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暑假的广州之旅,最让我着迷的不是“小蛮腰”的璀璨夜景,也不是长隆动物园的奇珍异兽,而是那本渐渐增厚的集邮册。它像个神奇的口袋,装着五羊雕塑的传说,也盛着早茶店里的袅袅香气。</p> <p class="ql-block"> 初到广州,我便直奔广州博物馆。这座矗立在越秀山仲元楼里的建筑,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史书 —— 红墙黛瓦映着参天古木,门楣上的雕花还留着民国时期的精致,台阶缝里的青苔却藏着更久远的岁月。走进馆内,从南越王墓的青铜剑,到明清时期的十三行商船模型,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广交会纪念徽章,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而最让我驻足的,是二楼角落一个名为 “邮说岭南”的临时展览,也是这次旅行中 “集邮之旅” 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展览柜里陈列着从清末至今的广州主题邮票:1912 年发行的“广州光复纪念邮票”上,五羊雕塑的线条虽显粗糙,却透着辛亥革命后城市新生的朝气;1957 年的“广交会开幕纪念邮票”,画面里的玻璃展柜摆满了粤绣、陶瓷,背景是熙攘的中外客商,让人瞬间想起广州作为 “中国外贸窗口” 的初心;还有 2010 年广州亚运会的邮票,色彩明艳的吉祥物“乐羊羊”跃然纸上,与馆内收藏的传统羊形玉佩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在广州塔 108 层的观光厅,我正对着玻璃外的车水马龙惊叹,爸爸突然指着角落的邮筒说:“试试寄张明信片?” 那张印着广州塔全景的邮票,边角还带着金粉,贴在信封上像缀了颗小星星。工作人员笑着告诉我,这是2010 年广州亚运会时发行的纪念票,全国仅印了 500万枚。当我在地址栏写下“青海省西宁市胜利路小学”时,忽然觉得邮票像枚时光印章,要把此刻的激动永远封存。</p> <p class="ql-block"> 长隆野生动物园的邮戳最特别。在熊猫馆旁的游客中心,我盖到了枚憨态可掬的熊猫邮戳,黑色墨团里藏着细小的竹叶纹路。管理员李叔叔是个集邮迷,他翻出珍藏的华南虎邮票给我看:“这张 1990 年的邮票,现在市价翻了三十倍呢。”他指着邮票上虎爪下的岩石说,这图案源自丹霞山的地貌,既显王者霸气,又藏着岭南山水的灵秀。那天我把长颈鹿的照片塞进信封,贴上这张华南虎邮票,仿佛让草原精灵与山林王者在邮路上相遇了。</p> <p class="ql-block"> 离广州前,我们特意去了海珠区的邮票市场。在琳琅满目的摊位前,我找到张 1959 年的五羊邮票,泛黄的纸面印着五只羊衔谷穗的经典图案。摊主爷爷说:“这邮票上的故事,比广州塔的年纪大得多呢。”我把它放在了邮册最后一页,旁边是枚刚盖的北京路步行街邮戳,新旧印记重叠处,像看到老骑楼与新大厦在阳光下并肩而立。</p> <p class="ql-block"> 如今翻开邮册,每张邮票都是段会说话的旅程。华南虎邮票告诉我,地域文化要像保护珍稀动物般用心守护;回汉风格交融的邮品让我懂得,文明对话能酿出最动人的滋味。这些小小的方寸之间,藏着广州的体温,更藏着一个家与一座城、一种文化与整个中国的深情联结。</p> <p class="ql-block"> 回望这次旅行,我忽然懂得,文明交流互鉴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就藏在一枚枚邮票里,藏在一座座博物馆里,藏在我们与这座城市的每一次相遇里。广州用它的包容与活力告诉我,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不仅源于历史的辉煌,更源于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接纳。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与交流者,就像我手中的集邮册,每多一枚邮票,就多一份对家国的热爱,多一份对文明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n14gku" target="_blank">文明互鉴 文化共鸣——,第五届“跟着邮票去旅行 ”全国邀请赛</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