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之行→伊拉克

袭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今天从黎巴嫩入境伊拉克,早餐之后开车去机场,还车,然后乘飞机到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还车很顺利,非常感谢同车的小伙伴一路为我保驾护航,陪伴了我一周4驱雷诺越野车送还到车行,开启我们伊拉克之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伊拉克,这片充满历史与神秘的土地,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虽然在历史上饱受战火摧残,但它仍然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值得一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航班很准时,一个多点小时就到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入境很顺利。王队提前给我们办理伊拉克电子签证,就是签证费用太贵了150美金。中国的一带一路的政策,让我们很是受益,每天8.8元享受10G的流量,终于结束了在叙利亚和黎巴嫩路上无网络的时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走下飞机,进入航站楼,干净整洁,路标很清楚,人们都很平静,战争阴霾已经过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伊拉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南方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叙利亚,伊朗和约旦各位于其东西两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公元前3000年中叶,两河流域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创造楔形文字、60进制计数法和圆周分割率。此后,伊拉克经历了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塞琉西(中国史称条支)、安息、波斯萨珊王朝统治。阿拔斯王朝定都巴格达,1920年,沦为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托管地。1921年,英国人从麦加哈希姆王室中选送费萨尔一世到巴格达建立伊拉克王国。1958年,宣布成立伊拉克共和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伊拉克的石油工业是其经济支柱,原油储量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国土面积43.83万平方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机场大道,宽敞整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快递小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天到伊拉克,刷新了我的认知。伊拉克人民热情好客着实让我们惊讶,甜品店的老者送甜品,水果店帅哥送果汁,的士师傅免费送到洒店,去清真寺路上到处有美女争着与你拍照,小孩子热情询问china吗?然后高喊着你好!你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扫战争后阴霾,他们都努力幸福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卡兹米耶清真寺(Masjid al-Kazimiyyah)是伊拉克伊斯兰教什叶派的重要清真寺,位于首都巴格达的卡兹米耶区。该清真寺以其宏伟的建筑和宗教地位闻名,是什叶派穆斯林的重要朝圣地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该清真寺建于1515年,但所在区域早在762年阿拔斯王朝时期就被选为哈里发家族的墓地,称为“古莱什墓地”。寺内安葬着什叶派第七任伊玛目穆萨·卡兹姆(744-799)和第九任伊玛目穆罕默德·贾瓦德,他们的陵墓被什叶派视为“圣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清真寺由礼拜大殿和陵墓组成,主体建筑有两个穹顶,四周有4大4小的宣礼尖塔,穹顶和尖塔均以金箔装饰。内部装饰华丽,墙壁镶嵌小镜片拼成的花卉和几何图案,并悬挂金银制的灯和丝幕。整体采用彩色花砖铺饰花砖上绘有《古兰经》经文和伊斯兰艺术图案。 作为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的重要圣地,每年吸引数百万朝圣者前来悼念伊玛目穆萨·卡兹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卡兹米耶清真寺不仅是伊斯兰建筑的杰作,也是伊拉克什叶派信仰的核心象征,尽管历经战乱,仍保持着重要的宗教和文化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通往卡兹米耶清真寺(Masjid al-Kazimiyyah)街道那处都有军警,五步一岗的进行检查,在伊拉克战乱期间,曾多次遭遇袭击,也理解他们保护圣陵的做法。检查分男女,检查很仔细,搜身,搜包,决不放过可疑的任何东西,1公里多的路,我们就被检查了5次,终于到达清真寺广场,又要求需穿黑长袍才能进入,朝圣的人很多很多,长袍已经被借完了,无奈只能在周围拍拍照。无缘感受他们的狂热和信仰的力量的呼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饱受战争的困扰,巴格达虽是首都,经济的不景齐,经常停电,街道建筑还停留在中国80年代左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珍贵文物。该博物馆建于20世纪20年代,由英国考古学家兼作家格特鲁德·贝尔(Gertrude Bell)创立,最初名为巴格达考古博物馆。该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第11大博物馆,馆藏约25万件文物,涵盖从石器时代(约10万年前)至19世纪的历史。主要展示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伊斯兰等文明的文物,包括楔形文字泥板、雕塑、珠宝、手稿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海湾战争(1991年)和伊拉克战争(2003年)期间,博物馆遭受严重破坏和劫掠损失超过1.4万件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09年首次重新开放,但随后因安全局势和修复工作多次关闭。2022年,在因新冠疫情关闭三年后再次开放。目前博物馆设有28个展厅,展示两河流域文明的珍贵文物,包括亚述象牙雕刻、乌尔王墓出土工艺品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最早文字→楔形文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博物馆里还有很多壁画,都用楔形文字记录历史,记录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个太阳纪人类文明的起源地啊!太太震撼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彩砖上面壁画,诉说着古老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象牙雕刻人物栩栩如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底格里斯河在巴格达段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巴格达市区,河面宽约200-300米,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和交通动脉。巴格达因河而兴,历史上被称为“两河之间的城市”(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古代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流域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核心区域。巴格达附近的古巴比伦、亚述等古城均依赖河流灌溉与运输,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泥板、乌尔城遗址等均与此河密切相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阿拔斯王朝的辉煌,公元8世纪,阿拔斯王朝定都巴格达,底格里斯河成为连接东西方贸易的纽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底格里斯河在阿拉伯文学中常被描绘为“生命之河”,波斯诗人菲尔多西的《列王纪》和《一千零一夜》中均有其身影。底格里斯河不仅是巴格达的地理坐标,更是伊拉克历史与民族记忆的载体。尽管历经沧桑,它仍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光荣与苦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漫步在穆塔纳比街(河畔文化街区),探访书店,百年咖啡馆,集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底格里斯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百年咖啡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摩苏尔(Mosul)地处伊拉克北部的尼尼微省,底格里斯河穿城而过,使其成为重要的交通和贸易枢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摩苏尔是古代亚述帝国的核心区域,尼尼微遗址曾是亚述帝国的首都(公元前7世纪)该区拥有很多历史遗迹,古城墙、修道院和清真寺,努尔清真寺(倾斜的宣礼塔“al-Hadba”)……因近年冲突遭受严重破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4-2017年危机:ISIS占领期间,摩苏尔成为其“首都”,大量文化遗产被毁,包括博物馆文物和宗教场所。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伊拉克政府军与国际联盟发动“摩苏尔战役”,城市在激烈交战中严重损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随着战争消停,摩苏尔的复苏开始了,重建不仅是物理修复,更是心灵和解与经济增长,其命运深刻影响着伊拉克乃至中东的稳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伊拉克摩苏尔Mosul ,ISIS最后据点;从巴格达到摩苏尔经过15个检查站,中国脸就是通行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摩苏尔的和平广场(或称为教堂广场)是伊拉克摩苏尔市的一个重要地点,尤其在近年来成为象征和平与和解的标志性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今,摩苏尔仍在继续其重建进程,而和平广场作为历史事件的见证地,继续承载着人们对持久和平的期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重建哈德巴斜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底格里斯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正在重建的摩苏尔,夕阳的余晖照耀着朝气蓬勃的孩童们,他们是摩苏尔的希望和未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还在清理废墟,拆除残留炸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摩苏尔的烟火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逐渐恢复修善的民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苏摩尔的集市,出售着生活必需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羊汤好喝,馕夹羊肉,甜洋葱,柠檬爽口,凉伴菜开胃,人均消费10元/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通天塔,又名巴别塔 (Tower of Babel) / 巴比伦塔 ,它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约100公里处,幼发拉底河沿岸的巴比伦古城遗址 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伊拉克的“通天塔”(Tower of Babel),经常被称为巴别塔,它是一个融合了传说、宗教和历史的迷人话题。它是《圣经》中的一个经典故事,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真实的痕迹古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通天塔在公元前689年被亚述国王辛赫那里布摧毁。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562年在位)下令重建。 重建该塔基边长约96米,塔高亦约96米,共7层(或8层高台),塔顶供奉巴比伦主神马尔杜克的神庙。 《圣经·旧约》中记载,因人类傲慢被上帝变乱语言之地,在巴比伦语中则为“神之门”。 “巴别”的含义,在希伯来语“巴别”(Babel)意为“变乱”,源自上帝变乱天下人的语言。而在巴比伦语中,“巴别”或“巴比伦”本意是“神之门”(Gate of God)。这个名字的歧义很大程度上源于犹太人的历史经历。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灭犹太国,摧毁耶路撒冷,并将大批犹太精英掳往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这段亡国为奴的惨痛经历,使犹太人对巴比伦充满仇恨。于是,在犹太人的《圣经》叙事中,巴比伦人的“神之门”被赋予了“变乱”的贬义,成为人类傲慢和受罚的象征。这使得巴别塔的故事超越了单纯的传说,承载了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情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5000多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造如此高度的建筑是一项非凡的成就。采用当地材料,巴比伦工匠们使用烧制的砖块和石漆(沥青) 建造,为克服外墙的单调感,工匠们建造了高大的斜桥、斜形阶梯并用支墩装饰,将巨墙分成有变化的段落,手法十分高明。然而,这座伟大的建筑命运多舛。它多次在战火中被毁(如前文提到的公元前689年、公元前484年),又屡次重建。随着巴比伦王国在历史上的最终衰落和湮没,通天塔也未能幸免,逐渐坍塌,最终沦为一片废墟,被黄土掩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通天塔有两座,分为大,小两塔,相隔不远,都在茫茫沙海中。而今我们站在这沙漠之中螺旋型上升的塔顶,可以想向昔日的辉煌和繁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是一座横跨神话、宗教、历史、建筑和考古多个维度的纪念碑。它既是《圣经》故事里人类傲慢与受罚的警示符号,也是历史上巴比伦文明辉煌与信仰的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哈特拉古城(Hatra)位于伊拉克北部摩苏尔市西南50公里处,距离首都巴格达西北290公里的沙漠之中,这座城市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塞琉古帝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哈特拉古城最显著的特征是其独特的圆形城市设计,由两重护城墙环绕,外墙直径约2公里,城墙周长约6公里,城墙上建有九座望楼和多座城堡、塔楼,城外还有深沟壕堑作为额外防护。建筑风格 融合希腊罗马建筑风格与东方装饰特色(希腊柱廊、罗马拱门与东方装饰元素结合)城内建有许多庙宇,集中在一块长方形的圣地上,由7座大门组成的围墙围绕着这片圣地,哈特拉达到了其繁荣的顶峰,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宗教和贸易中心,同时也是帕提亚帝国的重要军事要塞和第一个阿拉伯王国的首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座城市因其强大的防御工事,在公元116年和198年两次成功抵挡住了罗马人的进攻,包括图拉真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两位罗马帝国皇帝指挥的围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哈特拉古城是东西方商队的主要汇合点之一也是著名的东方丝绸之路的主要中转站。它与叙利亚的帕尔米拉、约旦的佩特拉和黎巴嫩的巴勒贝克齐名,是伟大的阿拉伯城市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东方的太阳城→哈特拉古城,东方太阳城的兴衰。这座古城曾成功抵御罗马帝国的多次进攻,却在2015年遭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严重破坏,成为人类文明之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哈特拉古城于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哈特拉古城位于伊拉克尼尼微省,距离摩苏尔市西南约50公里,巴格达西北290公里,戈壁之中。 建于公元前3世纪,最初是塞琉古帝国的军事基地,后成为帕提亚王国(安息帝国)的要塞和阿拉伯王国的首都。公元2世纪达到鼎盛,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连接帕尔米拉、佩特拉等古代贸易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城市中心建筑,供奉太阳神,庙门装饰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头像,内部陈设珍贵祭品和神鹰雕像,寺庙建筑融合希腊罗马柱廊、东方装饰风格,是帕提亚建筑艺术的代表,展现了希腊化时期与中东文明的交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85年因“展示帕提亚文明辉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5年,极端组织isis“伊斯兰国”占领古城,使用炸药和推土机摧毁约15%的遗址,包括雕塑和浮雕,造成不可逆损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哈特拉古城的历史命运多舛。公元207年,它最终被波斯萨珊王朝的国王沙普尔一世攻陷,其后不久便逐渐荒废沦为废墟。在2015年,当时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控制了该地区。ISIS武装人员使用炸药和推土机对遗址进行了大肆破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2年9月,哈特拉古城重新向游客开放,迎来了首批40名游客(大多数是伊拉克人),标志着这座古老城市的新生。尽管遭受了严重破坏,哈特拉仍然展示着其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蛇发女怪美杜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哈特拉古城作为人类文明交流的见证,它的价值超越了国界和时代。虽然遭受了严重破坏,但它仍然象征着人类文明文化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卡尔巴拉(Karbala)位于伊拉克中部,在首都巴格达西南约90公里处。它是卡尔巴拉省的首府,坐落在幼发拉底河下游右岸的迈杰拉运河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卡尔巴拉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保留着浓厚的历史与宗教氛围,新城则更多是住宅区。卡尔巴拉是伊拉克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其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宗教朝觐旅游和农产品贸易(如粮食、椰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卡尔巴拉之所以成为伊斯兰教什叶派最重要的圣地之一,源于公元680年发生的卡尔巴拉战役。当时,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什叶派第二任伊玛目侯赛因·伊本·阿里及其随从,因对伍麦叶王朝的统治不满,在此遭军队围剿并殉难。这一事件加深了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分歧,并奠定了什叶派悲情叙事的宗教基础。每年伊斯兰教历元月10日的阿舒拉节,全球数百万什叶派穆斯林会在此举行盛大纪念活动,哀悼侯赛因的殉难。</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最著名的宗教遗迹是侯赛因清真寺(伊玛目侯赛因陵墓)和其弟阿巴斯清真寺(阿巴斯陵墓)。侯赛因清真寺以其镀金的穹顶和高耸的宣礼塔闻名,内部装饰极其华丽,有镶满宝石的金饰。圣地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什叶派穆斯林从世界各地前来朝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卡尔巴拉是一座用信仰、历史和鲜血铸成的城市。对什叶派穆斯林而言,它是信仰的核心和精神灯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纳杰夫位于伊拉克中部,巴格达以南约160公里处,是纳杰夫省的首府。城市坐落在一片岩质高原的边缘,俯瞰西侧的广阔平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纳杰夫的核心地位源于它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第一任伊玛目——阿里·本·阿比·塔利卜(Imam Ali ibn Abi Talib)的陵墓所在地。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也是什叶派公认的先知合法继承人。他的殉道和安葬于此,使纳杰夫成为了什叶派世界最神圣的城市之一,其地位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伊玛目阿里圣陵是纳杰夫绝对的中心。圣陵建筑群极其宏伟,拥有巨大的镀金穹顶和覆盖着金片的宣礼塔,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是城市的地标。内部装饰华丽,有无数镜子、瓷砖和珍贵的波斯地毯。中心是伊玛目阿里的墓室,是朝圣者祈祷和哀悼的核心区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古兰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果说卡尔巴拉的心脏是侯赛因的殉难与悲情,那么纳杰夫的灵魂则是阿里的遗产与学术权威。两座城市共同构成了什叶派信仰和精神世界的两大支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伊拉克和平谷(Wadi Al-Salaam)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墓群,位于伊拉克圣城纳杰夫(Najaf)郊外,靠近什叶派宗教领袖阿里·本·阿比·塔利布(Ali ibn Abi Talib)的圣殿。阿里是什叶派首位伊玛目,其陵墓的宗教地位使该墓地成为信徒的终极安息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墓地占地约6平方公里,长度达10公里,墓碑绵延不绝,被称为“一眼望不到边”。据估计,这里已埋葬超过500万什叶派穆斯林,且每年新增数万逝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什叶派认为阿里及其后裔是唯一合法的宗教继承者,因此围绕其圣殿形成的墓地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性。信徒甚至认为,葬在此地的灵魂将优先进入天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伊拉克南部沼泽地(又称艾赫沃尔,Ahwar)是两河流域文明的摇篮,传说中的美索不达米亚沼泽地带,被誉为《圣经》伊甸园的所在地。它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交汇的三角洲地带,覆盖伊拉克南部的纳西里耶、阿马拉和巴士拉等地区,独特的沼泽阿拉伯人(Marsh Arabs)社区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以表彰其生物多样性和古老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此发源,创造了最早的城市、文字(楔形文字)和法律体系。乌尔古城等遗址见证了公元前3000年的人类文明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里生活沼泽阿拉伯人,以水为家。岸边有用芦苇编造出宽敞,透气,凉爽的船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交汇处是中东地理,文明史上的重要时间节点,交汇形成阿拉伯河,最终向南注入波斯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索不达米亚摇篮,两河流域(Mesopotamia,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是人类最早文明的发源地,苏美尔、巴比伦和亚述帝国在此兴起,诞生了农业、文字(楔形文字)和法律(《汉谟拉比法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伊拉克与伊朗边界城市巴士拉,现代感氛围很浓,我们准备从这里入境伊朗。</span></p>

伊拉克

什叶派

巴格达

摩苏尔

巴比伦

清真寺

底格里斯河

哈特

古城

伊玛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