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游记之四十二</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属于五台山的外围景点,从佛光寺到五台山核心风景区,有好几十公里,驾车盘山而上,沿途有溪水,有深沟,有高山,有丛林,风景极其优美。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有一道独特的景观,马路两边不时会出现区别于公路指示牌的旅游指引牌匾,牌匾内容清一色都是寺庙名称,隔上几里路就有一块,福圣寺 朝阳寺 清凉寺等等,多的数不过来。</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是佛的世界,没错,确实如此,星罗棋布的寺庙,不时可遇见的僧人,沿着公路走一步俯地磕一个头的信徒,公交小站叫云居寺,旅店叫大慈悲客栈,饭店叫悟云酒店,除了满山的绿树和天上的云彩,几乎所有东西都与佛有关系。这种场景,其它地方根本没有,身临其境,只觉得自己是天外来客。</p> <p class="ql-block"> 也不知道是哪位高人选择了这块宝地,五台山核心风景区,一条佛河(我起的名字)纵贯北南,河两边是公路,公路两边是各类房舍,再往远就到山根了。这个地方山根里有寺庙,山腰里有寺庙,山顶上还有寺庙,可能是呆的时间短的原因,有多少寺庙?我到底没数清楚。</p> <p class="ql-block"> 通往黛螺顶的路上,空气里都弥漫着香火气味,钻进鼻孔,竟使人莫名肃穆起来。抬头望那黛螺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恍如佛光普照。登黛螺顶须爬陡峭的石阶。有那虔诚的香客,竟是一步一叩首,额头已然磕得青紫,仍不懈怠。我自问无此毅力,只得寻常攀登,已是气喘吁吁。石阶两旁偶有歇脚的石凳,坐着些老者,手持念珠,口中念念有词。</p> <p class="ql-block"> 黛螺顶是一座寺院,到这座寺院需要攀爬1080个台阶,人群摩肩接踵,跪拜爬行的信徒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混迹在游客当中爬山,以前从来没有感觉累,这次不行了,浑身冒虚汗,膝盖不舒服。我暗自给自己立誓:在这个地方爬山看寺院,是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年纪大了,膝盖要珍惜着用,注意保护它,余生费膝盖的事要少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佛教信徒的主阵地,大殿前香炉中,香烟缭绕,直冲云霄。信徒们手持高香,恭敬礼拜,口中祈愿声声。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大致分如下几种类型:有唱颂歌的群体,她们面向佛像,哼唱着听不清歌词的歌曲,她们唱的歌节奏感很强,韵律较舒缓,容易被人们接受。第二种类型是诵经,有人默默念叨,有人大声吟唱,听不清楚他们说的什么,从面部表情看,非常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 第三种类型是烧香拜佛,点染香头,双手合十,将香举过头顶朝四个方向鞠躬敬拜,还有的信徒直接跑到大殿内庭,跪在垫子上磕头拜佛。向功德箱捐款的人不在少数,信徒中女信徒占多数,令人惊讶的是,这其中还有不少年轻女孩,有的打扮还非常时尚,求平安?求学业?求姻缘?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在这种场合,我这种游客只能站在边边角角,院子中间根本没有我的位置,在信徒们干她们事的时候,其他人不要打扰为好。我的理解是互相尊重,不少信徒是不远千里甚至不远万里到五台山拜佛,咱们应该多一些包容,将院子的正中间,特别是大殿门口的那块地方,留给他们做佛事。</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我站在黛螺顶山门前的广场,居高临下看到的场景,一团白云正好从菩萨顶由北向南飘过,旁边一佛教信徒捅捅我的胳膊,告诉我那团白云像狮子,是吉兆,是非常难遇的自然现象。这也促使我下定决心,即使路途遥远,也要到对面山上看一看菩萨顶,看一看头顶上被祥云瑞兽抚摸过的寺庙是个什么样子?</p> <p class="ql-block"> 通往山顶的路上,看到有雍正皇帝的题字,看到有敕建寺庙的牌匾,换一句话说,这里的寺院,要么皇帝来过,要么属皇家寺院,是皇帝恩准让建的。从建筑的制式、规模、等级来看,这里确有皇家寺院的气派,不少建筑都是黄色琉璃瓦履顶,这种颜色自带身份,其它小寺小院是不能用的。</p> <p class="ql-block"> 不知是佛的力量大,还是我比较幸运,竟然拍到了两张神奇的照片。在寺院门前的千年古狮子头顶上,面向寺庙站着一只鸽子,似乎在念叨着什么,一副朝拜的样子,它难道认识寺庙牌匾上的字?在通往菩萨顶的盘山路上,有一座气势巍峨的高塔,不少游客登塔拍照留影。塔基的下面,一群小猫一字排开,似乎在赶路,难道它们也要去菩萨顶拜佛吗?</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看到坐在莲花瓣里的佛,没有搞清楚这是什么佛,也不知道她坐在莲花瓣里寓意是什么,只是感到新奇。欣赏艺术品的角度出发,感到这里的雕刻、彩塑、绘画等,都属于该艺术门类的精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 烟雾缭绕,香气扑鼻,院子当中站满了人,有人领着一众信徒诵经敬香,一群人在同一个时间干同一件事,给人以极有气势的感觉,我站在台阶的高处,看到院子里的景象,第一次体会到佛教对人们的影响力是如此巨大,信徒之多超出了我的想象,或许这是这个地方特殊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趁着人少的时候,我也找了一个地方,学着其他人的样子,拜了一拜。我的心愿是:人世间少有战乱,这些建筑精美的寺院一定要保护好,别的人能保护上百年上千年,在我们眼睛能看到的这几十年里,一定要平平安安,将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修缮利用好,流传给后人。</p> <p class="ql-block"> 菩萨顶的建筑尤为宏伟,金顶在日光下熠熠生辉。殿内供奉的文殊菩萨法相庄严,宝冠上镶嵌的各色宝石闪闪发光。信徒们排着长队,等待磕头礼拜。人太多,我只是站在远处看了看,将时间和空间留给更需要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菩萨顶的后院,见一群僧侣正在诵经。他们盘腿而坐,双目微闭,诵经声如潮水般起起伏伏。我听不懂经文内容,但那节奏与音调,自有一种安抚人心的效力。不少游客也静静立在周围,感受这片刻宁静。</p> <p class="ql-block"> 在烟雾缭绕中,看佛寺的金顶依然闪光。这一日的见闻,竟比过去数月还要丰富。那些磕长头的人,唱歌的人,诵经的人,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追寻着心灵的依托,她们在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我默默的送上祝福:愿她们心想事成!</p> <p class="ql-block"> 在五台山的台怀镇,随手拍了几张照片,无论是旅馆还是饭店,似乎都与佛有关系,咱们一个外地人,只是感到好奇。我思量着这一日所见。信仰之于人,原不必相同。有人求福,有人求慧,有人只求内心片刻安宁。五台山容纳了这一切,犹如佛法包容万物。而我,虽非佛教徒,却也在这山中得了一些清净,这便足够了。</p> <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到东台、北台等高台上参观寺院,留下了遗憾。据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也没有搞清楚,纯属于到此一游。从感官上讲,这个地方太美了。蓝天、白云、绿树,空气十分清新,撇开信仰不谈,从养生的角度讲,到这个地方爬一爬山也是非常好的。</p> <p class="ql-block"> 结语:五台山一日游,看到了不少新奇的景观,此外,还美美的出了一身汗,收获颇丰。如果想对这个地方了解个七七八八,一定要在当地多住几天,将时间安排的充裕一点,甚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