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里的回望与前行

春天的太阳

<p class="ql-block">编辑:春天的太阳</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9393879</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九月的光景,最是惹人幽思。推窗望去,但见天穹高远,云色清淡,远山似凝了一抹青黛。晨雾如纱,轻轻覆在苍茫大地之上,朦胧间似有还无。几丛秋菊已悄然绽出金黄,在微凉的空气中微微颤动,欲语还休,似含无限清愁。</p> <p class="ql-block">  这日子本是时序轮转间极寻常的一日,却因四十九年前的今日,被平添了几分重量。那时山河失色,天地同悲,一代伟人遽然长逝。而今每到此时,世人仍不禁驻足凝神,在岁月川流中追忆那道渐行渐远、却始终巍峨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我每念及他,便想起湘江畔那盏不灭的灯。灯火昏黄,摇曳在纸窗之内,映出一个伏案苦读的清瘦身影。那光虽微弱,却足以照彻一个年轻灵魂深处的迷雾。后来这星火渐成燎原之势,灼灼然照亮了万里山河——他曾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他自己,何尝不是那最初的火种。</p> <p class="ql-block">  他是一位以大地为纸、以革命为墨的诗人。笔下有“只争朝夕”的雄浑豪迈,也有“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的婉转深情。他的诗,写在雪山草地的漫漫征途,写在延安窑洞的如豆灯火,更写在天安门城楼那句震动世界的宣告之中。</p> <p class="ql-block">  百姓念他,因他心里始终装着最普通的人。“为人民服务”不是空谈,而是化作土地改革里的丈量绳,成了工人掌中的铁锤与镰刀。即便岁月流转,人们提起“毛主席”三字,话音里仍带着特殊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今日中国,高楼林立,高铁驰骋,科技的辉光映照天际。然我们站在今日的繁华里回望,愈发清楚那条从贫弱到富强的路,最初是谁以铁肩担道义,为亿万民众踏出第一步。他的思想,如这秋日里的长明灯,依然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途。</p> <p class="ql-block">  窗外忽有白鸽掠过,在碧空中划出自由的弧线。孩童的笑声自远处传来,清亮如铃。我想,这景象大抵便是他当年心中的“环球同此凉热”罢。秋阳正暖,柔和地洒在脸上。我静立窗前,任思绪漫向远方。伟人虽逝,精神永存。每年的这个日子,不单是纪念,更是一次叩问与自省:提醒我们勿忘来路,不负初心。</p> <p class="ql-block">  思想不灭,星火永燃。在这九月的秋光之中,缅怀与悟思皆沉淀为前行的力量——如是,变足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