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贲巴瓶及牙签

羊羊(陈胜利)

<p class="ql-block">呢称:羊羊(陈胜利)</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4868726</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清代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的重要历史时期。就西藏地区而言,清廷长期用心经营,除了采取果断的军事行动评定历次叛乱外,在西藏的治理上也煞费苦心,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颁布《钦定西藏善后章程》藏传佛教在选定活佛转世灵童时,必须在中央政府代表的监督下用“金瓶签”的形式确定人选。金瓶即金贲巴瓶,“贲巴”是藏语“瓶”的意思。当年清廷御制有两件,一件颁赐给拉萨大昭寺,用于选定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灵童,另一件存放在北京雍和宫,用于选定章嘉呼图克图、哲布尊巴胡图克图两大活佛的转世灵童。</p> <p class="ql-block">  乾隆五十七年(1792),清政府在出兵平息了廓尔喀人对西藏的侵扰之后,乾隆皇帝决心对蒙、藏地区的活佛转世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决定采用一种新的方式来选定活佛,这就是金瓶掣签制度,将寻觅到的转世灵童的姓名、出生日期,用蒙、汉、藏三体文字分别写在象牙签上,用纸包好签后放入金贲巴瓶内,然后由熟悉经典的喇嘛诵经七日,七日后中央驻藏大臣亲临监督,由瓶中掣一签确定转世灵童最终人选;章嘉呼图克图和泽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两大活佛选定转世灵童,则由清廷理藩院尚书亲临雍和宫监督金瓶掣签来确定。此制度既保留了活佛转世,这一藏传佛教沿袭已久的制度,又保证了中央政府的监督,杜绝了蒙、藏上层贵族对活佛转世的人为操纵,增加了公平公正性。</p> <p class="ql-block">  金贲巴瓶是由乾隆皇帝以贲巴瓶为原型,亲自设计、亲自监督工匠制作的,从样式、花纹到装饰、选材,乾隆皇帝都做出了详细的指示。并要求工匠先做一个小样呈览,满意后才可以正式动手做。看过小样后,乾隆皇帝觉得原定镶嵌的红、黄、蓝宝石不太适合,于是又改成了历来受藏族人民喜爱的松石、珊瑚、青金石等作为装饰,凸显了清廷对于西藏问题的高度重视。</p> <p class="ql-block">  金贲巴瓶为纯黄金打造,年代为乾隆1736~1796年。通高34厘米,口径12厘米,腹部直径21.3厘米,重2850克。西藏自治区拉萨大昭寺收藏。瓶座与瓶盖装饰有云头、海水、如意宝珠等图案,瓶盖顶部嵌有一颗白玉,下面则是松石、珊瑚、青金石,瓶腹上部饰有精美的如意云头图案,中部则錾刻着十相自在图。金瓶外包裹五色锦缎制成的瓶衣,瓶口内插有签筒,筒内放置如意头象牙签五支,供确定转世灵童时用。</p> <p class="ql-block">  此瓶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是藏传佛教金瓶掣签制度的重要器物和象征,也是活佛转世灵童必须经过当时中央政府认定的历史见证。金瓶掣签制继承了活佛转世的精华,摒弃了原来存在的种种弊端;通过这一方式,不但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也使广大信众心悦诚服。金瓶掣制度的定立,不仅纯洁了宗教内部在活佛转世灵童的认定上出现的流弊,而且维护了西藏地方的和平与稳定,加强了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金贲巴瓶具有历史意义,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文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