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岛汉字书写素养36班第169周成长记录

支教岛汉字书写素养C组班

<p class="ql-block">汉字素养书写 36班第169周成长记录</p><p class="ql-block">发布时间:2025年9月2日</p><p class="ql-block">主讲人:韩昌锋</p><p class="ql-block">总班长:云南张秋鹤</p><p class="ql-block">轮值班长:云南李德丽</p><p class="ql-block">主要内容:汉字字源教学第四十二周,“玉”的衍生字,例字:玉、班、斑、瑞、环、環、玦、瑗。</p><p class="ql-block"> 玉,中国人爱玉,主要因为玉的特质与儒家宣扬的美德极为一致,所以古人随身佩戴玉佩,借以提醒自己随时表现出玉一般的德行。玉有哪些特质?外表温润有微光,内心坚实,好比一个外柔内刚的人,言语温顺与人和好,但内心却择善固执不向世俗妥协;玉有诚信特质,内里若有瑕疵,从外表就看得出来,完全不会掩饰缺点;玉纹理细致而有条理,就像心思缜密的智者,;玉所发出的声音清扬而不混浊,是一个表达清晰的沟通者;穿戴在身上的佩玉只会下坠而不会上扬,像是谦谦君子。</p><p class="ql-block"> 古人对玉的喜爱充分反映中国人追求高尚品德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班,用“刀”切成两块玉。古人将一整块玉切成两半使两人各执其中一半作为信物。《尚书》记载舜继任王位后,就颁发作为信物的瑞玉给各诸侯国的国君,这种“班瑞玉”的仪式,就成了周朝认命各级官员的仪式。“班”引申为分赐、等级、次序、按职务编程的组织,相关词班赐、班次、班级、一班人马。另由于两半块玉合并后可以还原成一块完整的玉,所以引申为回归,如班师回朝。</p><p class="ql-block"> 斑,一对“玉”身上的花纹。被切成两半的玉,凭什么可以作为信物?就凭着这块玉上头的纹路,纹路对比后,完全符合就能确认是同一块玉切分出来的一对瑞玉。“斑”引申为颜色相杂的花纹、线条、斑点,相关词斑马、斑点、雀斑、斑白等。</p><p class="ql-block"> 瑞,(前面已经说过)</p><p class="ql-block"> 环(環),眼睛顺着“环状”碧玉”环绕一圈。“环”引申为中心有孔的圆形物品、围绕,相关词耳环、环绕等。</p><p class="ql-block"> 玦,有缺口的“玉”。玦与环都是佩玉,但功能却相异,送人玉玦表示要求分手,送人玉环表示请求复合。</p><p class="ql-block"> 孔子因为劝诫鲁君而遭到冷落,收到鲁君送来的玉玦后伤心离开鲁国。等到孔子周游列国后,重回鲁国,收到鲁君捎来玉环,也算年老还乡的慰籍吧。“赐环则返,赐玦则绝。”</p><p class="ql-block"> 瑗,用来请人“援助”的玉器。“瑗”造型像“玉环”只是中间圆孔直径大于外环宽度,如此大的孔径,可以容纳两只手握持,一人伸出左手,另一人伸出右手,双双握着玉瑗,表示互相援助之义。当古人需要对方援助时,便会送玉瑗,表示请求前来援助。《荀子》“招人以瑗”。</p><p class="ql-block"> 下笔前先读帖,做到意在笔先,注意分析偏旁、字形,如何体现汉字书写规律。</p><p class="ql-block"> 这里所列出的字是具有代表性的字,这一类字基本都要遵循的匀称、参差、主笔突出的书写规律,知道书写规律,然后记住规律强化练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学员作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