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王金法 <p class="ql-block"> 内蒙兵团司令员何凤山,1917年出生于江西瑞金一个雇农家庭,1932年参加红军,1934年6月入党。</p> <p class="ql-block"> 内蒙兵团政治委员倪子文,河北大城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6年10月入党。</p> <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曾屯垦戍边祖国北疆内蒙古,隶属北京军区序列,特殊时期成立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在完成稳定北疆历史使命的七年中,同时也为内蒙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载入内蒙古的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 在七年中内蒙兵团开垦耕地面积83万亩,灌溉面积增加18万亩,粮豆总产量33574万斤,上交国家各种肉类1441万斤,植树造林69630亩,建房292万平方米,开发草场31万亩,牲畜1974年底达到1087900头,发展到大小厂矿41个……。</p> <p class="ql-block"> 内蒙兵团的十多万知青在七年中,有6524人入了党40439人入了团,1262人被提拔为国家干部,7808人被选送到大、中专院校学习,15325人和1256个集体单位立功受奖,其中7人立一等功,18人立二等功,536人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 肩负承担兵团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内蒙兵团直属工程团,从一九六九年十一月成立到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东到哲里木盟科尔沁大草原,西至巴彦淖尔盟乌拉山山麓,都曾有所建的工程项目,这是当年内蒙兵团为北疆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在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哲里木盟(现为通辽市)的扎鲁特旗五七镇(现为霍林郭勒市),工程团所建的657电厂,是位于我国与蒙古国相连的科尔沁草原上的第一座火力发电厂,它的建成发电解决了兵团驻扎在哲盟和锡盟地区二个师的用电,也给兵团单位驻地周边牧区带来光明,对于兵团驻扎守护内蒙东北边疆和开发建设这一地区的经济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是兵团最早发现那里贮藏有煤资源并进行开采和建电厂,为日后那里建成亚洲最大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和因煤而建霍林郭勒市,打下了坚实基础,兵团人是草原明珠煤都霍林郭勒市的开拓者。</p> <p class="ql-block"> 工程团参建的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乌拉山兵团180电厂,当时是内蒙古规模最大、装机容量最大、发电量最大的电厂之一,它的建成运营不仅保障了兵团驻扎在内蒙西部单位的工农业生产用电,同时也保障了巴盟地区的电力供应,这对于促进内蒙古西部的经济发展,起到历史性作用,贡献了兵团力量。</p> <p class="ql-block"> 同在乌拉特前旗乌拉山兵团直属单位化肥厂,也是工程团参建的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兵团化肥厂,在那个年代里是内蒙古最大的一个化肥厂,年产的化肥可供整个自治区所用,谱写了兵团为自治区的农业生产和发展作了重大贡献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北疆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由内蒙兵团知青托起的,当时属于高新科技水平的“五.七”化纤织造厂,不仅填补了内蒙古化纤行业的空白,也曾是呼和浩特市的纳税大户和自治区重点企业之一。在这个项目中,工程团也完成了东、西两厂的一些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任务。</p> <p class="ql-block"> 内蒙兵团的这支建筑队伍还在乌拉特前旗白彦花承建了兵团二师无线电原件厂和浆粕厂的土建工程项目。无线电厂的建立,使兵团新增了工业门类。浆粕厂的投产,前伸了兵团纺织织造工业的产业链,从而形成了原料生产、纺织织造到服装生产的体系,保障了全兵团人员的军需物资供应。</p> <p class="ql-block"> 为保障兵团物资储运,工程团完成了由兵团司令部选址的在呼和浩特市东郊铁路京包线北的荒地上,建设完成了兵团物资供应站,占地面积50余亩,上万平方米面积的仓库大院。从此,兵团的战备物资和所需生产生活各类物资材料,有了集中统一的储运管理。</p> <p class="ql-block">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兵团机关初期在内蒙古自治区党校大院内,后选址在呼市东南郊位置,建兵团司令部大院,工程团也参与了办公大楼、大礼堂、招侍所、宿舍等建筑的部分工程项目建设。</p> <p class="ql-block"> 工程团成立初期借住在呼市财贸学校、工业学校、交通学校等处,接着就赴各地参建工程项目。直到1972年后外出的施工连队络续返呼后,才开始在东门外一片荒野地上,开始营房建设。他们自己规划设计、自己脱土坯烧砖、自己从大青山采石、自己施工建造了数十栋,整齐划一的砖瓦结构平房宿舍和团部办公楼、大礼堂、招待所、仓库等配套用房。现在那里已是呼市新城区展东路。工程团是新城最早的建设者,当年他们种植的柳树已有五十多年了。虽然知青们后来大多络续返城回去了,但老柳树依然挺拔茂盛,成为工程团历史和呼市新城区建设发展的见证。每当知青们重返奉献青春年华的第二故乡来到呼和浩特,都会来当年的营区地看看,在老柳树下或团部办公楼、大礼堂前照张像,留着纪念,不忘曾经保卫和建设过北疆。</p> <p class="ql-block"> 工程团在科尔沁草原腹地建设657电厂期间住的地窨子土房。</p> <p class="ql-block"> 工程团在科尔沁草原建设657电厂的1972年春节正月初一,四连十二班的战士们围在宿舍道地一起吃饺子。</p> <p class="ql-block"> 原内蒙兵团《兵团战友报》编辑、著名词作家、书法家火华同志,1968年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入伍,1975年创作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词。火华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p> <p class="ql-block"> 1972年5月5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核心区域西乌珠穆沁旗宝日格勒斯台意外发生火灾,在突如其来的火灾面前,内蒙兵团五师四十三团四连的战士们为保护草原,一往无前,奋力扑火。在扑火战斗中,无情的大火吞噬了六十九位战士的年轻生命,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p> 六十九位烈士牺牲的地方 <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内蒙兵团的知青们都已是耋耄老人了。在向他们致敬的同时,衷心祝愿他们健康长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