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古灶,中国陶瓷史的传奇,石湾陶瓷乃至中国陶瓷文化的精神象征。

锡洪

<p class="ql-block">佛山石湾,在广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呀呀学语时,就从大人口里知道。如今,年逾古稀,几十年来,我去的次数区区可数,如果说逛街,则一次都没有。</p><p class="ql-block">今日,突发奇想,要到石湾走走,于是就参观了南风古灶。而且,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佛山石湾镇(现为石湾镇街道)‌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5000多年制陶历史,以“南国陶都”闻名,素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现为佛山市禅城区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石湾制陶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河宕贝丘遗址(距今约5000年),唐宋时期陶瓷业已形成规模,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全镇曾有107座陶窑,从业者超6万人。‌‌</p> <p class="ql-block">石湾陶瓷的摇篮,佛山石湾是著名的“南国陶都”,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南风古灶正是石湾陶瓷生产的历史见证和核心载体,无数石湾公仔、日用陶器都从这里诞生。它承载了石湾陶瓷的技艺、传统和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南风古灶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活生生的传奇。它不仅仅是佛山的一个景点,更是石湾陶瓷乃至中国陶瓷文化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持续使用至今、最古老的龙窑,被誉为“陶瓷活化石”。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南风古灶是典型的“龙窑”,依山坡而建,窑身狭长,犹如一条巨龙从天而降,故名。其设计充分利用了自然坡度形成抽力,节省燃料,并能实现高温(最高可达1300℃),非常适合烧制陶器。这种古老的窑炉模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极高的智慧和因地制宜的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因窑口正向南方,且灶尾有一棵巨大的榕树成荫,每到夏天凉风习习,故称“南风灶”。后与另一座高灶并列,合称“南风古灶”。</p> <p class="ql-block">南风古灶自明代建成以来,窑火从未间断,至今仍每月举行烧窑活动。这意味着同一座窑炉,使用了五个多世纪,持续生产出精美的陶瓷器皿。这种文化的延续性和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古窑本体:亲眼目睹这条长达34.4米的“巨龙”,观察其结构,如窑头火膛、窑室、投柴孔、窑尾烟囱等。</p> <p class="ql-block">火神。</p> <p class="ql-block">古灶旁边的神榕。</p> <p class="ql-block">另有古灶——高灶。</p> <p class="ql-block">神榕。</p> <p class="ql-block">在窑尾的墙壁上,生长着一棵已有4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它树根紧抱窑壁,不仅未被烧窑的高温影响,反而枝繁叶茂,被视为“风水树”和“神榕”,是景区内的一大奇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湾公仔一条街,陶瓷公仔琳琅满目,无所不有。你想到的有,你想不到的也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