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 匐 前 行(二)

李传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急 驰 山 西</b></p> <p class="ql-block">2004年1月15日下午从淮北返回济南,又马不停蹄的赶乘在大明湖站夜11:50分去山西太原的列车。那时还没有高铁,全是绿皮车。咣当了七个多小时到太原,太原办事处经理葛兵接到我后直接去了山西焦煤集团运销公司。太原那天下的大雪地面上铺的足有一尺多厚,到公司时员工刚刚上班,按规矩求援发运仍要找分管计划的副总,因我调到济钢从事煤炭采购时间不长,与这位大名鼎鼎的分管副总没见过面,当到达当年位于西山矿务局运销公司一座小白楼时,二楼分管总门口的走廊里已站着有十几个人,一看就是来要煤的。我心里非常坎坷,2003年以前钢铁、煤炭行业象全国的经济形势一样都非常困难,济钢与山西焦煤集团每年煤炭供应合同量也不过10万吨,而实际发运量也不过几万吨,不是不需要,而是当年济钢有两个自备列交给了一个民营企业运营,煤炭供应主要由这个民营企业办理,在市场状况最困难的时候冷落了山西焦煤集团,为此焦煤集团对济钢成见很大,现在煤炭供应紧张了,济钢有困难了又找人家,肯定人家不待见,可没办法,厚着脸皮也得去求人家。眼见着一拨一拨的被叫进去。岀来时有的人喜形于色,有的人非常沮丧,可在走廊里站了三个多小时了还没人理我们。情急之下插空闯进了办公室,见室内办公桌后一位约有五十多岁的老太太,正戴着一副老花镜在翻阅着什么,听着我们进去了抬眼看了一眼,很严肃的问了句,你们是哪个单位的?有什么事?我拿出济钢的联系函递过去。才刚说了句,你好老总,我们是济钢的。还没容我再说下一句,她便接过话说,济钢的!我们与济钢没关系,你的事我也管不了,联系函看也没看就推到桌边,说你岀去吧!走南闯北的见过无数的人,真还没见过如此强势的老太太,可这时她低着头看都不看你一眼。无奈只好退出她办公室。葛兵见我满脸的不高兴,劝慰了几句说,要不然咱们找一找分管山东业务的徐宝顺副总聊聊。听到这个名字不由得眼前一亮,想起前两年因其他业务与他见过一面,给我的印象是,山东菏泽人,中等身材,年龄五十岁左右,眼睛虽然不大,但看人目光锐利,说话有板有眼,办事非常利落。在葛兵的带领下来到徐总办公室,简单寒暄几句就直奔主题,将济钢目前的困难讲述了一番。徐总静静地听完了我们的表述,沉默了片刻说,理解你们的心情和处境,我去与分管副总再沟通一下,说罢就拿着济钢联络函岀了门。大约过了二十分钟左右徐总回到办公室说,你看都十二点多了。先吃饭再说。葛兵与司机出去找地方吃饭去了,我随着徐总来到他们的员工食堂,简单的要了两个菜,拿了一瓶十年老白汾,满满的倒了一杯后客气的说,我们这里规定中午我们不准喝酒,这酒只能你自己喝了。说实话,事情办的如何还不得而知,哪有心思喝酒。徐总看我沉默不语,半开玩笑的说,咱们这里可是有个不成文的规距,来要煤者喝一杯酒(约三两)给请车一列。听后忙问,此话当真?徐总笑着说,不信你试试?即然话说到这份上了,为了要到煤也豁出去了。不到二十分钟连干三杯,当抓起酒瓶再倒酒时发现已空瓶了。徐总也忙说,算了算了,就是个玩笑,再喝也是三个列。他解释到,与分管副总解释了济钢目前的困境,得到了她的理解,现在报铁路运输计划是来不及了,库存资源也没有,只好把原发往济南路局流向的主焦煤中调剂了三个列,让我们抓紧去找济南路局做变更计划。</p><p class="ql-block">当听到这个消息时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只是对许总连声说,谢谢!谢谢!太感谢了!</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求援也意识到,一个大型钢铁企业要想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不与大型煤炭企业建立稳固的供应渠道和紧密的互助合作关系是不现实的。</p><p class="ql-block">吸取今年的这个教训,经与处领导和同事研讨,提岀和推动建立九个大型国有煤炭集团和六个大型民营煤炭企业供应基地设想和实施,得到了高层领导的认可。后在济钢集团高层领导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首先与山西焦煤集团在2004年12月8日双方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协议》,炼焦煤的实际发运量也于2002年的3.6万吨,逐年增加到2011年的137万吨,足足增加了38倍,占济钢炼焦煤采购量的25%,成为济钢的第一大供应企业。为这一成果,2011年12月,济钢集团薄涛副总专程在太原举办了有山西焦煤团、太原铁路局高层领导参加的庆功大会,太原路局领导在会上讲到,济钢集团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增加到如此高的发运量,集团领导还亲自来太原为焦煤集团和太原局庆功、感谢,这在他们所有服务的客户中是第一家。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p><p class="ql-block">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总算渡过这一难关,保障了济钢的生产在春节期间正常运行,这也是我来到济钢后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年夜饭吃的心里特别踏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