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高温中宅家二个月,足不出户竟未知天下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偶然看到“内山书店”里藏着一家“石藤咖啡”,出于好奇,边看边喝起咖啡来。</b></p><h1><b style="font-size:20px;"> 内山书店由日本人内山完造夫妇于1917年创立,它不仅仅是一个卖书的地方,当时更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沙龙和思想交流中心。</b></h1><h1><b style="font-size:20px;"> 内山完造先生思想开明,同情中国的进步事业,他经营的书店氛围自由、开放,吸引了大量中日文化界、知识界的精英人士。</b></h1><h1><b style="font-size:20px;"> 鲁迅先生于1927年10月从广州移居上海,直至1936年逝世,他人生的最后九年都在上海度过。而这段时间,他与内山书店建立了极其深厚的关系。</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内山书店的历史韵味不必多做赘述,这里承载了一代文人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修旧如旧的书局里布置的很是文艺,各类书局琳琅满目,和整体的木质构造简直天作之合。</b></p><h1><b style="font-size:20px;"> 与之搭配的“石藤咖啡”,由创始人贺浩于2023年创立。其名称源于拉丁语“septem”,结合广东话中“石藤”与数字7的发音相近,最终定名为“石藤”。</b></h1><h1><b style="font-size:20px;"> 这点名与书店的任何文人没有半毛关系,在跟店员了解咖啡店名的来龙去脉后,终于解惑了我的好奇心。</b></h1> <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20px;"> 石藤咖啡以“中西混搭”风格著称,研发了多款结合调味料的创意咖啡,如酱油饴拿铁(推出的首款特调)、朝花夕拾拿铁(以鲁迅散文命名)、泡饭咖啡、酒鬼美式等。其设计理念为“简单生活,保持童趣”,并注重与文化融合,例如在书局环境中营造阅读氛围。</b></h1><h1><b style="font-size:20px;"> 我真没想到,如今咖啡制作也这么“卷”,可是在我口味里,除了“原味拿铁”外,什么奇出怪样的拿铁都不在我的慧眼里。</b></h1> <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今天的咖啡店与历史上的书店,没有历史延续关系,但石藤咖啡与内山书店的联姻,超越了寻常店铺间的简单比邻,是一场基于历史文脉、文化理念与空间体验的深度共生与融合。它们共同复活并延续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鲁迅为代表的海派文化沙龙精神。</b></h1><h1><b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能更直观地把握二者的关系,我认为有以下观点来概括它们连接的核心维度:</b></h1><h1><b style="font-size:20px;"> 历史渊源:鲁迅常在内山书店逗留、会友、饮咖啡。石藤咖啡的入驻是对这一历史场景的致敬与复活。</b></h1><h1><b style="font-size:20px;"> 空间共生:位于书局一楼“南腔北调集”区域 不仅是“店中店”,更是书局功能性、体验性的有机组成部分。</b></h1><h1><b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融合:咖啡命名(如“朝花夕拾”、“呐喊”)源自鲁迅作品;产品设计融入文学元素(如拉花暗藏金句),将文学符号转化为可品尝、可感知的体验,实现跨时空的文化对话。</b></h1><h1><b style="font-size:20px;"> 精神契合:延续了内山书店作为进步思想文化交流空间、保护者的角色,共同塑造了一个供当代人思考、交流、沉浸于历史与文化的精神场所。</b></h1> <h1><br></h1><h1><b style="font-size:20px;"> 在石藤咖啡,品尝的不仅仅是一杯饮品,更是一种沉浸于历史与文化氛围中的体验。</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读者可以临窗而坐,看到四川北路上的人来车往,或是在二楼阅读区携咖啡静读,让“墨香与咖香交织”,为咖啡赋予独特的语境。</b></h1><h1><b style="font-size:20px;"> 石藤咖啡并非独立于书店之外,它本身就坐落于书店的“南腔北调集”区域。这种布局为书店注入活力与温度,咖啡区成为了读者歇脚、交流、思考的“加油站”,提升了书店的驻留感和体验感。</b></h1> <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20px;"> 石藤咖啡与内山纪念书局,是文化记忆、空间功能与消费体验的完美结合 。它远不止于“书店里的一个咖啡角”,更是历史场景的当代再现、文化符号的创新转化以及城市人文精神的延续。</b></h1><h1><b style="font-size:20px;"> 它们共同将百年前鲁迅、内山完造等人缔造的文化沙龙精神,以一种贴近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形式,重新带入公众视野,让历史可观、可感、可品,继续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晓之:摄影制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晓之:写作编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海内山书店石藤咖啡:摄影地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