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载教坛岁月的温暖印记——写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每当这个日子临近,我总会想起自己与“教师”这个词的奇妙缘分。小学三年级时,我在新疆新园农场的学校读书。一次课堂上,老师问大家的理想是什么,我清晰记得自己的回答——“想当老师”。而这个愿望的起点,并非什么宏大的理由,只是一碗温热的鱼汤:那天我生病,老师便把我带回了家,为我煮了一碗汤。就是这份朴素的温暖,让“老师”二字从此在我心里扎了根,成了藏在记忆里的柔软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1985年,我从玉祁初中毕业,以班级第一、年级第四的成绩,如愿考入无锡师范。巧的是,入学后的1985年9月10日,恰逢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如今,我已在教师岗位上坚守了三十七个年头。今年,第四十一个教师节,也是我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教师节。回望来路,与“教师”二字的缘分,早已刻进岁月,过往种种,依旧历历在目。</p> 无锡师范学校 我的师范宿舍同学 28年后宿舍同学重聚。 <p class="ql-block">师范第三年,我们的毕业之旅去了杭州西湖,留下的唯一一张单人照。</p> <p class="ql-block">师范第三年在张泾中心小学实习。</p> 我们师范毕业啦。 <p class="ql-block">1988年7月,我从无锡师范毕业,被分配至邻镇的前洲中心小学——一所离母校不算太远的学校。工作第一年,我接手二年级“包班”任务,一人承担语数两门学科的教学。如今想来,学校与家的距离不算遥远,但在全靠步行的当年,那段路于我而言却有些漫长。于是,我申请了住校。彼时一同住校的,有师范同班的周文艳、邹鹏云老师,隔壁宿舍还住着陆维华老师一家。我们的宿舍是一栋二层木质小楼,带着几分岁月沉淀的古朴韵味,日子倒也过得热热闹闹。记得那一年,父亲为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此后每个周末,我便多了一份骑行归家的期待与欢喜。</p> <p class="ql-block">第一年入校,就和老教师们一起参加了一场集体舞表演,彩排中照的相。</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师范毕业生尚属稀缺,学校也格外重视对我们的培养。入职第一年,我便有幸赴杭州,观摩贾志敏等特级教师的课堂展示。那一趟行程,真真让我们这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大开眼界——精彩绝伦的课堂设计、精湛深厚的教学功底,像一束光点燃了心底的热爱,满腔的激情与热忱在胸中激荡翻涌。</p><p class="ql-block"> 自那以后,每至夜晚,空荡的教室便成了我的“练兵场”。我常常独自留在那里,对着空荡荡的座位,一遍又一遍地推演教案、打磨细节,在反复的实践中锤炼教学基本功。也是在这一年,我站上了辅导区思想品德赛课的讲台。到了第二年,我又参加了低年级数学会课活动,凭借努力斩获了学校一等奖。原本已获得晋级片级会课的资格,却因工作调动,终究与这个机会遗憾错过了。</p> <p class="ql-block">工作两年以后,我结婚生子,为了解决孩子喂奶的难题,暂时调到离家近一点的分校蒋巷小学,这样我就可以每天骑车回家。由于产假之后上的班,还是接了一年级的包班,同时担任了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在这里,学校规模虽然小一些,但是却和这里的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情。</p> 蒋巷小学的教研活动。 <p class="ql-block">参加镇领导到校的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在蒋巷小学参加的工会活动。</p> <p class="ql-block">92年暑期和蒋巷同事去大连旅游。</p> 1992年 <p class="ql-block">1992年暑假,我终于调回了我的母校——玉祁中心小学,从此便扎根于此,直至如今即将退休。初回母校,我依旧接手低年级教学。不曾想,这个班级竟成就了玉祁小学,乃至我教学生涯中的第一次“大循环”——我陪着孩子们,从懵懂的一年级,一路走到了羽翼渐丰的六年级。这是我教学生涯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批孩子,其中,唐柯鸿同学后来考入了清华大学,成了我心中一份骄傲的惦念。时光流转,我与大部分孩子始终保持着联系,那些年的师生情谊,如同陈年佳酿,愈久愈醇。</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同事们,来到中心小学一年,敬爱的高校长退休了。</p> <p class="ql-block">因为这批孩子我写了和他们之间发生的两篇故事文章,并得奖发表,留下了我生命中最感动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和第一批孩子相约的十年相聚也如期重逢,看着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我的内心充满幸福。曾以为十年是很遥远的远方,远到能装下无数个未知的梦想。如今回望,那年操场上追逐的影子,黑板上未擦尽的公式,都成了时光里最温柔的锚点。</p> 第一排中间的就是唐柯鸿。 <p class="ql-block">1996年,我获评锡山区“教学新秀”;1998年,又进阶为区“教学能手”。从一名普通教师,一步步成长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教学能手,这段向上的路,我始终感念着引路人——已退休的陈丽萍校长。犹记当年,学校推荐我参加片区品德会课比赛。可我并非专职品德教师,毫无相关教学经验,一时间焦虑万分。是陈校长,亲自陪着我,深夜登门拜访教研室的靳老师请教。那是一个寻常的夜晚,我们走进靳老师家。这位教研员温和又耐心,窗外夜色渐浓,屋内灯火可亲,他仍细致地为我解读教材、打磨教学设计,脸上始终挂着温暖的笑容,驱散了我所有的不安与慌乱。辛勤的付出终有回响,那堂品德课最终为我赢得了无锡市一等奖。也正是这次契机,让我与品德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参与教材编写、投身教材培训、成为学科中心组成员……我亦与靳老师结下了深厚情谊,从最初的师生,渐渐成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交,这份情谊,一牵就是几十年。 陈校长与靳老师,这两位生命中的恩师,就像我从教路上的两盏明灯,以温暖与力量,照亮了我前行的每一步。</p> <p class="ql-block">1998年,我的第一批学生毕业,我又开始接收一个新班级,就是稽灵,张昊昱等一届学生,当时很多孩子的家长在玉祁酒厂工作。三年级到四年级,我做了两年班主任,2000年,我开始担任大队辅导员,就开始从班主任岗位上转到行政岗位。五年级开始,我担任她们的语文学科教学。</p> <p class="ql-block">当时,学校大力推进“红领巾小事业”特色项目,牵头成立了“孙冶方经济学院”*。令人骄傲的是,我班有好几个同学担任了学院几个研究所的负责人,活动照片两次登上了《辅导员》杂志封面。学院的各项实践活动,也多次被《少先队活动》《辅导员》等权威刊物报道。这项“红领巾小事业”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许多年,后来逐步发展、延续为“孙冶方少儿经济学园”。在学园里,我与部门伙伴与孩子们一同策划活动、探索知识,在实践中彼此陪伴,共同见证着成长的每一个瞬间。</p> <p class="ql-block">假期里,我曾带着班上的学生,一同前往五一村开展实践活动。活动中,恰巧遇上一群年过五旬的老同志在此聚会。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加入,快门按下,两代人的笑容定格在同一张照片里。望着照片里的他们,我忽然心生遐想:五十年光阴流转,当我和身边这群孩子也垂垂老矣,若能再如这般相聚,不知会是怎样一番模样,又会生出多少感慨。</p> <p class="ql-block">和这一批孩子的十年相约也是如期而遇。。十年一瞬,当风再吹来熟悉的气息,我们笑着说:“好久不见,你还是我记忆里的少年。”</p> 为他们美好的未来祝福。 <p class="ql-block">帅气的庄世豪同学,如今已经是一名优秀的青年歌唱家。</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我还是学校的一名管乐队队员。那时候,我们身着整齐的队服,怀揣着对音乐的热忱,站上了一个又一个庆祝活动的舞台,用昂扬的旋律,为校园的盛会奏响了青春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2000年,我担任学校大队辅导员,任职期间,始终以孩子为中心,精心策划并带领学生开展了“红领巾小事业”“校园文化节”“社会实践研学”** 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和孩子们一起,心也永远是年轻的。</p> 最亲密的工作伙伴。 <p class="ql-block">也正是从这一年起,我卸下了班主任的担子,转身走向行政岗位。回望十二年的班主任生涯,那些与学生朝夕相伴的日子,是我整个教育历程中最鲜活、最珍贵的馈赠。这段时光里,我见证着孩子们从懵懂稚童长成少年,分享着他们的欢笑与烦恼,参与着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重要瞬间。这份与学生之间纯粹而深厚的联结,这份亲历生命拔节的感动,是任何岗位都无法替代的温暖,早已成为我教育记忆里最闪亮、最美好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2002年,我正式出任学校德育副主任,在这个岗位上,一干便是八年。也是在这一年,我有幸赴京,参加了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高级研修班。在研修班的课堂上,我不仅见到了余秋雨等文化与教育领域的“大咖”,更有幸亲耳聆听他们的深度分享。那些充满智慧的观点与思想,如同一场丰盛的“精神盛宴”,为我打开了认知的新视野,也为我此后的德育工作与个人成长,推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智慧天地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2002年,我接手了丁鼎所在的班级,陪伴他们走过了五、六年级这两年。这两年教学生涯里,最让我引以为傲的,是丁鼎与张琳炎两位同学——他们始终坚持写日记,笔耕不辍。这份持之以恒的积累,让两人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丁鼎同学尤为突出,六年级时,他还站上了全体家长会的讲台,作了题为《书,精神的养料》的发言,言辞间的思辨与文采,赢得了全场的认可。后来,丁鼎考入省锡中文科班,又一路深造,如今已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看着学生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作为曾经的引路人,我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这份职业的幸福感,也因他们的成长而愈发醇厚。</p> 那些年一起搭班的同事们 <p class="ql-block">2004年,我的家庭生活发生变化。也正是从这一年起,现代化网络技术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引领我踏上了一条持续反思、不断求索的教育之路。我注册登录了“教育在线”论坛,在这里,我结识了一群素未谋面却志同道合的教育同仁——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在这方虚拟却真诚的教育天地里,我们以文字为桥,记录各自的教育日常与暖心故事,分享沉淀多年的教学智慧与实践心得,也坦诚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与课堂得失。我们彼此鼓励,相互启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携手同行。那段在论坛交流的时光,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我分享的多篇文章,被收录进相关教育书籍中,成为我这段探索之旅最珍贵的印记。</p> 教育在线网友见面会 <p class="ql-block">那时候书籍是我的精神支柱和情感寄托,阅读是我的行走方式和生活习惯。我用阅读的方式追寻着那份踏实与自信,那份充实与幸福。每天要写随笔,写生活,写学生,这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当今急功近利的社会中,让教师静下心来阅读很难!让教师阅读经典书籍更难!让教师长年累月坚持阅读则还要难!不是不知道,就是做不到。教育在线以其独特的功能解决了这一难题,也创造了我成长的奇迹。2005年我撰写了近五十篇教学文章,发表获奖达十几篇文章,这对我是一个莫大的激励,让我一下子很有成就感,于是阅读,记录的习惯也就一直坚持到了现在。</p> <p class="ql-block">2004年新接手五年级,钱娇娇,邓雨嘉,朱培红等。如今邓雨嘉,钱娇娇也是一名老师啦!而当年班里的濮同学由于家庭原因,到了初中我还资助过她一段时间的伙食费。只是毕业以后一直杳无音信,现在也不知所踪。</p> <p class="ql-block">自此,我便始终深耕于一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从早年的《思想品德》,到后来的《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再到如今的《道德与法治》。分别参加了市级,省级的骨干培训班。在教材迭代与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始终紧跟步伐,持续探索这门学科的育人内核。作为学科骨干教师,我也常以“传帮带”的身份,陪伴并助力一位又一位青年教师。从学科教学的深耕细作,到各类赛课的打磨锤炼,我倾囊相授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在见证他们快速成长的同时,我也在这份“教学相长”的互动中,不断反思、精进,实现了自我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p> 当时的骨干老师群体。 <p class="ql-block">2007年开始,我校加入江苏省基地学校协作联盟,每年一次的基地学校联盟活动,我连续参加了很多年,论坛发言,听课评课,正是这一场场沉浸式的研讨、一次次深度的专业交流,不断打磨着我的教育认知,锤炼着我的专业能力,也让我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一步步扎实成长。</p> <p class="ql-block">2008年接手新班级,任教两年送毕业。杜林,魏兰懿等学生,这一批学生我和如今任前洲副校长的邬校一起创新班级自主管理,期间撰写了多篇班级自主管理的文章,或发表或获奖。2008年,我接手了一个新班级,直至两年后送他们顺利毕业。任教期间,我与如今担任前洲中心小学副校长的邬校携手合作,针对班级管理展开创新实践——探索并推行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围绕这一主题撰写了多篇论文与案例,其中不少或在教育期刊发表获奖。</p> <p class="ql-block">这一年,被评为学校十大年度人物。</p> <p class="ql-block">2010年,我接过学校德育主任的重任,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又是八年。任职期间,我与德育处的姐妹们同心协力,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场又一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从活动方案的反复打磨,到现场环节的细致落实,我们始终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为人师时的那份育人誓言,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搭建起坚实的平台。</p> 聆听教育家讲座 <p class="ql-block">2010年接手新班级,薛俊珂等,杨怡雯等,至今保持良好的联系。有几个孩子常常来看我。如今她们都已经工作,祝愿她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2012年接手三年级,任教四年。糜礽,李烨芸,张帅印象很深。这一届三年级接手,我开始实行亲子阅读,小组日记等各项活动。课堂之外,我还带领孩子们与家长共同参与户外活动。在自然的怀抱里,师生间的交流更显真切,家校间的联结也愈发紧密,彼此的感情在共同的体验与欢笑中不断升温,成为这段教学生涯里温暖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2013年的风,似乎都带着格外温柔的暖意,吹圆了女儿心中那个重返校园的梦。这一次,她不再是课桌后聆听的学生,而是站在了三尺讲台之上,成为了一名播撒知识的教师。从此,我们的世界有了奇妙的交集。灯下,我们不再只是母女,更像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为一个教学方案热烈探讨,为一个教育难题共同思索。我看着她在讲台上逐渐从容自信,她也让我在陪伴中重温了学习的热忱与成长的喜悦。这段同行的路,因这份特殊的“战友”情谊,而愈发温暖、闪亮。</p> <p class="ql-block">2016年接手四年级任教语文,我为孩子们设计制作《小精灵班报》,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一句精美的语句,一段精彩的话语,一篇精彩的习作都有她的一席之地。孩子们写作兴趣日益见长。</p> <p class="ql-block">2016年,获评学校的年度自然之子。</p> <p class="ql-block">一个年级的同事们,庆祝元旦!</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就去生活后勤部负责食堂管理工作,这一年我开始担任道德与法治专职教学工作,由此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2018年我女儿接手我这个班,这也是唯一一个我们母女共同任教过得班级</p> <p class="ql-block">今年六月,高考前夕,为班中的孩子送去高考祝福!</p> <p class="ql-block">2018年暑假,于我而言是教育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既是我深耕教坛的第三十个春秋,也是我担任德育主任的第八年。这一年,我迎来了双重身份的转变:从德育岗位转至后勤战线,出任生活后勤部主任,全面执掌食堂管理工作;同时,也告别了深耕多年的语文教学,转型为一名专职思政教师。坦白而言,平日鲜少下厨的我,骤然分管食堂,心中满是忐忑与无措。这是一片全新的领域,食堂运营、人员管理、膳食保障……桩桩件件都需从头学起。我便在思政课堂的谆谆教诲与食堂后厨的锅碗瓢盆间,开启了双线成长的旅程。亲身实践后才深切领悟,每个岗位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挑战。管理食堂员工,与教育学生、带领教师团队截然不同,需要的是另一种沟通艺术与管理智慧。我学着放下固有的思维模式,在与食堂员工的磨合中,一点点调整自己、引导团队。从最初的手忙脚乱、生疏局促,到后来的渐入佳境、游刃有余,这段经历让我在挑战中蜕变,在实践中成长。2022年,我撰写的一篇食堂管理经验总结被《现代快报》刊登,这于我而言,是后勤岗位上一份沉甸甸的肯定,也是这段跨界征程的圆满注脚。回望这段历程,我由衷感恩每一次经历、每一次实践,是它们让我不断突破自我,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多元成长路径。</p> <p class="ql-block">食堂厨师团队获得年度十大面孔称呼。</p> <p class="ql-block">食堂员工李月再次获得年度十大面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作为玉祁街道“十百千万红色唱响”宣讲队的一员,</span>每年暑假要为各村党员开展红色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化作通俗易懂的家常话,把方针政策融入乡村发展的新图景,让红色精神在夏日的蝉鸣里声声入耳。</p> <p class="ql-block">2018年的时候,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把这三十年工作的点滴汇聚成册。所以空余时间我就开始搜集整理,排版,终于在这个春天把我的《燕过留痕——我的教育之路》所有教育类文章汇编工作完成。全部172篇文章,共计45万字,分为上下两册。谨以此书,作为给自己工作三十年的一份礼物吧!</p> <p class="ql-block">2022年9月,我从行政岗位退居二线,将工作重心聚焦于思政学科教学;同时,我也接过了学校退教协会理事长的担子。转眼间,三年时光悄然走过。这三年里,我始终秉持“退休不褪色”的理念,带领协会的退休老师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每逢重阳节组织慰问、春秋两季安排惬意出游、为高龄教师举办温馨的祝寿会。即便在炎炎酷暑,我们也会登门看望高龄或患病的退休教师,送去关怀与温暖。我愿尽己所能,为他们的幸福晚年添一份力、献一份热。</p> <p class="ql-block">2025年翩然而至。这一年,是我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三十八个年头,也将是我为教育事业画上圆满句号的一年。回首几十载光阴,我始终坚守着初为人师的那颗初心:待人以真诚,做事以踏实。在这条教育之路上,我倾尽热忱,无愧于心,无愧于我深爱的事业,亦无愧于自己走过的每一段人生旅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祝愿自己在退休后的日子里,卸下忙碌,拥抱从容,将过往的桃李芬芳,酿成岁月的醇厚甘甜。往后余生,既有岁月可回首,亦有清风拂面!</p> <p class="ql-block">最亲密的同事,朋友,闺蜜。一路感谢你们的陪伴与鼓励。</p> <p class="ql-block">用Ai为自己创作一首诗,挺有意思:</p><p class="ql-block">祝愿随风入讲堂,</p><p class="ql-block">徐舒彩笔绘华章。</p><p class="ql-block">亚光熠熠昭师德,</p><p class="ql-block">燕影翩翩映烛光。</p><p class="ql-block">教得桃李满天下,</p><p class="ql-block">师心一片系栋梁。</p><p class="ql-block">节逢秋实添锦绣,</p><p class="ql-block">快意融融岁月长,</p><p class="ql-block">乐享耕耘硕果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