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琪 乐</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 :1363052</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带着九岁孙儿,怀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情怀,踏访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span>坐落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地、原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附近。</p><p class="ql-block">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span>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踏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矗立的残历碑。 残历碑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因石碑体酷似一本翻开的台历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残历碑的左碑文镌刻着:“令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右侧则镌刻着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十三秋分”。</p><p class="ql-block"> 这座高18米、宽30米、厚11米“残历碑”<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的弹痕与骷髅浮雕,凝固着中华民族的伤痛。</span>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的见证,提醒着人们永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探寻曾经的历史风云,缅怀抗日救国的先烈们。</p> <p class="ql-block">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里,1931年9月18日是一个永远凝固的痛。日本关东军在沈阳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武装侵华的9·18事变。沈阳柳条湖的铁路传来爆炸声,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破了东北的黑夜。这一刻,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东北128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3000万同胞成为亡国奴。</p> <p class="ql-block"> 但就是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9·18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挺起了脊梁。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里战斗到最后一刻,胃里只有草根棉絮;赵一曼英雄受尽酷刑仍高唱《红旗歌》;八女投江的女英雄,最大的23岁,最小的才13岁......"</p> <p class="ql-block"> 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这里每一处展厅,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九一八事变的血泪与抗争。不仅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深刻诠释。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那段历史的沉重与苦难,感受到中华民族在抗日救国战争中的英勇无畏。</p> <p class="ql-block"> 展馆内800余幅历史照片与300余件文物充分展示了历史的血色记忆,深深地感染着参观者:日本关东军策划《田中奏折》的密件、北大营被炸毁的铁轨残骸、平顶山惨案中烧焦的骨骸,以及杨靖宇胃里仅存的棉絮与草根,都无声诉说着侵略者的暴行与抗争者的英勇壮烈……</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九一八博物馆的各个展厅,仿佛能听见每一件文物都在低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这些文物,无论是墙上悬挂的图片、还是展柜内陈列的报纸、书籍、衣物、武器等,都承载着那段沉重历史的印记。让人们在参观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悲愤。</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它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要保持那份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历史虽然沉重,但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振兴中华。</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出博物馆,仰望蔚蓝的天空,阳光格外明亮。不觉心中感慨,这就是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光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参观沈阳九一八历史纪念馆,不仅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和缅怀之旅,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警示教育。在和平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span></p> <p class="ql-block">文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