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冲锋

黑猫警长

<p class="ql-block">昵 称:黑猫警长</p><p class="ql-block">美编号:40022319</p><p class="ql-block">图 片:自拍加友拍</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也不例外。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我退休前后那段难忘的岁月里,所留下的深刻印记。欢迎您点击浏览,走进我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我叫徐津泉(昵称;黑猫警长),原罗田县公安局副局长,生于1954年8月9日,1974年2月入党,1975年4月参加公安工作。2014年8月9日光荣退休,退休以后,积极主动投身旧城区的拆迁改造、精准扶贫、一线抗疫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用自己的真情奉献社会。</p> <p class="ql-block">  <b>一、拆迁 在“一线“突击</b></p><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已步入59岁的我,被抽调到县旧城拆迁指挥部负责拆迁工作。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份吃苦伤神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可我不这么看,“只有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才能体现一个共产党员的真正价值”。从报到的第一天起,脑海里始终闪念的就是那一幅挂在指挥部墙上的拆迁任务作战示意图,78家的拆迁任务。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将拆迁任务分解到天到时,形成自己的拆迁工作线路图。城市要拆迁,人人都知难。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其实,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群众的诉求。我虽然有群众工作经验,但我很珍惜这场“最后的冲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汗水洒遍了“棚户区”、拆迁户的各个角落,他针对拆迁户的不同情况,分户类别,先易后难,典型带动,各个击破,带着真情带着实意,用实际行动破解了“拆迁难”问题、并以实际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当年按时完成了48户的拆迁任务。</p> <p class="ql-block">  2014年8月初,拆迁工作进入倒计时,还有28块“硬骨头”需要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我已经到龄了,是迎难而上还是见好就收。组织上宣布我退休,征求我的意见是去是留,我怀揣着对罗田这片热土的眷恋,对工作的执爱,毅然地选择了前者。拆迁工作既面临着多年存在“老大难”、拦路虎,又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挑战。面对这场硬仗,我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绷紧弦,拉满弓、迎难而上成功地攻克了拆迁路上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p><p class="ql-block"> 我带领拆迁组成员,起早贪黑,入东家走西家,先易后难。当拆迁户病倒时,我亲自照看,当拆迁户困惑之际,我倾心沟通,当拆迁户无助时,我全力帮助。拆迁路上,骄阳酷署、烤黑了我的脸庞,严寒剌骨,锻炼了我不屈不挠的意志,一个又一个困难被克服,一道一道障碍被拆除。我身先士卒,不负众望,坚持说服教育、政策解惑、动之以情,晓之以礼,把关怀帮助与说服教育贯穿到拆迁工作的始终,到2015年2月全面完成78家的拆迁任务。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为城市的美化升级提供了广阔舞台。</p> <p class="ql-block"><b>  二、扶贫在“一线”坚守</b></p><p class="ql-block"> 谁能想象一个退休老人,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场坚守就是五年。2016年3月,我毅然接受了县公安局驻点徐家垸当年脱贫验收的任务。进村后,我把扶贫的各项工作做得有条不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组织建设”的“四大指标”“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全部到位,顺利地通过省市、第三方脱贫评估验收。</p><p class="ql-block"> 徐桂玉是个残疾人,家里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我多次上门帮扶,按排对接儿子在外打工,主动与村两委商量为其开辟公益性岗位,实现了收益稳定。徐维新喜欢养牛和羊,没有资金,我便主动帮其联系贷款,把产业帮扶政策落实到位。徐金鹏、徐桂玉等七家也从原来的土坏房搬进了新楼房。</p><p class="ql-block"> 2017年我又接受组组织安排,进驻大河岸镇周家咀村,从事精准扶贫工作,在实践中总结出扶贫“五心”工作法(爱心为本、热心为民、诚心待人、全心办事、尽心帮困),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p> <p class="ql-block">  针对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严重影响脱贫进程的问题,我与村“两委”大胆探索 ,积极开展精神扶贫行动,在全县率先给贫困户颁发“我脱贫、我光荣”荣誉证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市、县委的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 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引进大学生能人高俊,投资近千万元甲鱼养殖基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落户周家咀村,安排10户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45万元。残疾人周凯,是个贫困户,学会了修电器,家庭年收入突破5万元,在脱贫会上深情诵读《有爱不再寒冷》,以谢党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8年是罗田县决战脱贫关键之年,我紧紧围绕“村出列、户脱贫”的这一艰巨任务牢牢把握每个阶段的时节点,先后组织了“百日攻坚战”,和“帮扶我作为”、“增收我牵手”、“脱贫我光荣”“宣讲我到位”、“关爱我同行”等一系列活动。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硬 指标,聚焦脱贫对象,紧盯脱贫要求,紧紧围绕“五个一批”政策落实,精心组织,精心施策,持续加强政策宣传,强化扶贫对象,强化动态管理,规范扶贫档案资料,2019年2月园满完成了62户193人脱贫任务,顺利通过了省、市评估验收。</p><p class="ql-block"> 从2016年到2020年的5年时间里,我以村为家,以父老乡亲为亲人,把心操在了“大家”上,无时不把群众的事挂在心里。我驻点的两个村163个贫困户,我家家到、户户落,从嘘寒问暖到产业发展,从危房改造到资金救助,我都亲历亲为。驻村5年多来,我的笔记本里记录了村里的大事小事近千件,并想方设法一一解决。我的电话24小时开机,凡群众救助电话,我都是第一时间立马解决。贫困户段某因突发心梗,生命垂危,接到邻里电话,立即租车到段某家中,把段某送到医院抢救。</p> <p class="ql-block">  <b>三.抗疫 在“一线”冲锋</b></p><p class="ql-block"> 2020年初,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驻村奋战了30多个日日夜,组建“黑猫战斗队”抗疫。开展垸落管理,疫情排查、宣传防控知识,测量体温,设卡盘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筑牢村组垸落抗疫堡垒,所在村取得了零感染的好成绩。我的日记写下了“抗疫”中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2月17晚接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命令,“扶贫工作转身为驻村防控突击队”。考虑到我已年满65岁,患有冠心病,且主动脉血管装了两个支架,组织上征求我的意见,我说扶贫时老百姓能看到身影,在关键时刻,我是老党员,我请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p><p class="ql-block"> 2月18日,我打起背包带上长期服用的药品住进了村里。我一人住在村部里,每天吃完早饭,戴上口罩,拿着小喇叭进塆入户,宣传、摸排、体温检测、送口罩....把中青年党员组织起来,把回乡过年的国家干部、打工的能人和乡贤组织起来,成立“黑猫防控突击队”,分为入户排查、测体温,疫情防控宣传、设卡盘查劝返、生活物资配送等战斗小组,把“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作为每名队员的责任和义务。</p> <p class="ql-block">  2月22日,周家咀村4组王某的80岁的母亲去逝,我和支书刘诗礼来到王家做工作,“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这个丧事要简办,不聚集、不会餐,仪式从简。王家很支持,按规定简简单单把老人送上了山。</p><p class="ql-block"> 为了细化责任,我根据周家咀村塆落居住分散的特点,全力支持村“两委”施行“塆长”包塆、党员包户责任制,每天进行检查督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防疫战打响以来,周家嘴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1名党员和21名志愿者在村党支部书记刘诗礼和我的带领下,以村民小组为战场,自然塆落为阵地,封路设卡,关门闭户,“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牢牢守住了村组这个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道防线。</p><p class="ql-block"> 2020年2月下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把复工复产,帮助贫困户劳动就业摆在优先位置,保障贫困户收入稳定。协助村”两委“及时摸出外出贫困群众外务工需求信息,按“点对点、一站式”输出方式,有序转移贫困对象88人,市场主体带动28户既帮助了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又解决了市场主体复工复产用工难的难题。</p> <p class="ql-block">  3月初,我积极协助村“两委”组织农户修整全村300亩栗林,翻修7口水塘,为春耕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4月,我又组织本村20名富裕劳力到雷家垸割胶白,为村民增加务工收入5万多元。无论是抗击疫情、防汛抗灾、巩固拓展脱贫攻尖成果,我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到极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