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刀刻石,治印睇广州(四)

姜小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西关大屋与陈氏书院(即陈家祠)均是广州荔湾地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二者在建筑风格、历史功能及文化内涵上存在密切关联。</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陈氏书院(陈家祠)以“三雕二塑一铸一画”(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彩绘)工艺著称,其建筑布局采用传统中轴线对称结构,兼具传统宗祠的庄重感与岭南地域特色。西关大屋则以镬耳屋脊、满洲窗、石板路等元素体现岭南传统建筑特色,多为商贾家族的住宅,功能布局更注重生活实用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陈氏书院(陈家祠)为广东陈氏合族祠,始建于1888年,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及族人集会,体现了宗族文化的凝聚力。西关大屋多为明清时期商贸繁荣的产物,是广州旧城商业中心的重要标志,反映了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与生活风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两者均承载着岭南文化的多元性:陈氏书院的工艺美学体现了传统工艺的极致追求,西关大屋则融合了商业文化与居住文化的双重基因。现代荔湾“古祠流芳”城市名片中,西关大屋与陈氏书院作为地域文化的双璧,共同诠释了广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