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黄河牧马人

<p class="ql-block">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卓越领导人。他诞生于湖南湘潭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893年12月26日,这个注定改变中国命运的生命悄然降生。辛亥革命爆发后,他投身起义新军,虽仅服役半年,却已初识军旅,埋下了革命理想的种子。1914年至1918年,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以炽热的爱国情怀和敏锐的思想锋芒,与蔡和森等人共同创建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他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迈出了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步伐。</p> <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他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早期重要成员之一。此后,他担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点燃了中国工人阶级觉醒的火种。1923年,他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开始参与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国共合作期间,他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并在广州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1926年11月,他出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将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大地,为中国革命开辟新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1925年冬至1927年春,他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著作,深刻揭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并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有力批判。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震撼人心的论断,强调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他奔赴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随后率部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1928年,他与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实际,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农村地区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中,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这条道路的可行性,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1930年5月,他写下《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年8月,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他任总政治委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他当选为主席。1933年,他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从1930年底起,他与朱德共同领导红一方面军,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然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进入中央根据地后,他被排斥在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1934年10月,他踏上长征之路,成为这段伟大征程的重要领导者。</p> <p class="ql-block">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胜利抵达陕北,结束了艰苦卓绝的长征。12月,他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阐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中国抗日战争指明了方向。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同年12月,他与周恩来等共同努力,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由内战转向国共合作抗日的关键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他撰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系统总结红军作战经验,奠定了中国革命战争战略理论的基础。1937年夏,他写下《实践论》和《矛盾论》,从哲学高度总结中国革命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领导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了多个抗日根据地,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为中国革命理论发展指明方向。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发表《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的战略方针和前途命运。1942年,他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胜利奠定坚实思想基础。</p> <p class="ql-block">1943年,他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战胜严重经济困难,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同年3月,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他主持召开中共七大,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战略方针。毛泽东思想在此次大会上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从七届一中全会起,他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直至1976年逝世。</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他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与决心。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他与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他与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解放战争。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渡江战役,彻底推翻国民党政权,迎来全国解放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他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规定党在全国胜利后的基本政策,号召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月1日,他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明确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政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毛泽东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碑之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