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雪山下的温暖,追忆我的老领导赵宝麟

魂牵波密

<p class="ql-block">在西藏那片离天空最近的雪域高原上,每一粒被风卷起的砂砾都藏着故事,每一片飘过布达拉宫的云彩都记录着岁月。每当我闭上眼,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回那段在西藏地矿局工作的时光,飘向那个永远温暖的身影——政治部副主任赵宝麟,我们口中亲切的“老赵”。</p> <p class="ql-block">老赵(前排左一)与机关的年轻人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老赵是甘肃人,1942年出生,作为文革前南京大学地理系的高材生,他本可以选择条件优渥的工作环境,但却毅然踏上了进藏的路,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这片神秘而又艰苦的土地。初见老赵时,他身上既有知识分子的儒雅气质,又带着长期在高原工作磨砺出的坚韧与豁达。那时的西藏地矿局,办公条件简陋,物资匮乏,可老赵总是精神抖擞,眼中闪烁着对工作的热忱和对未来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老赵(前排左一)与年轻人一起爬上柳树拍照。</p> <p class="ql-block">西藏地质学校撤销后,是老赵把我调到局政治部宣教处工作。得知局机关一年半才能休一次探亲假时,我内心充满了抵触与失落,甚至一度萌生去意。然而,正是老赵的关心和开导,让我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工作之余,他从不以领导自居,总是像兄长一般,和我们几个年轻同事一起在拉萨街头漫步,去林卡玩耍,畅谈人生理想。那时,我们早已忘记了他“主任”的身份,一句“老赵”,是我们对他最亲切的称呼,也是我们友谊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1983年,我与老赵在龙王潭公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老赵对我们的关怀,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记得1984年我爱人到拉萨探亲时,局里住房紧张,工作人员都是两人一间寝室,老赵二话不说,直接把自己的宿舍腾出来让给我们住。那间小小的宿舍,承载着他的善意,也让我爱人在异乡感受到了温暖。那段日子,老赵自己却临时找了个简陋的地方将就。</p> <p class="ql-block">我和夫人在老赵借给我们的寝室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工作上,老赵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总是担心我们这些年轻人受委屈,处处为我们着想。在机关工作的三年里,他为我创造和争取了许多宝贵的学习和出差机会。每一次外出学习,他都会细心地帮我整理资料,叮嘱我要多学多看;每一次出差归来,他都会耐心倾听我的收获与感悟,给予我指导和鼓励。这些难得的经历,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更让我在专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老赵(中)与我们在拉萨罗布林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当我向老赵提出想要到地质队工作时,我曾担心他会因为人手问题而拒绝。毕竟,当时宣教处的工作也很繁重。但老赵却没有丝毫犹豫,他认真地听我讲述自己的想法和规划,眼神中满是理解与支持。他不仅尊重我的选择,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为我协调调动事宜,帮我扫清了前行道路上的重重障碍,把我安排到他曾经工作过、熟人朋友多的西藏第五地质大队。临别时,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去吧,到了地质队好好干,有什么困难随时来找我!”这句话,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让我充满了勇气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老赵(右一)与我们几位年青同事在布达拉宫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离开西藏地矿系统回到内地工作后,我和老赵的联系从未间断。我们时常通过书信,分享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老赵退休后定居成都,我只要有机会,就会去看望他。每次见面,他都早早地站在小区门口迎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就像迎接久别重逢的亲人。我们漫步在成都的街头,吃着地道的川菜,回忆着在西藏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的艰辛与不易,在回忆中都化作了美好的片段。我也曾邀请老赵和其他老同事一起到我的老家做客,他欣然应允,虽然时间短暂,却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我去成都探望老赵(左二)等老同事。</p> <p class="ql-block">然而,命运总是如此无常。噩耗传来时,我久久不愿相信,那个身体硬朗、乐观豁达的老赵,竟然还不到70岁就因病离开了我们。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那个曾经在雪域高原上给予我关怀与帮助的人,那个如兄长般温暖的老赵,永远地离开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我和西藏地矿局的老同事去看望老赵(中)</p> <p class="ql-block">如今,每当我和几位曾在西藏一起工作的老同事相聚,老赵都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我们会说起他在工作时的认真负责,说起他在生活中的幽默风趣,说起他对我们的悉心关照。他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在西藏那段特殊岁月的前行之路;他更像一位大家长,用自己的爱与关怀,让我们在异乡找到了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2002年我与老赵在成都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西藏的那些年,因为有老赵,艰苦的环境变得不再难以忍受;因为有老赵,孤独的时光变得温暖而充实。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p> <p class="ql-block">老赵带着夫人和小女儿与其他几位老同事一起到我工作的泸州市合江县看望我。</p> <p class="ql-block">如今,每当我仰望雪山,仿佛都能看到老赵的身影。他依然站在那里,带着那熟悉的笑容,注视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我知道,在时光的长河中,我们的情谊永远不会褪色,这份珍贵的回忆,将伴随我一生。老赵,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我们永远怀念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