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收藏】我在西安,看看中国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年度终篇,期待有更多项目入列世界遗产……】

牧云枕流

截至目前为止(2025年8月9日),中国共计60项世界遗产,其中自然遗产15项,文化遗产4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这60项世界遗产就是60项世界唯一世界第一 中国世界遗产在各省分布的数量,我将以新中国发行的相关邮票为主,结合这些年我个人游览部分项目所拍摄的照片,多数没去过的就只能在网上精选“盗图”啦…… 世界遗产标志。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和文化景观。“自然遗产”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志。本辑将介绍4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武夷山)…… 峨眉山-乐山大佛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素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1996年12月6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 该遗产由海拔3099米的峨眉山主体和通高71米的乐山大佛组成,以亚热带山地植被景观、佛教文化遗存及摩崖石刻艺术著称,拥有保存完整的森林垂直带谱和2300余种动物资源 2023年4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其背面主景图案为峨眉山金顶和乐山大佛等 2003-7-乐山大佛-小型张,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古称“弥勒大像”、“嘉定大佛”,始凿于唐代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历时90年才得以完成。佛像依山临江开凿而成,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大佛为弥勒倚坐像,坐东向西,面相端庄,通高71米。雕刻细致,线条流畅,身躯比例匀称,气势恢宏,体现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气派。佛座南北的两壁上,还有唐代石刻造像9O余龛 摄于1988年国庆 T100-峨嵋风光6-1峨眉山麓报国寺 T100-峨嵋风光6-2绿荫笼罩雷音寺 T100-峨嵋风光6-3古木耸立洪椿坪 T100-峨嵋风光6-4朝霞初照洗象池 T100-峨嵋风光6-5云托雾漫卧云庵 T100-峨嵋风光6-6金顶宝光浮云海 摄于2011年国庆 摄于2011年国庆 摄于2011年国庆 摄于2011年国庆 地方志中的峨眉胜景图 黄山,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及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云川”之称。1990年1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2004年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3年4月7日发行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纪念币,背面主景图案为迎客松和黄山山峰等 特57-黄山风景,黄山境内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黄山境内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如古蹬道、古楹联、古桥、古亭、古寺、古塔等,另有现存摩崖石刻300余处,孕育了中国山水画“黄山画派”;黄山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景区森林覆盖率为98.29%,林木绿化率达98.53%,已知脊椎动物达300余种,鸟类170余种;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 特57-黄山风景16-1玉屏峰 特57-黄山风景16-2迎客松 特57-黄山风景16-3后海松石 特57-黄山风景16-4清凉台 特57-黄山风景16-5天都远眺 特57-黄山风景16-6剪刀峰 特57-黄山风景16-7万松林 特57-黄山风景16-8梦笔生花 特57-黄山风景16-9莲花峰 特57-黄山风景16-10西海云潮 特57-黄山风景16-11黄山古松 特57-黄山风景16-12东海观潮 特57-黄山风景16-13石笋峰 特57-黄山风景16-14石猴观海 特57-黄山风景16-15狮子林 特57-黄山风景16-16蓬莱三岛 黄山邮票林林总总不少,来幅泼墨山水养养眼 1981-普21-祖国风光(雕刻版)17-17黄山 1997-4-潘天寿作品选6-1黄山松图 1997-16-黄山8-1黄山朝晖 1997-16-黄山8-2西海群峰 1997-16-黄山8-3云涌飞石 1997-16-黄山8-4云漫北海 1997-16-黄山8-5秀吞玉屏 1997-16-黄山8-6梦笔生花 1997-16-黄山8-7云山天都 1997-16-黄山8-8蓬莱仙岛 2014-20-长江9-6黄山独秀 J6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绘画艺术展览纪念3-1黄山云海奇观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与济南市境内,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1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全体会议正式接纳为自然文化遗产,气候垂直分异显著,山地现存高等植物1136种,百年以上古树超万株,动物涵盖鸟类140余种,特有物种包括泰山赤鳞鱼。历史遗存涵盖北辛文化至龙山文化时期,13代帝王登封,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灵岩寺保存大量佛教文化遗产。景区以岱庙至玉皇顶的轴线景观为核心,包括中天门、南天门等节点,形成7000级台阶的朝圣路线 泰山因其高,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文字记载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此外,还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历代有识之士,文人墨客从更高精神文化层次,把泰山视为“国家柱石”、“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一座蕴藏美质、激发灵感、触动爱国情思的名山<br> 道、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如:灵岩寺观普照寺是全国有名宝刹,留下极为丰富的宗教文化 1987年12月12日,泰山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019年是中国的泰山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十二周年,为纪念这个特殊时刻,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11月28日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泰山普通纪念币。背面主景图案为泰山,包括泰山松柏、泰山日出、挑山工、泰山石刻、南天门、十八盘以及玉皇顶等,主景图案下方刊“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泰山”字样,右侧刊面额“5元”字样 T130-泰山4-1岱庙晴雪,岱庙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主体建筑天贶殿创建于1009年,与故宫太和殿、孔庙大成殿合称我国三大殿。庙内有汉武帝手植的“汉柏”,历代名碑170多块以及大量珍贵文物陈列。 T130-泰山4-2盘道通天,出岱庙,经岱宗坊,开始上坡,从东路登山道,即进入朝天序列。沿途有王母池、一天门、万仙楼、斗母宫、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中天门下瞰人间闹市泰城;仰观岱顶雄姿,再经快活三里,过云步桥观“红桥飞瀑”,穿过秦皇避雨的“五大夫松”,便进入深山峪谷区,观赏被乾隆称之为“最奇绝”的对松山,攀登最险峻的十八盘——天梯,登上神奇的南天门,便进入天界。登完7000级台阶,到达“登峰造极”的玉皇顶,领略“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览众山小”的风光,悟人生奋进之真谛。晴日到日观峰看日出是十分壮丽的。 T130-泰山4-3大观雄峰,日观峰位于 泰山 玉皇顶 东南,古称介丘岩,因可观日出而名。 相传在峰巅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称秦观峰、越观峰。 峰东侧有观日长廊,全长30余米,亭廊相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 峰北有巨石长长横出,斜刺青天,俗称 探海石。 登石可朝观日出,暮赏彩云。 此石今已成为泰山的重要标志。 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 峰西侧为唐宋封禅故址。 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曾在此设坛祭天。 T130-泰山4-4云海日出,泰山四大奇观: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为泰山的核心景观 <br> 2003-3-中国古代书法–篆书2-2秦·泰山刻石 1981-普21-祖国风光(雕刻版)17-3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华夏神山”之称 ,被中外学者称为“中国的奥林匹斯山”。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 ,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5000公顷 ,主峰玉皇顶海拔约1545米 泰山相伴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历史,集国家兴盛、民族存亡的象征于一身,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东方文化的缩影,“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 ,承载着丰厚的地理历史文化内涵 ,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山上既有寺庙、宫、观等古建筑群29处,古遗址128处,有大小碑碣、摩崖石刻2000余处 五岳为群山之尊,泰山为五岳之长。“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br><br> 泰山的古树名木,源于自然,历史悠久,据《史记》载:“茂林满山,合围高木不知有几”,现有34个树种,计万余株。他们与泰山历史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是古老文明的象征,其中著名的有汉柏凌寒、挂印封侯、唐槐抱子、青檀千岁、六朝遗相、一品大夫、五大夫松、望人松、宋朝银杏、百年紫藤等,每一株都是历史的见证,历经风霜,成为珍贵的遗产 碑刻上的泰山全图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北部,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的美誉,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99年12月,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与江西省的交界处,形成了北部长江下游支流与南部福建省闽江流域之间的分水岭;是中国东南部最高山脉,被称为“华东屋脊”;拥有110多座超过1000米的山峰(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该遗产由四个保护区组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九曲溪生态保护区、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即自然与文化景观保护区)和古汉城遗址保护区。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武夷山普通纪念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为纪念武夷山成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于2020年12月21日发行的一枚普通纪念币,背面主景图案为武夷山玉女峰,以及九曲溪、金斑喙凤蝶、茶叶、竹排、武夷精舍、石刻等。 1994-13-武夷山,武夷山的由来<br>相传上古尧帝时期,彭祖率领族人移居到闽北一带。当时此地洪水泛滥,到处汪洋一片。彭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带领族人堆山挖河,疏浚洪水。后人为了纪念武、夷两兄弟,就把堆山的山脉叫做“武夷”。 1994-13-武夷山4-1武夷山玉女峰 1994-13-武夷山4-2武夷山九曲溪 1994-13-武夷山4-3武夷山挂墩 1994-13-武夷山4-4武夷山高山草甸 武夷山国家公园 武夷山属亚热带季风季候, 拥有众多的清泉、飞瀑、山涧、溪流和多样性基本完整的林带,是中国亚热带森林和中国南部雨林多样性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并且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巨大的重要性。 该地区拥有不少于35处北宋至清朝时期(10—19世纪)的古代儒家书院,为朱子理学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环境。此外,该地区还拥有大量的坟墓遗址、摩崖石刻和存放着可追溯到商朝的木制船棺的岩穴,60多处道观和寺院遗迹,以及汉朝统治者于公元1世纪建立的行政首府,均极具考古价值。其主要景点有:有武夷宫、水帘洞、大王峰、虎啸岩、遇林亭等。 武夷山摩崖石刻上迄晋唐,下至当代,其规模经历了形成、发展与变迁三阶段,这个过程中在南宋、晚明出现两次题刻高潮,武夷山摩崖内涵丰富,咏景抒情、纪游、纪事、景点纪名等题刻相对较多,内容多与三教教理或人物有关,最具特点的是政府禁令的题刻 到此为止,中国入列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60个项目已经全部介绍完毕,期待有更多的项目入列,我还将继续以其它有趣的方式结集为大家介绍……<div>  给读到这里的您点个大大的赞!!!感谢各位阅读、评论、点赞的美友!感谢大家一路的惜惜相伴!</div><div> 在此特别感谢【世界遗产沙龙】主持人开卷有益先生!<br> 我是牧云枕流,我在西安,千年古都常来长安!<div><br><div><br></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