动。现在文庙是国家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愛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战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三 学政考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云南省教育最高行政长官提督学政定期院考考场。位于建水县城临安路中段。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隋代,继之于唐、宋、元各朝,兴盛于明、清,废止于清末。历时1300多年。建水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又建建水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当时有“临半榜”之称(云南科考中中榜者,临安府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在全国也不多见。所以建水有“文南大之邦”、“滇南邹鲁”之称誉</span></p> <p class="ql-block">  建水学政考棚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清光绪年间(1875一1908年)重建,坐北向南,面阔40米,纵深150米占地6000平方米,100余间房舍对称排布,六进院布局(一进仪门(鼓厅与号门),二进院为龙门,三进院设大堂和东、西文场(考场),四进院为二堂(校士馆,监考人员休息及评卷场所),五进院为戒镇室(用于考官阅览试卷),六进院为学政公暑<厢房为平房用木板隔成单人考试房,设考场20余个&gt;)。2019年10月7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四 朱家花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朱家花园位于建水古城中心翰林街中段为清末年间当地乡神朱谓卿兄弟(在个旧开锡矿致富)所建的家宅和宗祠。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格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并列联排组合式民居建筑群。院落层出迭进,房舍鳞次栉比,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舍214间,享有“滇南大观园”之称。朱家花园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园经营进出口贸易卖买,大锡产品、洋沙布匹食盐烟土等的总字号和帐房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  园中盆栽荷花品种好。</p> <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园规模宏敞,构建精美,雕缕彩绘,金碧辉煌。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命名院落,寄托对品德与财富双重期许。</p><p class="ql-block"> 梅园,以梅花为主题,园内板壁、门窗多以梅花图案,题写梅花诗词。是朱家孙辈居住地;</p><p class="ql-block"> 兰庭,为朱朝瑛(朱家核心人物)住所,正房阔三间带廊,左右接护耳,是全宅主体建筑;</p><p class="ql-block"> 竹园,朱氏长辈居所。竹子象征高风亮节,体现家族的道德追求;</p><p class="ql-block"> 菊园,中间设有“门海”(石缸蓄水),寓竞“财源广进”,是家族财富象征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竹国和菊园间的雕花屏门,又称格子门,分为“天头、地脚、上腹、下裙、玉腰”,称为五福临门,即一求长命百岁、二求荣华富贵、三求吉祥平安、四求行善和德、五求人老善终。它是幸福美滿、称心如意、升官发财、长命百岁的总概念。</p> <p class="ql-block">戏楼。</p> <p class="ql-block"> 戏楼前水池中黄色睡莲正开。</p> <p class="ql-block">  花园中,山、水、桥、亭、台、楼、阁、廊、榭一应俱全,不愧“滇南大观园”之称。人说山西有乔家大院,云南有朱家花园,一个靠经商致富,一个靠锡矿发财。</p> <p class="ql-block">  精美跨水长廊一一小飞虹。</p> <p class="ql-block"> 屏门龙凤雕刻精细。</p> <p class="ql-block">  假山中曲径通道。</p> <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园保存完好至今真不易。三次被抄家仍幸存。</p><p class="ql-block"> 1903年,家族核心人物朱朝瑛 支持反清革命获中将军銜。因资助周云祥领导的“反清仇洋”矿工起义,遭清政府镇压后被抄没家产,朱朝瑛流亡日本;</p><p class="ql-block"> 1915年,朱朝瑛之兄朱朝琼私贩军火遭查,部分家财被没收;</p><p class="ql-block"> 1916年朱朝瑛在护国战争中倒向向哀世凯阵营,支持龙济光部,对抗护国军,兵败后,朱家家产被云南省军政府全面没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五 建水古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牌坊多。</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每座牌坊都是建水历史的见证者,都有它的背景和故事。如</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献名邦坊”背面是“滇南邹鲁”,</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是明代万历年问包先捷中进土后获赐;</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洙泗渊源坊”</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寓意儒家学说源于山东曲阜</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两迤锁钥牌楼”</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寓意建水古城地理位置重要,如同锁钥一样,连接并镇守云南两大区域;</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武齐芳”,</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承载着建水作为滇南文化中心的记忆;</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旌表节孝坊”</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一种荣誉象征,对古代女性贞节和孝顺行为的高度赞扬和表彰;</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太和元气坊”</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背面是</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翰林”</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两字,是建水一条古街街口的牌坊,这条街上一门三进士(佴祺、廖大亨、廖履亨)、二朝三翰林(明、清两朝,佴祺、廖大亨、钱正圆)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庙多。</span>古临安府<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儒、佛、道三教</span>并行,古建筑“七寺八庙一阁”(措林寺、白省寺、观音寺&lt;元代&gt;、天王寺&lt;北元&gt;、普应寺&lt;明代&gt;、法华寺、圆觉寺&lt;清代&gt;;文庙、武庙、诸葛庙、城隍庙、天君庙、土主庙、关帝庙、东岳庙;玉皇阁)。天君庙是其一之道教宫观,始建于嘉靖年间(1522一1566年)原称赤帝官,俗称火神庙。清代道光年间,建水瘟疫流行,地方人士在中殿奉温天启神像,以此来避瘟疫。同治年间,又在前段奉王天君神像,故名君庙,民国时期在庙里开办过。莱薰女子小学校,新中国成立后,驻军使用。2005年辟为景区。</p> <p class="ql-block">  文庙礼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玉皇阁崇文塔。</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玉皇阁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一1620年),明永历龙年(1647年)因张献忠起义军攻破建水躺樊毁,明永历八年1654年重建。崇文塔建于元代,原名白塔,明代重修改名,现存塔为17层密檐突砖塔,高20余米,嘉靖四年(1799年)暴雨毁,道光六年(1826年)重建。称“白马寺塔”。塔基为石头砌筑,第四层起砖砌。阁、塔同存,是建水宗教历史发展过程中佛、道两教相互融合的重要史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井多。</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建水水位高,水质好,挖下去几米既成井,多为元、明、清时期开凿,井型有单眼井、双眼井、三眼井及八卦型等,一共掘井128口,有的至今仍供居民使用,以</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东井(醴泉),</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井深4米,元代初年凿,水质甘醇用于酿酒;明代</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板井(溥博泉),</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开凿于明洪武初年直径3米,八块青石板围成,被誉为“滇南第一井”;</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诸葛井,</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明代中期开凿,建水六大名井(龙井、红井、诸葛井、东井、小节井、大板井)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明代大板井(博博泉),水量大,水质甘甜至今仍被居民使用,是制作建水名食“西门豆腐”的好水。</p> <p class="ql-block">  双眼井(诸葛井)</p> <p class="ql-block">  十二眼井。又称“扇井”,清康熙四十九(1710年)凿,井眼呈扇形排列,融合风水文化与儒家思想(扇象征风,井象征水),共同寓意临安古城“钟灵毓秀”之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六 建水双龙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俗称“十七孔桥”。(全国仅有两座,另一座在北京颐和园)。位于建水县两庄镇白家营村,跨泸江河与蹋冲河交汇处,是典型的廊桥建筑,桥长148米,桥面宽3一8米中间有楼阁及其台座,台座东西长20米,南北宽15米(与楼阁同长宽)。融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于体,凝聚着滇南人民高超的技术和聪明智慧,在中国桥梁史上有重要地位。这里“金光穿孔”货真价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七 米轨铁路观光火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原为个碧临屏铁路(中国首条民营寸轨铁路),依托百年滇越米轨铁路(昆明至越南海防港)遗产打造观光专线(由寸轨没为米轨),建水没有临安治和双龙桥站,完整保留法试车站与民国车厢,成为体验南历史文化的移动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候车。电视大频幕滚动播出介绍建水历史的影视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八 建水日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建水小桂湖日出(2025.7.31摄)。</span></p> <p class="ql-block">  借用朋友照片看双龙桥日出、金光穿孔和日落景观。</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