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殷墟是商王盘庚迁都后(约公元前14世纪)的晚期都城遗址,历经8代12王,存续255年。这里是中国历史上首个被文献、甲骨文和考古发掘三重证实的都城,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如后母戊鼎)和宫殿遗址,标志着中华文明早期的高度发展。</p> <p class="ql-block">我们两口子于2025年8月29日自驾来到了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心中满是期待。这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2024年2月刚刚开馆。走进馆内,我被眼前宏大的规模震撼——占地262.5亩,展出近4000件商代文物。这里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得以窥见三千年前的辉煌文明。</p> <p class="ql-block">新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北岸,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整座建筑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设计,外观形似青铜鼎,象征着商代文明的厚重与庄严。馆内设有8个展厅,分为3个基本陈列、4个专题展览和1个沉浸式数字展,聚焦“伟大的商文明”主题,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其中四分之三为首次亮相。</p> <p class="ql-block">原殷墟博物馆建于2005年,因考古成果激增无法满足展示需求,2020年启动新馆建设。新馆全面梳理了殷墟90余年的考古成果,成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兼具保护、研究与教育功能。安阳作为商文明的核心区域,遗址内发现的宫殿基址、王陵区及手工业作坊等,为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支撑。</p> <p class="ql-block">一件青铜器格外引人注目。它形似一只站立的动物,头部有复杂的装饰,背部有一个方形的盖子,表面覆盖着绿色的铜锈。</p> <p class="ql-block">铜觥盖静静地躺在展柜中,表面雕刻着复杂的花纹。它出土于安阳刘家庄北地,属于晚商时期文物。</p> <p class="ql-block">一张标有“洹河两岸遗址分布图(1931年7月)”的地图吸引了我的注意。地图上标注了多个遗址点,包括小屯遗址、龙山遗址等,详细地展示了遗址的分布情况。考古学家们当年在洹河两岸奔波的身影,正是中华文明探源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墙上陈列着许多历史照片和文字说明。照片中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体活动和考古人物员合影,文字则描述了相关的历史背景。见证着殷墟的每一次重大发现。</p> <p class="ql-block">另一面墙上,排列着许多书籍的封面,标题为“殷墟研究著作墙”。这些书籍封面颜色多样,排列整齐,背景为浅色格子图案,整体给人一种学术氛围浓厚的感觉。感受到学术研究的严谨与深度,也更加理解了殷墟在中国考古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一组历史文物静静地躺在展柜中。木制铲子、皮质包、指南针、铜钱、“M”形标志、相机和望远镜,这些物品排列有序,背景为白色,显得庄重而历史感十足。它们是考古学家的工具,也是他们探索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展柜里面陈列着一顶草帽、一条牛仔短裤、一个老式收音机和一个手电筒。这些物品看似普通,却是那些在田野中辛勤工作的考古队员。他们用最朴素的装备,揭开了一段段尘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幅关于早商文化的地图展现在我眼前,标注了多个早商文化遗址的位置,并配有相应的古代陶器图片。商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那些陶器上的纹饰,正是文明最初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展示牌介绍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包括项目名称、研究背景、成果发布等信息。背景中有一个大型屏幕,播放着项目启动仪式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展示牌介绍了“岳石文化”和“夏文化”。左侧有地图标注了它们的分布范围,右侧有详细的文化描述和布局图。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殷墟正是这幅画卷中最为璀璨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一组古董工具和仪器静静地躺在展柜中,包括刷子、测量工具、铲子、装有蓝色晶体的容器、试管架和木制仪器盒。这些工具是考古学家的“武器”,也是他们探索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车辚辚 马萧萧 车马遗迹展”,站在书法前,仿佛听见了马车驶过大地的声音,那是商代贵族出行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两匹装饰华丽的马和一辆马车。仿佛看见了那个时代的贵族出行场景,车马的结构与装饰,无不彰显着身份与地位。</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现存6座商代车马坑及道路遗迹,包含殉马、殉人等陪葬现象。我站在展柜前,感受到商代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也更加理解了那个时代的丧葬文化。</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复原了23座车马坑遗迹,包括双轮单辕车、人力车等不同车型。他们用木质构件,打造出一辆辆精美的马车。23座车马坑矩阵式陈列,完整呈现了商代贵族殉葬制度与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商代马车主要用于军事、贵族出行及礼仪活动。武丁时期的战车驰骋沙场,贵族出行时的仪仗队伍。车马坑技术要求极高,需通过套箱整体搬迁保护,殷墟车马坑是中国考古学独创的清理技术成果。</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代车马模型栩栩如生,两具骨架分别位于车前与车后,周围有车轮和车篷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一个考古遗址的发掘现场被还原,多个墓穴展示了古代人类的遗骸和随葬品。考古学家们在遗址中挖掘及每一次发现,都是对历史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一组古代陶制马车模型排列整齐,每辆马车旁边都有一个骨架。也感受到商代文明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一组古代车马坑模型被展示,坑内有多个模拟的马车和车轮。背景墙上描绘着古代战争场景,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动。</p> <p class="ql-block">一组古代马车模型栩栩如生,结构复杂,车轮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一幅古代战争场景的壁画吸引了我的注意,背景中有许多士兵在战斗,前景中放置了两个棺材,棺材内有骨架。</p> <p class="ql-block">安阳殷墟博物馆甲骨文展。这里陈列的不仅是3300年前的龟甲兽骨,更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活态密码”^^1^^。</p><p class="ql-block">文字起源:象形会意的“日”“月”“山”等甲骨文,展现汉字“形声义”一脉相承的基因^^1^;</p> <p class="ql-block">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入口以方鼎造型搭配甲骨文"大邑商"字样,瞬间将人带入三千年前的商都氛围。馆内甲骨文展区通过灯光投影和实物展示,让游客直观感受中国最早成熟文字的系统性与智慧,印证了"文字统一是文明延续的核心"这一深刻认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