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河大峡谷有多处胜景,如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内蒙古黄河峡谷、甘肃黄河大峡谷等,但在我心中,最令人神往的,仍是那位于晋蒙交界处的老牛湾黄河大峡谷。它宛若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静静铺展在中华大地之上。这里不仅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人间见证,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老牛湾黄河大峡谷坐落于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南部,地处晋、蒙黄河大峡谷的核心地带,亦是黄河“几”字弯的腹地。黄河在此蜿蜒而过,南接山西偏关,北依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晋陕蒙大峡谷便从这里启程。峡谷两岸石灰岩峭壁嶙峋,犬牙交错,展现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由于上游水库定期进行泄洪排沙作业,黄河水位随之下降,流量发生变化,原有景观形态也随之改变,部分旅游项目也因此暂停。然而,正是这种自然与人类活动交织的力量,为老牛湾带来了别样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我们恰逢水库泄洪排沙结束后的特殊时期,原本蓄水形成的“湾”状景观已然消失,裸露出河床与清晰的泄沙痕迹,呈现出一种更为原始、粗犷的峡谷风貌。这种独特的地质纹理,仿佛诉说着黄河的岁月更迭与自然变迁。</p> <p class="ql-block">老牛湾不仅是自然奇观的集中地,更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便留下了仰韶文化的印记。三国时期,曹操北定中原,曾率军至此,安营扎寨,并修筑长城作为藩篱,用以抵御外族侵扰,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p> <p class="ql-block">宋代,杨六郎镇守三关之一的偏头关,其前沿阵地便设于老牛湾。这里也曾是“走西口”时期人们出入的重要通道。明成化三年(1467年),总兵玉玺在此筑墙,东接滑石堡,西临黄河岸。至崇祯九年(1636年),老牛湾堡正式建成,成为边防要塞。</p> <p class="ql-block">在老牛湾附近,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段残存的明代长城遗址。长城依山势蜿蜒而建,盘踞于峭壁之上,虽历经风雨侵蚀,早已斑驳残破,却依旧透露出昔日的雄伟与庄严。站在城墙上远眺,仿佛能听见战马嘶鸣、号角长鸣,感受到那段烽火岁月的紧张与肃杀。</p> <p class="ql-block">老牛湾还保留着一座古老的烽火台,矗立于山巅之上,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望者。它见证了无数春秋更替,也目睹了黄河水的日夜奔流。游客若登临其上,不仅可将峡谷风光尽收眼底,更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长城绵延约八公里,结构多样,包括砖砌、石垒、夯土与石崖长城等多种形式。老牛湾堡作为明长城山西段的重要关隘,周长五百六十多米,外墙由石块砌成,设有城门洞与瓮城。堡内街道由青石板铺就,长达三百米,铺屋二十余间,还有两座庙宇与一座戏楼。堡内曾配备守城器械16件、兵器147件、火炮8门、火筒20多件,以及若干弓箭,足见其军事地位之重要。</p> <p class="ql-block">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总面积达9.5平方公里,由包子塔湾、老牛湾、四座塔湾和杨家川小峡谷组成,形成了“三湾一谷”的独特地貌。每一处湾段都各具特色,或险峻、或幽深、或开阔,构成一幅幅壮丽的自然画卷。</p> <p class="ql-block">此外,旅游区内还有黄河纤夫浮雕墙等人文景观,以及沿黄河水路的诸多自然奇观,如大河紫塞、神狮护水石、镇水石柱、西岔祠遗址、太极峰、如意岛、万里江山岩壁等,共计三十余处。这些景点或雄奇、或秀美、或神秘,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峡谷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的馈赠,那么那些散落在峡谷周边的古迹,则是历史的低语,诉说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与沧桑。在这里,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历史与现实交织共鸣,构成了一幅跨越千年的壮美长卷。</p> <p class="ql-block">美篇共赏,期待与您共勉,感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