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笔记|先市酱油是时光沉淀的酱香传奇

图龙摄影

■ 手机:HUAWEI Pura70 Ultra<br>■ 地点:四川·合江县 在四川泸州的合江县,有一个名叫先市的地方,这里的酱油酿造历史源远流长,宛如一部镌刻在岁月长河中的精彩史书。 据详实的《合江县志》记载,先市酱油酿造技艺的发展脉络十分清晰:它起始于古老的汉代,那时便已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酿造酱油的种子;到了繁荣昌盛的唐代,酿造技艺迎来了蓬勃发展,逐渐兴起,犹如一颗新星在历史的天空中崭露头角;而在清朝时期,先市酱油更是达到了鼎盛阶段,声名远扬。 先市酱油之所以独具风味,得益于其采用的传统酿造技术。它精选当地优质的大豆与小麦作为原料,这些来自大自然馈赠的食材,饱含着土地的深情与养分。酿造过程严谨而复杂,需历经十三道精细工序,并且要经过三年以上的漫长晾晒。每一道工序都如同工匠手中的画笔,精心勾勒着酱油的独特风味。 2014年,对于先市酱油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先市酱油酿造技艺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味,成功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它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正是因为始终秉承着“天人合一”的古法酿造技艺。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 130 余年的风雨历练,这份古老的技艺在传承中不断打磨,最终成就了先市酱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 先市酱油的原料选取极为考究,以赤水河流域肥沃土地孕育出的大豆、小麦,以及纯净的赤水河原水、品质优良的自贡井盐为原料。在酿造过程中,严格遵循每一道非遗制作工序,从蒸焖大豆开始,让大豆在蒸汽的洗礼下释放出独特的香气;再到拌合面粉,使面粉与大豆完美融合,为后续的发酵奠定基础;接着是自然制曲,借助空气中的微生物,让时间赋予食材奇妙的变化;还有至关重要的日晒夜露,让酱油在天地的滋养下,历经至少 3 年的漫长时光,充分吸收日月之精华,逐渐沉淀出浓郁醇厚的风味。 先市酱油酿造作坊群,坐落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市镇区赤水河西岸,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93 年)。这座作坊群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见证着先市酱油的发展与变迁。它的前身是先市“江汉源”酱园作坊,由袁海中创建,最初是一座家居式酱园酿造坊。令人惊叹的是,自创建以来,其酿造技艺、配方、设备、工具等一直传承沿用至今,从未改变。它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作坊,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载体,因其完整地保留了传统酱油酿造的精髓,专家学者们赞誉它为“中国酱油传统酿造的活化石”。 在众多同时代兴起的酱园作坊中,先市酱油酿造作坊群显得尤为独特。它是少数在原址从未搬迁,且从未间断生产,持续使用至今的酿造作坊,并且保存完好。这座作坊群由老作坊、晒露场、同仁合号、三官庙和赤水河边老码头遗址共同构成,宛如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着当年酱油酿造的繁荣景象。酿造作坊建筑群总建筑面积约 2410 平米,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酿造的智慧。 先市酱油酿造作坊群不仅是一座生产酱油的场所,更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生动地展现了川南酿造业从诞生到发展的全过程,真实地记录了川南地区社会经济以及民营工业的发展历史。这里,已然成为了传统文化展示与教育的重要基地,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古老酿造技艺的奥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019年10月7日,这一天对于先市酱油酿造作坊群来说,是无比荣耀的时刻。它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殊荣,无疑是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也让这座古老的作坊群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用摄影分享旅行,在旅行中享受摄影。图龙摄影原创作品,盗图必究!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评论、转发,咱们下期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