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汾河公园,如一颗镶嵌在城市中的明珠,将自然与人文巧妙融合。漫步河畔,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一河碧水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5月日上午,我与老伴相约五悌与悌媳来到了汾河公园四期漫步游园。</p> <p class="ql-block">五悌比我小七岁,姐悌手足情深,互相关心爱护,兄弟姐妹在一个城市真好,内心暖暖的。</p> <p class="ql-block">太原汾河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1998年10月,北起上兰汾河漫水桥,南至迎宾桥南2公里,贯穿整个太原市长达43公里,宽220米,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绿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约11.5平方公里,蓄水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汾河太原城区段已全面治理完成。</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来到了汾河景区四期的雁丘园,位于汾河公园柴西高速桥以南800米汾河景区内,西邻汾河水,北望崛围山。以金末元初太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为核心要素而建。占地面积最大、高度最高、内容最丰富的就是好问堂建筑群,雁丘园设计面积为58424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就达到49643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雁丘是为再现金代文豪元好问赋《雁丘辞》的历史故事而建的。据史载,元好问于泰和乙丑年(1205 年)赴试并州,适逢捕雁者捕得两雁,一死一脱网。脱网者悲鸣不去,竞自投地而死。诗人感慨,遂购得两雁,葬于汾河之畔,垒石为识,曰“雁丘”,并赋《雁丘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雁丘辞》:</span></p><p class="ql-block">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p><p class="ql-block">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据元好问在词序中所述,他在乙丑年赴试并州途中,遇到捕雁者说当天捕获一只雁并杀了它,另一只脱网的雁悲鸣不止,最终自投于地而死,于是他买下这两只雁,葬于汾水之上,垒石为记,号曰“雁丘”,并作了这首《雁丘辞》 。</p> <p class="ql-block">芦苇摇曳,汾河涨水,偶见野生大雁栖息,与词中“双飞客”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汾河公园鱼鳞叠瀑:在柴村桥段,水雾<span style="font-size:18px;">缭绕,清凉避暑,人们都住脚打卡。</span></p> <p class="ql-block">“汾河之冠”是公园内的一个标志性景点,位于公园的北端,具体位置在上兰汾河漫水桥 附近。这个景点不仅是公园的象征,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汾河之冠”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结构,象征着古代建筑的精华和文化的传承。它不仅是一个景观节点,还融合了现代设计元素,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汾河的壮丽景色,感受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我们徒步漫游后,又坐上了游园车,迎着微风,坐在车上风驰电掣,满目青山绿水,好爽啊!</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汾河浅滩住脚戏水。</p> <p class="ql-block">太原汾河公园分布在迎泽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等几大区,景区范围内各类横跨桥梁24座,各类树木花卉230余种,165种鸟类栖息、生活在景区内,夏季区域温度比市区低3℃-4℃,相对湿度提高10%-20%,汾河公园是在汾河太原城区段内经过水利治理和绿化美化后而形成的滨水公园,成为集休闲、旅游、健身、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文化景观长廊。</p> <p class="ql-block">园内河水潺潺,花开满园,在其中漫游,让人心神兼怡。</p> <p class="ql-block">风舒云卷,蓝天如洗,白云如莲,仿佛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独自漫步,还是与亲友同行,汾河公园都以它独有的方式,抚慰着每一位到访者的心灵。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滞,只留下自然的呼吸与文化的低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