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校友明方飞,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山里的鱼

<p class="ql-block">明方飞,教授,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p><p class="ql-block">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入选者</p><p class="ql-block">201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201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做博士后研究, 2018年9月加入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省显示材料重点实验室。从事表面科学及微纳器件领域的研究。</p><p class="ql-block">2025年中山大学教授</p><p class="ql-block">招生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工程(专硕)。</p><p class="ql-block">欢迎物理、材料、电子科学背景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加入!</p><p class="ql-block">教育经历</p><p class="ql-block">2007年8月– 2012年7月 香港中文大学 物理学博士</p><p class="ql-block">2003年9月– 2007年6月 西北大学 物理学学士</p><p class="ql-block">授课课程</p><p class="ql-block">《量子力学与固体物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程序设计与实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学物理实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研究方向</p><p class="ql-block">未来的高密度集成电路、量子计算芯片以及生物结构制造等领域,都依赖于对单原子精度结构的精确控制。原子制造通过精准操控原子及纳米尺度结构,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创造全新的物质、材料和器件。我的研究着眼于这些未来应用所需的关键技术,探索在单原子精度下材料、结构和器件的制备与操控,具体包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表面/界面物理:我们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技术,研究半导体表面和界面的原子结构、电子态及其相变特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微纳结构和器件的原子级制造: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以及其独特的单原子层精度特性,探索具有原子级精度的结构制造方法,开发高精度、高性能的电子器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机器学习与原子操纵: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与STM的原子操纵技术,实现人工原子晶格结构的规模化制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