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残门锈锁久不开,灰砖小径覆干苔。</p><p class="ql-block">无名枯草侵满院,一股辛酸入喉来。</p><p class="ql-block">忽忆当年高堂在,也曾灶头烧锅台。</p><p class="ql-block">恍觉如今形影只,家中无人诉情怀。</p><p class="ql-block">异乡漂泊几十载,再回故乡如客还。</p><p class="ql-block">门后空留教子棍,此刻难入双亲怀。</p>  <p class="ql-block">今天,和妹妹们来这了</p>  <p class="ql-block">  最近,妹妹们总梦到先辈亲人们,音容笑貌,生活日常,恍如昨天。以前过节前,也时不时会有,是巧合,偶然,还是思念与牵挂?   </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七月了。记得,很久很久以前,小的时候,家里的长辈们,每逢这个时候,总会交代我们,晚上,不要在外面玩耍了哈,早点回家。</p><p class="ql-block">        青少年时代,逢农历七月,也会得到同样的信息,可能长大了一点,知道多了一点,也知道这信息里面,含有和鬼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长大,离开家乡,走上社会,青年时代,在异乡,知道了,还有个中元节,有过十四的,也有过十五的。在我们潮汕地区,我只知道,“七月半”和“施孤”,也知道,都和鬼有关系,对于“施孤”,并不知道其中深义,但前辈们,每逢7月份做的“施孤”这件事情,于我,确是印象深刻的。</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总会做很多粿品,其中,“人仔粿”,印象最深,问老妈,说是给先人们以及不知名的和没人供养的魂灵享用的......</p><p class="ql-block">        时代不同了,后辈年轻人做不到这些了,但,施比受有福,助人为乐的一颗心与体会,还在,这是幸事。</p><p class="ql-block">       以前,妈妈在的时候,会操心安排这件事。现在,我辈,还能做多少?怎么做?</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更加的包容,很多传统的东西,这些年也在不断的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与更新迭代。以前妈妈还在的时候,会操心安排很多事情,现在妈妈不在了,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安排与体会,或许,以不同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老家有觉林寺,妈妈从年轻到老年,有空时,一直都有在那里帮忙,参禅,觉悟,祈福。这些年,我们只能请乡亲们帮忙安排准备,把我们的思念,愿望,祈求,付之于祭品香烛中。今天在寺里面,与叔辈见面交谈,叔辈们也说,有空有机会,多回来,没空,遥祭,只要有心,也一样地......</p><p class="ql-block">        匆匆地,看了一眼不忍的故乡,办完心目中“大事”。想想,故乡,有我曾经常回想起的蝉鸣,此时,只有回音了。异乡,还有我的很多很多挂念与美好,很想很想孙子了,于是又匆匆赶回深圳了......</p><p class="ql-block">       阿coke  9月9日晚8.48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