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东太行康养6日游第六天之响堂山石窟

毕洁

<h3>今天是东太行康养6日游的最后一天,我们即将踏上返程之路。海燕为我们精心安排的行程十分充实,早上8点半,我们来到了途经的响堂山皇家石窟。<br>在此之前,我们已然领略过龙门石窟的雄浑壮阔、云岗石窟的古朴大气、麦积山石窟的灵秀精巧、敦煌莫高窟的绚丽多彩,还有大足石刻的细腻传神。每一处石窟都独具特色,宛如璀璨星辰,各自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对于响堂山石窟,我们起初并未抱有过高的期待,心里琢磨着:响堂山石窟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br>然而,当真正踏入这片神秘的石窟世界,我们才深刻体会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的含义。原来,响堂山石窟是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齐名的三大皇家石窟之一,它不仅年代久远,规模宏大,更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瑰宝之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h3> <h3>(参考网上搜索内容)<br>响堂山石窟坐落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地处晋冀鲁豫四省区域中心,西接太行山脉的巍峨壮丽,东望华北平原的广袤无垠。因在山洞里击掌甩袖能发出洪亮的回声,故而得名“响堂”,这独特的名字仿佛也预示着它与众不同的气质。<br>石窟的建造历史源远流长,始凿于东魏末年,主体工程完成于北齐初期。此后,历经隋、唐、宋、金、明、清等不同时期的续凿和修缮,前后跨越近1500年,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雕琢、完善,逐渐形成了如今这般令人叹为观止的规模。这里的造像面容圆润,仿佛带着佛性的慈悲与祥和;衣纹流畅,似是被微风轻轻拂过,尽显飘逸灵动之美。<br>响堂山石窟现存石窟20多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它就像一部立体的佛教艺术百科全书,是研究中国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及书法艺术的宝库。在中国石窟艺术向唐代写实风格的演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h3> <h3><br>石窟中的刻经洞更是以“中华第一刻经”的美誉闻名遐迩。北齐晋昌郡公唐邕历时四年,精心镌刻了《维摩诘经》等四部经典。这些刻经以楷书为骨、篆隶为魂,刀锋间流转着“铁画银钩”的力道,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字的传承,更在于开创了“写经 - 刻经 - 传经”三位一体的文化范式,为后世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r></h3> <h3><br>此次响堂山石窟之行,让我们收获颇丰,也为此次东太行康养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