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静听花开</p><p class="ql-block">摄影:静听花开</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4045610</p> <p class="ql-block"> 天高云淡,十月的费城在深深浅浅的黄与绿间轻轻摇曳。我们走进罗丹博物馆,这座小而精的艺术殿堂,仿佛走进了雕刻的音乐与梦。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博物馆是电影行业巨头朱尔斯·马特鲍姆1929年捐赠建立的。</span>馆内展出约150件罗丹的作品,是除法国以外全球收藏他作品最丰富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博物馆的花园虽小却设计得舒适美观。</span>迎面而来的是开得正旺盛的银莲花,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令人震撼的是那座伫立在门庭前的“沉思者”:肌肉紧绷、神情凝重,如沉默的音符,似乎承载着人类思想的重量,俯视着人世的纷扰。</p> <p class="ql-block"> 花园里的 “<span style="font-size:18px;">加莱义民” (</span>The Burghers of Calais),群像的悲壮,刻画着无声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 馆门口硕大的“地狱之门” (The Gates of Hell),包含180多个小型雕塑人物,是罗丹毕生心血所在,而由于创作这作品,衍生出他更多传世之作又是另一个故事了。细看那些面孔与身体,有的是挣扎,有的是永恒的追问。如一扇沉默的窗,通向灵魂的深渊,又带来救赎的光。</p> <p class="ql-block">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 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被誉为 “现代雕塑之父”,他的影响延续至今,是无数现代与当代雕塑家和艺术家的灵感源泉。</p> <p class="ql-block"> 他摆脱了理想化的古典风格,不再追求完美无瑕的神像,而是刻画真实的人类情感与身体细节。他的作品常常充满张力、挣扎、激情与内心冲突。他许多最著名的雕塑都曾受到批评,因为它们与当时主要的雕塑传统相冲突。尽管他对其作品获得的争议比较敏感,但他依然拒绝改变自己的风格。至今,罗丹依然是少数的在视觉艺术之外广为人知的雕塑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 他关注动作中的瞬间,身体的律动和姿态的扭转,使雕塑仿佛在呼吸。他的作品常与哲学、文学相连,如“沉思者”、“地狱之门”,源自但丁的《神曲》,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思考。</p> <p class="ql-block"> “吻”是他另一有名的代表作。两颗灵魂相拥的瞬间,爱、欲与美的融合,是他最感性的作品之一,美得令人屏息。</p> <p class="ql-block"> 罗丹,以他的双手,赋予了大理石、石膏与青铜以生命。他不求完美,却求真切,去揭示人性最深的情感与矛盾。他部分作品甚至故意保留粗糙的表面或残缺的状态,来强调创作本身的生命力,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他的系列作品“手”。</p> <p class="ql-block"> 罗丹反复雕刻手的形态,捕捉每一根指节的曲线与肌理。那不仅仅是简单的肢体,更是情感的传递,是无声的语言,沉默的音符,却充满了力量。每一只手,都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握紧、放开、祈祷、抚慰,或是创造。</p> <p class="ql-block"> 在他的作品中,你能感受到沉思的重量、爱恋的热度、挣扎的痛楚,以及灵魂的渴望。他打开了雕塑艺术的新境界:冷硬的青铜也拥有了温度,石头也可以颤动,令心灵共鸣。</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流连于光影间,心随着雕塑的节奏而律动,仿佛我也成了那沉默音符中的一笔,和它们、以及它们的创造者,进行无声的对话。一件件雕塑仿佛在诉说爱、痛苦、激情与救赎……尤其是那座“地狱之门”,让人久久凝视,不忍离去。</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以上所有文字和摄影作品拍摄及后期皆本人原创,未得允许不得随意下载使用,若使用请注明出处。喜欢的朋友欢迎您留言、点赞、支持、转载和转发,多谢支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