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调公园游记

季弘

<p class="ql-block">  利川火车站对面的龙船调公园,我曾多次路过,却总以为它只是个普通的街心公园。直到今年女儿会期间,我才真正走进了它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9月1日晚,朋友邀我观看“民谣恋歌之夜”文艺演出。夜色中,灯光勾勒出山峦与步道,歌声与远处的虫鸣交织。那一刻,我才惊觉,它不仅大,而且美得有层次、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一周后,我专程前来,用脚步丈量它的每一寸土地。如果说第一次相遇是惊鸿一瞥,那么第二次探访,就是一次沉浸式的深度对话。利川龙船调公园,远比我想象的更有层次和内涵。</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声音的公园</p><p class="ql-block"> 从山坡到广场的立体乐章 </p><p class="ql-block"> 刚进园,山坡上便飘来阵阵歌声,那是未经雕琢的土家山歌,清澈而富有穿透力。循声望去,只见林间人影绰绰,歌声与鸟鸣、风声交织,构成了公园最自然的背景音乐。 </p> <p class="ql-block">  而9月1日夜晚的歌声则完全不同。“民谣恋歌之夜”的舞台上,专业的音响、绚丽的灯光,将《龙船调》等经典旋律演绎得淋漓尽致。歌声从舞台中央辐射开来,与观众席的欢呼交织,形成了一种热烈、宏大的声浪,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同唱龙船调”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化的公园</p><p class="ql-block"> 在石碑与展馆间穿越古今 </p><p class="ql-block"> 南广场的《利川赋》是公园的“文化之眼”。我放慢脚步,逐字逐句地读,仿佛在翻阅一部浓缩的利川史书。</p> <p class="ql-block">  《利川赋》不仅描绘了利川壮丽的山川(如腾龙洞、佛宝山),也记录了这片土地的历史沿革与人文精神。品读它,就像在时间长河中,与利川的先贤对话。</p> <p class="ql-block">  在广场一角,我还参观了利川非遗综合展示馆。馆内陈列着利川灯歌、肉连响等非遗项目的介绍和实物,让我对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风情的公园</p><p class="ql-block"> 从步行街到风雨桥的土家画卷</p><p class="ql-block"> 龙船调步行街是土家风情的“活化石”。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侧是吊脚楼风格的建筑,飞檐翘角,雕花窗棂。店铺里传来打糍粑的“咚咚”声,空气中弥漫着合渣、腊肉的香气。身着土家服饰的姑娘小伙擦肩而过,清脆的笑声让人心情愉悦。</p> <p class="ql-block">  清江风雨桥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长廊、亭台、雕花栏杆,处处透着精致。走在桥上,清江的凉风拂面而来。桥栏上贴满了女儿会的相亲信息,那是年轻人的浪漫与勇敢,为这座古桥增添了鲜活的时代气息。</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生活的公园</p><p class="ql-block"> 在广场与餐厅感受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 北广场是公园的“活力中心”。孩子们在游乐设施上尽情奔跑、欢笑,家长们则在一旁聊天、看手机,享受片刻的宁静。这里没有舞台上的距离感,只有最真实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而“龙船侗寨餐厅”则为这次探访画上了完美的句号。餐厅的装饰充满了侗寨风情,木质结构、鼓楼元素让人仿佛置身另一个少数民族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这次深度游让我明白,龙船调公园不仅是一个景观,更是利川城市精神的缩影。它融合了自然之美(清江、山坡)、文化之魂(《利川赋》、非遗馆)、民族之情(步行街、风雨桥)和生活之味(广场、餐厅)。</p> <p class="ql-block">  我期待着明年再来,专门去攀登那两个未曾涉足的山坡,去发现更多隐藏在林间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