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省老干大学张虹老师高级楷书班

墨觉

<p class="ql-block">今天是第一堂课,张虹老师并没有急着让我们动笔,而是先讲了楷书的“骨”与“魂”。她说,楷书如人,要有筋骨,更要有精神。第一节课,她用“宝”字开场,说这个字里藏着书法的珍宝,得一笔一画去寻。我看着投影上那个精致的“宝”字,突然觉得,这不就是我们这群老同志追求的艺术宝藏吗?那字端方稳重,一点一横都像是在诉说千年的规矩与风骨,仿佛一扇门,正缓缓为我们打开。</p> <p class="ql-block">接着,张老师又写下了“唐”字,笔画刚劲有力,仿佛能听见毛笔划过宣纸的沙沙声。她说,楷书起源于唐代,这个字就是楷书的魂。教室里安静极了,大家都被那股书法的气场镇住了。我握着毛笔的手有点发抖,但心里却燃起了久违的激情。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我们写的不只是字,是在临摹一段历史的呼吸,是在触摸一种文化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回家前,张老师布置了作业:每人写一幅“春华”楷书作品,下周带来点评。她说,“春华”不仅是字,更是我们学习书法的起点,要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慢慢绽放。我一边记笔记,一边想着该怎么练这个“春华”。笔要稳,心要静,字才会有神。这二字,一个生机勃发,一个端庄内敛,正像是我们这群人——走过半生,却仍想在笔墨间重新开花。</p> <p class="ql-block">洋梓同学是个热心肠,课后主动留下来帮大家练字。我看见他站在小李旁边,一边看他写,一边轻声指点。他说练楷书不能急,得一笔一画来。我看着他们认真劲儿,突然觉得,这不就是我们这个年纪最珍贵的东西吗?不是为了比赛,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那份内心的宁静。笔尖落纸的瞬间,仿佛时间也慢了下来,窗外的风、楼下的车声,全都退成了背景。</p> <p class="ql-block">班长王克强是班上的“楷书标杆”,他写起字来特别专注。那天他正在写“唐”字,笔锋刚劲,结构严谨。张老师走过来看了看,点了点头说:“王班长,这个字写出了唐代的风骨。”他笑了笑,说:“练了半辈子字,没想到退休了还能找到新方向。”这话让我心头一热。我们这群人,有的曾是医生,有的是教师,有的干了一辈子行政,如今坐在一间明亮的教室里,重新当起了学生,为的不是名利,是心里那点没熄灭的光。</p> <p class="ql-block">教室里,大家围坐在一起练习书法,桌上摆满了毛笔、墨汁、宣纸。有人低头书写,有人小声讨论,还有人拿着字帖反复比对。张老师在中间来回走动,时不时停下来指点几句。我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这不就是我们老干大学最美的风景吗?没有喧嚣,没有攀比,只有笔墨的香气和彼此鼓励的眼神。这间教室,像一座小小的庙宇,供奉着我们对美的执着。</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特别强调,新同学必须从楷书的基本笔法开始练,不能跳步。她说:“楷书是基础,就像盖房子打地基,地基不牢,房子就塌了。”我听了深有感触,想起年轻时练字,也是从一笔一画开始的,现在虽然手有点生,但心里那股劲儿还在。她让我们先练“横”“竖”“点”“撇”,看似简单,却最见功力。一笔歪了,整字就塌了神。</p> <p class="ql-block">宁卫东当场写了一幅作品,上面写着“福如东海”四个大字,遒劲有力,旁边还有她的签名和日期。她说,这是她早年练字时写的,现在拿出来,是想告诉我们,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沉淀。我看着那四个字,心里一阵感慨。那“福”字饱满圆润,“海”字波澜起伏,像是把半生的风雨都写进了笔墨里。</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练字练到很晚,写了一张又一张,直到写出了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三心二意”。张老师说,练字不能三心二意,但我觉得,有时候正是因为我们有“三心二意”,才更懂得专注的可贵。我看着那张纸,心里有点小成就感。也许,这就是我们学书法的意义吧——不是为了写得多好,而是为了活得更明白。一笔一画,都是对浮躁生活的抵抗。</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写完“秋实”两个字,张老师走过来看了看,说:“这两个字写得不错,有秋天的沉稳。”我笑了笑,心里有点小得意。她说,书法不只是写得好,更是写得有味道。我点点头,觉得这话真有道理。书法,写的是字,练的是心。春华是希望,秋实是沉淀,我们这一代人,正走在从华到实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教室黑板上挂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春华”,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单双 穷款 全款”。张老师解释说,这是楷书落款的几种方式,我们要学会在作品上签名,也要懂得书法的礼仪。她说:“写字如做人,落款也要讲究。”同学们都记在心里,想着下次书写时,也要认真落款。一笔一划,不只是技巧,更是态度。</p> <p class="ql-block">宁卫东同学是班上最活跃的,那天他主动上讲台表演写字。他写的是“福”字,笔画流畅,结构匀称。张老师夸他说:“这个‘福’字写得有福气。”大家都笑了。他却认真地说:“我练了整整一周,就为了今天。”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们这群人,不是在学书法,而是在找回青春的影子。那股认真劲儿,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从未真正离开。</p> <p class="ql-block">9月26日张老师楷书课堂,所学笔法。我们从“撇”开始,张老师说,一撇如飞鸟出林,起笔要稳,行笔要畅,收笔要利落。她让我们反复练,一张纸写满,再换一张。她说:“别怕写坏,怕的是不写。”我盯着自己写的那一撇,有的僵硬,有的飘忽,但总有那么一两笔,像是突然开了窍,有了点神韵。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笔尖与纸的私语。</p> <p class="ql-block">张虹老师课堂教学无为二字。她写“無為”时,笔势舒展,行云流水,却又沉稳内敛。她说:“书法不是争强好胜,而是顺其自然。”我看着那两个字,忽然明白,我们这群人练字,不为争高下,不为求速成,而是让心静下来,在一笔一画中找回生活的节奏。写“無為”,其实是最深的“有为”——为的是内心的安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