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伴着低沉而悠长的汽笛声,红白相间的维京游轮缓缓驶离塔林古城。我立于甲板之上,凝望着身后爱沙尼亚中世纪的塔楼群在视野里渐次模糊地消失在海平线,眼前唯有波罗的海浩瀚无垠的蔚蓝。通往斯德哥尔摩的旅程,正沿着洁白的航迹,悄然开启。</p> <p class="ql-block">碧海蓝天,船行如织,白鸥欢鸣。眺望远方,现代船只在水天一色的朦胧中,竟如同时空褶皱里的维京舰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近20小时的</span>航行不仅是地理迁徙,而是一场时空折叠的梦境。当游轮汽笛再次鸣响,<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德哥尔摩</span>老城的钟声与波罗的海的潮汐,成了我记忆中最北欧的诗行。</p> <p class="ql-block">瑞典,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邻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与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隔海相望,是北欧面积最大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老城诞生于十三世纪的波罗的海要塞,由斯塔丹岛、骑士岛、圣灵岛三座岛屿编织而成。瑞典王宫、诺贝尔博物馆与维京时代的帆船在此叠印,成就了北欧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迷宫。</p> <p class="ql-block">狭窄的街道、古朴的圆石路,深受北日耳曼风格影响的建筑,老城保留着中世纪的独特风貌。街边的工艺品店,琳琅满目的特色手工艺品,还有咖啡屋等鳞次栉比。穿梭在街巷之间,触摸着古老的墙壁,感受着历史的温度,仿佛自己穿越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坐落在梅拉伦湖与波罗的海交汇处的国王岛上,它是瑞典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落成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这座融北欧浪漫主义的建筑瑰宝,不仅是斯德哥尔摩市议会的办公地,还是世界著名的诺贝尔奖晚宴的举办地。</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由约800万块红砖砌成,裸露的红砖色显得<span style="font-size:18px;">厚重而沉稳。</span>106米的塔楼就像一支巨大的权杖,直指天际,无论在城市的哪个角落,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外,开阔的广场绿草如茵,精美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雕塑和喷泉点缀其间。梅拉伦湖将艺术与自然融为一体,氛围典雅而高贵。</span></p> <p class="ql-block">长廊尽头是诺贝尔像的浮雕,及1895年根据诺贝尔遗嘱设立的五个奖项:化学、物理学、和平、生物学或医学及文学奖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廊柱上镶嵌有精美的石雕。</p> <p class="ql-block">外墙上有大量精美的哥特式窗棂、雕塑,以及用金色和绿色等拼接的图案,<span style="font-size:18px;">显得古朴而华丽。</span></p> <p class="ql-block">与红墙相得益彰的爬山虎<span style="font-size:18px;">绿意蔓延</span>。</p> <p class="ql-block">最引人注目的是塔顶代表瑞典、丹麦、挪威三国合作的"三王冠"标志。</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的一层是闻名遐迩的"蓝厅"。每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span>瑞典国王和王后都要在这个“蓝厅”,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举行隆重而盛大的庆典宴会。</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蓝厅的墙面,偶尔会流动蓝色波纹。据说,建筑师原本计划用蓝色马赛克装饰大厅墙面,当看到砖石的高贵本色后改变了主意。这个“原计划”的缺憾,恰似诺贝尔精神的隐喻:人类对真理的追寻永无止境。</p> <p class="ql-block">大厅拐角处是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管风琴。</p> <p class="ql-block">管风琴的音箱高悬于穹顶。可以想象每当诺贝尔颁奖晚宴的乐章奏响时,悠扬的乐音如天籁般倾泻而下,将整个空间沉浸于庄严而震撼的艺术氛围之中。</p> <p class="ql-block">华丽的吊灯与钟表交相辉映,墙壁上挂着金色的小雕像,地面铺设着几何花纹的大理石板。这里正是诺贝尔奖得主步入宴会厅的必经之路。此时,仿佛听到了1934年居里夫人之女步入宴会厅领取化学奖时的掌声……这里见证了无数荣耀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这里成了全球化学、物理学、和平、生物学或医学、经济学及文学领域的学者、专家们毕生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p> <p class="ql-block">议会厅是市政厅内重要的功能区域,建筑风格与市政厅整体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相呼应,体现出庄重、大气的特质。</p> <p class="ql-block">议会厅的每个座位上都有议员的名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边上还有旁听席。</span></p> <p class="ql-block">议会厅的顶部是一艘倒扣着的维京船骨架,由松木拼嵌,蓝天白云、星星月亮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花卉组成的天顶图案,</span>独具匠心,充满历史气息。</p> <p class="ql-block">议会厅出来就是百拱厅相当于贵宾通道,屋顶有一百个蜂窝状的拱。</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的二层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极致的艺术与奢华并存的</span>“金厅”。四壁用1800万块1厘米见方的金箔与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一幅幅壁画,这些壁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灯光的映射下,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景致。</span></p> <p class="ql-block">金厅的正墙是神采飞扬的梅拉伦女神镶嵌壁画,她左手提皇冠,右手拿权杖,接受使者们的朝觐,象征着斯德哥尔摩是举世羡慕的美好都城。这是一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p> <p class="ql-block">流金溢彩<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壁画</span>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国家的交响史诗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span>。</p> <p class="ql-block">“王子画廊”的一面是巨大的落地窗,可以欣赏梅拉伦湖的秀丽风光,另一面的墙体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尤金王子(现任瑞典国王的叔叔)创作的</span>精美壁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景如画、画如美景”,</span>实现了虚实交融<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视觉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窗墙上都有精美的人体浮雕,窗外是梅拉伦湖的美丽湖景。</p> <p class="ql-block">画廊尽头是尤金王子的半身塑像。</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是用砖石谱写的一曲关于永恒的史诗。而每年那场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晚宴,便是史诗中最华丽的乐章。在这里,历史并非是尘封的过往,而是年复一年奔流不息、汇入人类智慧巅峰的长河。艺术也非静止的装饰,而是弥漫在砖石中每一缕呼吸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瓦萨博物馆位于斯德哥尔摩动物园岛上,博物馆陈列着1961年打捞起的瓦萨号战舰。这艘皇家战船建于1628年,船上装载了45门大炮,因设计错误,在处女航时,船身侧翻,沉没海底。</p> <p class="ql-block">踏入瓦萨博物馆,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浩渺之旅,海浪声和炮火声仿若在耳边萦绕,似乎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波澜壮阔。静卧展厅之中的十七世纪战船,宛如岁月长河里凝固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走近这艘从底部船仓到甲板约有七层楼高的巨船,<span style="font-size:18px;">便可见识其昔日的庞大威力。</span></p> <p class="ql-block">瓦萨战船从深海苏醒的悲壮,让人感叹时光的凝固与复活。</p> <p class="ql-block">陈列室里,展示着从海底打捞上来的实物,有风帆、火炮、水手服、金币,甚至牛油、朗姆酒等,也有按比例仿制的人偶,如军官、水手、商人等。完全是一幅古老中世纪船上生活的真实画面。</p> <p class="ql-block">瓦萨号航行历史虽然很短,但瑞典人仍视为国宝,因其呈现十七世纪瑞典人造船的技术与艺术,尤其船上的木雕功力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瓦薩号战船的模型也展示在中央大厅。</p> <p class="ql-block">遥想当年,这艘巨舰在众人翘首以盼之下,怀揣着征服碧波的豪情壮志,驶向那未知的茫茫。十七世纪是船坚炮利的年代,能在海上打胜仗,便能称霸。它如同海上霸主的雄心具现,凝聚着精湛技艺与磅礴气魄,每一寸木料、每一根缆绳,皆溢满了人类挑战自然的无畏。</p> <p class="ql-block">诺贝尔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老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2001年诺贝尔奖百年时建成。</span>以“传递改变世界的思想”为使命,通过创新展陈致敬人类智慧巅峰。这里留下了莫言和屠呦呦的印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莫言用他的文字构建起独特的文学世界,屠呦呦则以青蒿素拯救了无数生命,他们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诺贝尔奖项自1901年至2024年已颁发115次。博物馆展示了870余位获奖者的生平与成就,有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巨匠的资料和照片。站在诺贝尔博物馆,凝视着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鎏金塑像,心中唯有无限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顶部围成圆形的页片是每一位获奖者的项目标签,人类智慧的星辰在此永恒闪烁。</p> <p class="ql-block">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在逝世前一年的最后一份遗嘱所述,其遗产用于建立一系列奖项,表彰在物理、化学、和平、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瑞典中央银行1968年设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诺贝尔奖成为5+1奖项。遗憾的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步履匆匆,没能入内详细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大教堂建于十三世纪,几乎和斯德哥尔摩这座城市有着相同的年纪,是斯德哥尔摩城内最老的建筑之一。它不仅是瑞典的皇家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是瑞典文化和历史的见证。</span>这里举行过国王加冕仪式,瑞典公主童话般的皇家婚礼也曾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哥特式的建筑以及珍贵的教堂七宝:木雕《圣乔治屠龙》、油画《最后的审判》、球形烛台、七枝烛台、银祭坛、皇家宝座和神坛美得让人窒息,但由于我们上船时间已到点而错过了这场巴洛克式的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瑞典宗教改革之父奥罗斯·佩特利雕像矗立于大教堂的前面。</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矗立着方尖碑和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骑马铜像。阿道夫率军打败了俄国、波兰和丹麦,掌握了波罗的海的海上控制权,使瑞典成为欧洲强国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誉为“欧洲近代战争之父”,</span>是瑞典历史上唯一拥有“大帝”称号的国王。方尖碑是为纪念瑞典与俄罗斯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的胜利而建立的。</p> <p class="ql-block">瑞典皇宫建成于1771年,坐落在老城区的斯塔丹岛上,皇宫方正宽敞,有600多间房,比英国的白金汉宫还多,是欧洲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宫殿之一。现在是瑞典国王的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皇宫是欧洲最好的建筑之一,因为它将严肃、华丽和优美结合起来,没有任何影响整体的细小装饰。</p> <p class="ql-block">两名卫兵如凝固的雕塑,在皇宫门口持枪而立。走进皇宫,装饰奢华至极,金银珠宝璀璨耀眼,雕塑壁画栩栩如生,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王室的尊贵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大厅中央,一把银色的宝座静立其中,纯白与镀金色搭配的银宝座,为室内增添了典雅而庄重的气息。这是1650年为克里斯蒂娜女王所特制的,象征了国家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查理十一世房间的一切都保持原样,就像他在世时一样。桌子上有很多书,其中有他的法文版传记。</p> <p class="ql-block">承上启下的中间平台庄重典雅。</p> <p class="ql-block">仿若走在凡尔赛宫里,晶莹璀璨的水晶吊灯,每一颗水晶都闪着璀璨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勋章室厅展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瑞典皇室勋章。皇家六翼天使勋章仅颁发给皇室成员和外国元首、宝剑勋章授予军事功绩者、北极星勋章以表彰科学、文学等领域的外国公民。</p> <p class="ql-block">国王的服饰。</p> <p class="ql-block">主教的服饰。</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罗丹的代表作《吻》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精美绝伦的皇宫内景。</p> <p class="ql-block">蜡烛的照明灯由一个天使托起。</p> <p class="ql-block">皇家军乐队正在进行的换岗仪式。</p> <p class="ql-block">交接仪式完毕,军乐队再次奏起高亢的进行曲,迈着整齐的步伐,缓缓撤离广场。那雄壮的乐声逐渐远去,从清晰的旋律化为悠远的回响,最终消失在老城蜿蜒的石板小巷深处。</p> <p class="ql-block">仪式感混合着历史的厚重感,萦绕在广场上空,留给了每一位亲历者。</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的地铁站自 1950 年诞生,便以独特装饰而闻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堪称世界最长的艺术长廊。</span>走进地铁站,仿若踏入艺术之境。站台、隧道壁,处处是画作与雕塑,色彩或明艳、或古朴,图案各异,有的描绘当地风情、有的展现奇幻想象,感觉每一幅作品都是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T-Centralen站在深达地下30米的拱形洞穴中,蓝色浮雕壁画如海浪般在岩壁上翻涌,冷色调与粗糙石壁形成视觉对冲。我尤其喜欢T-Centralen站的蓝色藤蔓图案,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Rådhuset站利用红色岩壁的天然凹陷,通过光影投射,塑造出熔岩流动般的奇幻效果。</p> <p class="ql-block">虽时间有限,仅乘一小段区间,却足以领略其魅力。</p> <p class="ql-block">短暂行程,艺术气息却萦绕心间。地下世界,用创意与美感,将实用与审美完美融合,匆匆一瞥,令人回味不已。</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是座被波罗的海与梅拉伦湖共同托举的城市,以14座岛屿撑起了“北方威尼斯”的盛名。</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水域如同一幅流动的油画,将城市的灵魂浸润在湛蓝与翠绿之间。沿着皇家运河缓缓而行,游船划开平静的水面,漾起了时光的涟漪。</p> <p class="ql-block">水面逐渐开阔,梅拉伦湖的浩渺烟波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十七世纪的尖顶教堂倒映在水波之中,仿佛时光在这里重叠。</p> <p class="ql-block">古斯塔夫三世雕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矗立在梅拉伦湖边上</span>。</p> <p class="ql-block">瑞典自1809年以来,始终置身于各方战事之外,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典宣布中立,使其大量历史建筑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斯德哥尔摩也因此享有“和平之城”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风景秀美的动物园岛上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尤金王子美术馆被环抱在绿植之中,</span>窗棂间似乎还萦绕着画家笔下的斑斓色彩。</p> <p class="ql-block">城堡岛上的一座小城堡。</p> <p class="ql-block">瓦萨博物馆深褐色木结构展馆如同停泊在时光岸边的巨舰,默默地守护着三百年前的航海传奇。</p> <p class="ql-block">已有130多年历史的游乐场,仍然是童心们向往的永恒坐标。</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水乳交融,似乎只要伸手触碰这些荡漾的柔波,就能握住这座城市跳动千年的心脏。</p> <p class="ql-block">从斯德哥尔摩飞挪威,转辗几天,又从挪威来到了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p> <p class="ql-block">哥德堡是瑞典第二大城市。这座城市的制造业和高科技很有名气,沃尔沃、SKF轴承、哈苏相机、爱立信空间技术等知名企业均落户于此。城市繁荣,港口规模不小,有“小伦敦”之称。</p> <p class="ql-block">连接斯德哥尔摩与哥德堡的水陆纽带“约塔运河”。</p> <p class="ql-block">漫步市政厅广场,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广场中间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的雕像,他威严地注视着广场上的一切,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壮大。广场周围的建筑都是三层的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广场北边的哥德堡市政厅,始建于1672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古典建筑</span>,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散发着庄重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踏入小博门码头,仿佛踏入了一个被时间遗忘的港湾。<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造于1906年的</span>白色维京号帆船,是世界上少有幸存下来的四桅杆帆船,</p> <p class="ql-block">86米高红白相间的瞭望塔直插云霄,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口红大厦”,它像一个忠诚的守望者,默默守护着这片港湾,见证着哥德堡的潮起潮落 。</p> <p class="ql-block">码头的一边就是哥德堡歌剧院,这座1994年诞生的艺术殿堂,宛如一艘即将远航的海盗船,静静停靠在港湾。大屏幕上播放着正在上演的芭蕾舞剧精彩场面。</p> <p class="ql-block">走上小山坡,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哥德堡大教堂,它的尖顶直插苍穹,仿佛能将祈祷直送天际。</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老的建筑像是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守着岁月的褶皱,每一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褶皱里都藏着未曾讲完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彩色玻璃窗在光线映照下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从教堂后院的山丘上远眺疫情期间落成的哥德堡第一高楼。</p> <p class="ql-block">哥德堡,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它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现代的活力;既有自然的美景,又有艺术的气息。它就像一首悠扬的交响曲,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菲耶巴卡小镇坐落在瑞典西海岸,这个小镇以其完整的19世纪原始风貌、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菲耶巴卡小镇的人口虽然不到1000人,但却成为了世界各地富豪们的休闲度假区,其独特的魅力源于瑞典影坛巨星英格丽·褒曼,她生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常来这里度假,</span>与小镇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小镇为了纪念她,设立了英格丽·褒曼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走进菲耶巴卡小镇,仿佛就像推开了一扇通往童话世界的大门。红色的小木屋,清澈的海湾,鹅卵石铺就的老街,在蓝天白云下,让人的心情瞬间舒展开来。</p> <p class="ql-block">船只静静地停在港口,渔夫和孩子们在码头嬉戏。这里藏着北欧人独特的慢生活哲学。</p> <p class="ql-block">登上山顶,红白相间的小屋散落在海岸线与森林之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浪轻摇着渔船,</span>时光在这里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菲耶巴卡如一幅田园牧歌般绚丽的画卷,被夕光吻过的水彩……流淌在梦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从斯德哥尔摩的恢弘到菲耶巴卡的静谧,这段旅程是历史与自然的对话,是繁华与宁静的交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