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的温蒂妮

梦白浪

退役军事设备一般按博物馆方式开放,属小众旅行,也是一种“寻幽探密”。<br><br>温蒂妮是欧洲神话中的水妖,与凡人结合的命运好像都不怎么完美。<br>不知是否有人以温蒂妮为欧洲黑鱼命名,我看很浪漫。<br> 世界上唯一开放的退役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是世界仅有开放的三艘退役核潜艇之一)“可畏”号位于法国瑟堡,是“海洋城市”博物馆的组成部分,不远千里来瑟堡,就是为了这条大鱼。<br><br>博物馆似乎利用了曾经的客轮休息大厅,开放时间比较复杂,我赶上了秋季第一天九点半开放(来的前一天还是十点)。<br> “可畏”号的产地瑟堡是法国四大军港之一、两个潜艇制造基地之一,自1897年开始造黑鱼。<br> 法国在二战吃够了苦,把建设马其顿防线的热情又用来打造核反击力量。别国是先造攻击核潜、后造弹道导弹核潜,法国反其道而行之,而且没造出艇就先造导弹,总之什么厉害先上什么,只争朝夕。<br><br>1957年开始核潜艇研制,引用美国技术,1959年因两国矛盾被迫中断,三年后决定“自力更生”。<br>其经历与我们曾经受制于老大哥类似。<div><br></div><div>水下排水量近9000吨的“可畏”于1964年3月20日开建,1967年3月29日下水,1971年12月1日服役,1991年12月退役。她是法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同级艇在十年内又建造了“可怖”、“霹雳”、“无敌”、“雷鸣”,已全部退休。<br>全长128米,水下航速25节。总之比我们的092大一点儿、快一点儿。</div> 动力源为一座16000马力压水推,辅助动力采用两台柴油机组,合计1300马力。<br><br>早期搭载法国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M1型,当量50万吨,最大射程2500千米,1971年定型。<br>服役后期换装M20型,依旧采用非分导的单个弹头,当量120万吨,最大射程3000千米。<br> 温蒂妮安置在一个无水大槽内,我到的时候距离开馆还有几十分钟,先外观。<br>围壳上面可以露出“七根柱子”、即柴油机进排气管、潜望镜、天线等,现在仅看到两根天线桅杆。<br>16个野心勃勃的筒子。我们的092和094都只有12个,是不想冗余过大吧。<br> 开馆后,我先从最底层绕艇一周。<br><br>艇身近似水滴形,不过一看艇首还是方正,老态龙钟。<br> 单轴螺旋桨<br> 说是单壳体,我看这些桁架却好像是双壳体。 其内分鱼雷舱、休息舱、指挥舱、导弹舱、前辅机舱、反应堆舱、后辅机舱、主机舱等。参观入口在潜艇后侧,只能从后往前看。<br> 柴油机组。这种应急设备仅保证黑鱼以4节龟速爬行。 堆舱。反应堆彻底拆除,成了一个视频放映空间。 往前就是导弹舱,有些激动,这还是第一次如此接近核武发射装置,多拍几张。<br>馆内没有发现导弹展示。 中心的中心<br> 军官卧舱、军士卧舱、士兵卧舱<br> 卫生间比较简洁,不必担心开错了阀门。<br> 休息室的舒适感如何,是游客们关注的细节。<br>这种黑鱼编制135人,与美国海军一样分两组轮换值班,每次水下巡航为70天左右,在世界各地流窜,以保卫法国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 餐厅和厨房。对法佬来说,美食必须保证。<br> 鱼雷舱是所有潜艇里最大的舱室,体态巨硕的核潜艇尤其空间充足,我在青岛的401艇内深有感触。由于“可畏”只开放上部空间,比401显得小了许多。<br>客人、记者、受训官兵随艇出海时,就睡在本舱搭建的临时床铺上。<br> 艇员休闲照片之一 法国现役的弹道导弹潜艇是第二代“凯旋”级,共四艘,第三代可能处于设计建造中。<br> 如同温蒂妮的咒语使负心郎不敢入睡(睡着就醒不来了),黑鱼的满身煞气依然让人感到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