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讲好平潭故事 ‍——《东岚有约》第6期访谈录

岚源文化

<p class="ql-block">  “文以载道”,这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重要观念。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通书·文辞》中写:“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意思是说,文章是用来记载道理、表达思想的。如果没有表达思想,就像车没有载物一样,装饰再好也只是虚设。用今天的话说,话语是表现形式,是“文”,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道“载”得好,效果就好,文就能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6日上午,福建省东岚经济发展促进会在福州升龙环球国际中心(ICC)推出《东岚有约》第6期访谈。本期访谈,围绕“文以载道,讲好平潭故事”这一话题进行研讨。</p> <p class="ql-block">  这期《东岚有约》访谈特邀9位东岚促进会文化专委会主要成员和《品读平潭》编印设计人员参加,他们分别是:杨际岚,福建作协顾问、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监事长,东岚促进会文化专委会主任;林生雄,思嘉集团董事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化专委会荣誉主任(《品读平潭》出版赞助企业家);</span>薛东,福建日报社高级编辑,曾担任多部门负责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化专委会常务副主任</span>;念孝明,福建省考试院原处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化专委会常务副主任;</span>周而兴,《福建乡土》杂志执行主编,<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化专委会副主任</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孙枝,福建省画院院委、办公室主任,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文化专委会副主任兼干事长;</span>青色,平潭作协副主席,<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化专委会副干事长;</span>陈道俊,福州峻臣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化专委会委员;姚英,《品读平潭》印制设计人员。《岚源文化》项目调研组成员应邀参加。</p> <p class="ql-block">  访谈围绕即将出版的东岚文化丛书《品读平潭》(第二卷)如何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如何提高文稿与编印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展开。会员们认为,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平潭倚山面海,自古就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融合区域。传承东岚大地熠熠生辉的华彩文脉,拥有国际旅游岛、两岸共同家园、自由贸易区的独特优势,我们讲好平潭故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多元的文化形态、广阔的世界舞台。一个小岛的发展兴盛,必然需要文化传播力、文明影响力大幅提升,在促进文化交流互鉴中,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行走东岚大地,处处是观察国际旅游岛的窗口。东海之滨,“海山哥”追求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文化交流的历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透过这扇窗口,可看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平潭形象。</p> <p class="ql-block">  故事怎么讲?思想又如何表达?</p><p class="ql-block"> 翻开《品读平潭》(第二卷)样书,其中内容涵盖八个篇章,即海坛史话、岚岛之子、岚商风采、东岚纪事、乡情风韵、麒麟揽胜、君山夜语、诗苑撷芳。全卷主要记录清朝、民国、解放前后的有关历史与人物;岚岛优秀儿女事迹;为平潭做出贡献的企业家或百姓的风采;东岚促进会的相关活动概况;平潭风俗风物与乡土人情;岚岛旅游风景与名胜古迹;家乡人事物的故事和感悟;乡贤名流的诗词书画作品荟萃等。</p> <p class="ql-block">  通过审读《品读平潭》(第二卷)样书,大家深有感触。一致认为:文化建设有直接的宣传功能,讲宣传就有一个效果问题,这涉及到宣传内容的思想性,又涉及到宣传的形式。我们不能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来表现我们东岚的闪光点。没有能为别人所接受的方式和手段,思想性就无从体现,资政教化效果也就无从落实,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  东岚文化丛书《品读平潭》已于去年出版了第一卷,在平潭乡亲中广为传播。今年10月底,第二卷即将推出,现文稿编审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中。讲好平潭故事、展现平潭形象,这里“窗口”明亮、风光秀丽。</p> <p class="ql-block">  杨际岚主任表示,作为中华文明“满天繁星”中的“蓝色星辰”,东岚文化海纳百川、敢于创新,闪耀着海洋文化、壳丘头文化、南岛语族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海防文化、创业文化、和合文化等智慧之光。其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可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进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迪。</p> <p class="ql-block">  《品读平潭》书写着生生不息的先民履迹与日新月异的时代故事,岚岛儿女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埋头苦干、砥砺前行,推动闽台融合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独特的发展密码、牢固的物质基础、磅礴的精神力量,都是我们讲好平潭故事最生动、最丰富、最真实的素材。这也是东岚促进会前进的力量源泉和深耕细作的广阔沃土。</p> <p class="ql-block">  《品读平潭》文集力求做到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守护好传统文化的历史纵深度、文化厚重感,又要创新文化载体、注入鲜活气息,用时代精神的张力触动传统文化的活性,不断生发闪烁平潭智慧和散发平潭气息的人文活力。唯有如此,才能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平潭特色、体现平潭精神、蕴藏平潭智慧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努力构建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把平潭故事传播得更广更远。我们也要坚持文以载道,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p> <p class="ql-block">  东岚促进会负责人表示,一年多来,东岚促进会第六届理事会牢记嘱托,用真诚连接会员、用真情沟通世界,通过《东岚文化》《岚源文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数字东岚》</span>《品读平潭》《东岚有约》等平台,接续讲好平潭故事,不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东岚文化偕进传承,为增强平潭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贡献。知其源,畅其流。在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岚岛儿女必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书写平潭文化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特别声明:本期推送的文章所使用或引用的个别网络下载的图片和历史资料,谨郑重向各位图片摄影者和文史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文章撰写中如有不妥之处,也敬请大家见谅。欢迎大家发言、关注、收藏、转发。欢迎乡亲乡贤及“东岚人”投稿,稿件内容包括word文本+相关图片视频,或已编辑好的美文。联系电话:19959370359。</p><p class="ql-block"> 作 者:念孝明/文</p><p class="ql-block"> 编 辑:念 龙 林清怡</p><p class="ql-block"> 审 核:郭祖兴 念保信 </p><p class="ql-block"> 监 制:郭祖兴 冯秉瑞 杨际岚</p><p class="ql-block"> 【岚源文化】第58期第4篇,共284篇</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