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寻古,一程览尽岭南风华

中秋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晨光微熹时踏入越秀公园,满目青翠与古韵交织。登临明代古城墙,抚摸斑驳砖石,六百年的历史在指尖流淌。镇海楼巍然矗立,红墙碧瓦,曾是广州城的制高点,如今依旧俯瞰珠江,见证千年商都的风云变幻。园中五羊雕塑栩栩如生,传说中五位仙人骑羊而来的故事仿佛仍在耳边回响。</span></p> <p class="ql-block">【越秀公园]是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如 </p><p class="ql-block">一艘古老的游船,承载着悠悠的广州历史,从远古驶到现在。</p><p class="ql-block"> 又称越秀山,位于广州市市区解放北路,建于1952年是广州最大的综合性文化观赏公园,最早由孙中山先生提议创建。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建过观音阁,又名观音山。著名古迹镇海楼,又名五层楼,楼分五层,高28米,登楼远眺,羊城美景尽收眼底。园内还有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等景点。越秀公园自元代以来被称为羊城八景之一,元代为粤台秋月,明代为粤秀松涛,清代为粤秀连峰、镇海层楼,不有越秀远眺、越秀层楼、越秀新晖。现在,公园由主峰越井岗及周围的桂花岗、木吉岗 鲤鱼岗等七个山岗和北秀、南秀、东秀三个人工湖组成,一向以山水秀丽、文物古迹众多、风累优’美别致而著称。此外园内建有能容纳3万余人的越秀山体育场和适应国际比赛要求的越秀游泳场,以及金印游乐场、广州美术馆等文化娱乐场所。经过了多年沧桑变幻,越秀公园俨然己成为广州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踏入越秀公园,迎面而来的是一派岭南园林的典雅。邓公祠的朱门黑匾,镇海楼的飞檐翘角,五羊城雕塑的灵动姿态,无不透露着广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中山纪念塔前驻足,遥想当年先生为国奔走的身影;穿过“广州历代称呼变化”牌坊,仿佛在时光长河中缓缓前行。途中偶遇一场粤剧演出,锣鼓声中,一招一式尽显岭南艺术的精妙。</p> <p class="ql-block">位于越秀公园内的广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广州之旅,从越秀公园的古意盎然,到华南植物园的自然清新,从偶遇的粤剧唱腔到荷花池边的快门声声,每一帧都值得珍藏。这不仅是一场城市的观光,更是一次岭南文化的沉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午后前往中山纪念堂,这座为缅怀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宏伟建筑,融合中西风格,庄严肃穆。步入堂内,穹顶高悬,令人肃然起敬。纪念堂外古木参天,其中一棵百年榕树静静伫立,枝干虬曲,仿佛见证着时代的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途中偶遇传统服饰表演,一袭华服,手持折扇,仿若穿越古今。园中古建错落有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与自然美景相映成趣。</span></p> <p class="ql-block">中午参观中山纪念堂后,我们前往永康坊。现代建筑与传统风貌在此交汇,游客穿梭其间,或拍照留念,或静静欣赏。午后阳光洒在华南植物园的石雕与薑园之间,我站在“华南植物园”巨石前,看花影摇曳,听风声拂过树梢。在荷花池边,人流如织,快门声此起彼伏,粉荷摇曳,水珠轻滚于叶面,每一眼都是画。</p> <p class="ql-block">广州永庆坊——西关风情与现代创意的交融</p><p class="ql-block">麻石路蜿蜒向前,骑楼下的商铺鳞次栉比,传统与现代在这片11.37万平方米的街区内和谐共存——这里是永庆坊,老广州的记忆宝库,新广州的创意天地。</p><p class="ql-block">踏上永庆坊古朴洁净的麻石路,我瞬间被两种时空包围:身边是拿着自拍杆、人声鼎沸的各地游客,两侧是排布有序的非遗工作室和潮品商店,抬头却能看见楼上居民不紧不慢晾晒衣物的日常生活场景。</p><p class="ql-block">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奇妙交融正是永庆坊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永庆坊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保存着广州最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街区。2016年,这里率先成为全国“微改造”试点街区,摒弃了大拆大建的做法,通过 “绣花功夫” 延续历史格局,活化利用旧建筑空间。</p><p class="ql-block"> 街景漫步:建筑与记忆</p><p class="ql-block">恩宁路是广州最完整、最长的骑楼街,也是广州现存最古老、各个时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漫步其中,我最直观的感受是这里保留了老广州的西关风情。</p><p class="ql-block">骑楼街、满洲窗、趟栊门等岭南特色建筑风貌修旧如旧。斑驳的墙面散发着时光的味道,巷子不算宽阔但转折有致,充满了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偶尔路过咖啡店、手作馆,里面坐着画画、看书的人,让人感觉这里不只是一个旅游景点,而是有人真正生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非遗体验:传统技艺的新生</p><p class="ql-block">永庆坊打造了广州首个非遗主题街区,通过业态升级焕发传统街巷生机。这里保留了79处建筑遗产,传承并引入了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在位于李小龙祖居旁的“字活”活字印刷体验店,我看到一面墙上密密麻麻排列着7000个铅活字。游客们俯身于字架前拣字排版,墨辊滚过纸面发出沙沙声,这门古老技艺以全新方式展现着魅力。</p><p class="ql-block">“余同号”饼印店则展示了另一项非遗技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博空间:李小龙祖居与粤剧艺术</p><p class="ql-block">走进永庆坊巷子深处,我找到了李小龙祖居。这里原是由李小龙父亲李海泉建造的典型西关大屋砖木结构建筑。屋内陈列着与李小龙相关的物件,不定期举办一些主题展览。旁边街巷的墙上,还有很多李小龙的画像和涂鸦,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具有岭南园林风格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是另一处精彩所在。台上,粤剧票友身着戏服,唱念做打尽显风范;台下,男女老少随意观赏,有的还会跟着哼唱。</p><p class="ql-block"> 传统与现代的交汇</p><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有传统非遗工作室,还有不少文艺店铺。文创品店售卖着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如冰箱贴和明信片;装修精致的咖啡店则提供了歇脚休息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最具代表性的是“恩宁公啡”咖啡店,它采用岭南风情的满洲花窗、酸枝家具和旧衣车等元素进行装修设计,与咖啡搭配毫不违和。还有被誉为“最美书店”的钟书阁和售卖怀旧用具的“旧物仓·一桌广州”,都是游客必到的打卡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望永庆坊,那里既有重商兴业的繁华,也有用心生活的烟火气,更有海纳百川的包容风气。这片街区不仅留住了老广的乡愁,更让岭南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午踏入华南植物园,绿意盎然,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荷花池中,粉荷亭亭玉立,蜻蜓点水,蛙伏叶上,一派生机盎然。穿行于园林之间,古树名木遍布,睡莲静静绽放,水波微澜,令人心旷神怡。</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是中国重要的植物科学与生态研究机构,成立于1929年,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1190号,主园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另设肇庆鼎湖山园区(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占地333公顷,集科研、保育、科普和旅游于一体,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及全球同纬度最大南亚热带植物园。</p><p class="ql-block">‌成立时间‌:1929年由植物学家陈焕镛创建,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200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22年升级为华南国家植物园。‌‌</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以植物迁地保护为核心,涵盖科研、物种保育、科普教育及生态旅游,保育植物超1.7万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514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归途之中,路过老街巷弄,红砖古楼、牌坊石径,岭南风情扑面而来。广州,这座融合古今、兼容并蓄的城市,用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