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和掠影,在古今交融间触摸县城的脉搏

亦东

<p class="ql-block">南和位于邢台东二十多公里,是邢台市的下属县,现为下属区。南和古称“和阳”、“嘉禾”,其“和”字之由,出自古人对南和历史状况和风物人情的描述:“泉清而甘醇,土膏而禾茂,人和而知礼,物厚而阜安”。南和鼎位于南和县河郭乡邢临公路与宋璟大街交叉口,古朴大气,雄浑庄美,鼎顶的“和”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古城的千年底蕴。</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开馆的南和博物馆建筑宏伟,收藏展示了南和大量珍贵的图形像、陶器、青铜器、古碑刻等,依据历史发展脉络设置了南和千年、功德千秋、南和先贤、和合济世、红色南和、文化传承6个展馆,每个区域分为若干单元,通过文物展示、视频动画、图文结合多种形式,揭示了南和历史文化背后的深层含义。</p> <p class="ql-block">汉错金四神几何纹长颈铜壶。1976年在南和县左村出土,国家一级文物。铜壶的设计独具匠心,圆唇、长颈、扁腹、圆足外撇,整体造型优雅而独特。通体错金的工艺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彰显了汉代工艺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南和劳动公园在南和博物馆对面,以一条马路相隔,面积不大,生长的樱桃即将成熟。</p> <p class="ql-block">位于南和城区西北部的人民公园,面积三百多亩,绿树成荫,人文荟萃,河北省四星级公园。</p> <p class="ql-block">公园南门的大牌坊。</p> <p class="ql-block">中心湖碧波荡漾。</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的穹庐。原来是旧砖窑遗址,原烟筒变“穹庐”,形容广阔宏大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路边璟园的宋璟塑像。</p> <p class="ql-block">宋璟(公元663—737年),邢州南和人,唐代政治家,经武曌、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朝,为官52年,曾数次因犯颜直谏而遭贬,又数次因才堪大用而擢升,在朝庭历任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国子祭酒留守东都、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尚书右丞相等职,在地方历任上党尉、贝州刺史、洛州长史、楚州刺史、河北按察使、幽州都督、雍州长史、京兆府尹、睦州刺史、广州都督等,累封爵广平郡开国公。宋璟任广州都督期间,多有善政,其后任应广州百姓之请,为宋璟立宋公遗爱碑并刻宋公遗爱颂。宋璟得知后上言:“颂所以传德载功也。臣之治不足纪,广人以臣当国,故为溢辞,徒成谄谀者。欲厘正之,请自臣始。”说服当地百姓,亲自动手砸了为他立的碑。宋璟在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后,与姚崇一起团结合作,励精图治,为开创唐开元盛世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宋璟以年老告归,唐玄宗许之,仍赐全禄。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之私宅,赠太尉,谥文贞。次年,宋璟后人虔奉遗约,归葬宋璟于沙河县之先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和,在古今交融间触摸城市脉搏</span></p><p class="ql-block"> 走进南和博物馆,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千年时光的大门。玻璃展柜里,斑驳的陶器纹路藏着先民的生活智慧,锈蚀的青铜器物沉淀着古县的文明印记,每一件文物都像无声的讲述者,将南和作为“千年古县”的历史脉络清晰铺展。从商周的农耕文明到明清的市井繁华,无需过多言语,那些跨越时空的遗存便让人心生敬畏,也读懂了这座县城厚重的根基:今日南和的从容,早已在千百年的岁月里奠定行程。</p><p class="ql-block"> 若说博物馆是南和的“过去式”,那人民公园便是它鲜活的“现在时”。从博物馆出来,步行半小时即至公园,眼前的景象瞬间切换:老年人伴着鸟鸣打太极,孩童在草坪旁追着奔跑,年轻情侣坐在湖边长椅上轻声交谈,微风拂过垂柳,将秋日的生机揉进每一处角落。最动人的是这份“烟火气”与“历史感”的呼应,这片土地上曾传承了多少生生不息的场景,只是时光变换,依然延续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