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随秋美,运随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这耳熟能详的歌词,于8月28日这天,常在吾耳边响起。</p><p class="ql-block">此前几天经网上预约,定于28日家亲们一同前往北京故宫、景山和太庙游览。不料,27日北京下起了不小的雨,而且整天下个不停,我们自然十分担心计划得好好的美事落空。</p><p class="ql-block">然而,28日吾早晨起床后,急忙临窗一瞧,哇,没再落雨,天气大好!于是,弟弟夫妇及儿子、我及孙女偕游安排,得以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更难得的是,游观景区期间,天空通透,阴而不暗,晴而不晒,身心感觉很是舒爽,真是好运啊!</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我们五人一起来到了故宫侧旁的太庙。</p><p class="ql-block">北京的中轴,是中华脊梁,民族魂魄,举世文遗!而太庙,则是礼乐恢弘,古树新芽,东方神奇!太庙位于中轴之左,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精神理念,也见证了时代变迁。</p><p class="ql-block">太庙始建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其建筑遵循周代"左祖右社"的规制,与社稷坛相对。和紫禁城一样,太庙坐北面南,布局对称,四座殿堂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递进。</p><p class="ql-block">戟门是礼仪之门,享殿是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寝殿是供奉祖先牌位的禁地,祧庙是供奉远祖的殿堂。整个园区占地19万余平方米,古树700多棵。</p> <p class="ql-block">太庙位于故宫东南侧,与社稷坛以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这一布局方式强调了礼仪传统于都城规划的重要性,塑造了富于秩序性的城市景观。太庙位置之核心、规模之宏大、建筑之庄严,无不表现出明清帝王对祖先祭祀的重视。</p><p class="ql-block">北京太庙仿南京太庙建成后,一直是明清两朝最为崇高和神圣的国家祭祀场所。民国时期,太庙作为和平公园和故宫分院对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庙被辟为劳动人民文化宫,由毛主席亲自题写宫名,于1950年5月1日对外开放,经常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文化艺术人才。从此,古老的太庙在新的时代,迎来了并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太庙又成为北京市一级公园、历史文化名园和天安门地区主要游览景区。</p> <p class="ql-block">在游览景区过程中,我们老少家亲还参观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艺术展——星火不减精神永续”,颇受教益。</p><p class="ql-block">八十载光阴流转,但1937年7月,卢沟桥畔那撕裂长夜的枪声,犹如刀锋般镌刻在民族记忆的深处。自那时起,中国人民以坚韧之躯、不屈之魂,在民族危亡时刻用血肉筑起长城,不仅彻底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更为人类和平正义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p><p class="ql-block">回望征途,太行山上军民同心的意志丰碑,延安窑洞彻夜不熄的点点灯火……这些星星之火,汇聚起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抗战力量,以坚韧的微光,刺破最浓重的黑暗。</p><p class="ql-block">展览是对抗战精神的一次立体诠释,也是汇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对抗战精神图谱的一次巡礼。</p><p class="ql-block">烽火岁月渐行渐远,但睁嵘岁月中燃起的星火,却早已化作我们血脉中永恒的烙印,它不随硝烟消散,而将永恒燃烧于后来者心中,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在参观过程中,每一幅泛黄的照片、每一笔粗粝的线条、每一抹斑驳的色彩,都震撼着我们的心房。展览带我们穿越岁月烟尘,触摸到那些滚烫的脉搏与灵魂,感受到了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得以接续的根脉。</p><p class="ql-block">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愿历史的回响长鸣和平的警钟!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愿华夏百姓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文字参阅了有关宣介资料,特向原作者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