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满江红》 阅兵唱大风--抓取心海的一波涌浪,写给93大阅兵的一瞬景象

郭向星

<p class="ql-block">九三《满江红》 阅兵唱大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取心海的一波涌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写给93大阅兵的一湾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题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 大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九三大阅兵响彻云天的步伐里,深藏了一些用寓意来表达的内容,并不是所有人,一下子就能看穿的。因为一下子看不穿,它的寓意才更有深意。本文且用词篇来解三个寓意--</p> <p class="ql-block">之一:满江红·九三“定时”赞</p><p class="ql-block">题解:中国为何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及阅兵日?它深含着国家话语权的张扬之意!</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发布《大东亚战争终结诏书》,但这只是口头宣告投降 ,且“终战诏书”用诏书形式宣布投降,实际并没有一个投降的字眼出现,也没有国际性的法律依据。</p><p class="ql-block">而在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东京时间),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由于当时通讯不畅通,这个消息直到9月3号才传到国内,民众得知后举国欢庆。</p><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3日,当时的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于1946年把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4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曾将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又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修订,延续了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将9月3日定为纪念日并举行阅兵,更深层次的是中国对于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话语权之争。</p><p class="ql-block">若把8月15日定义为胜利日,以日本对待历史掩盖的态度,可能宣扬是日本及时停火止战等奇怪论调。而9月3日,是具有法律意义上日本投降的第二天被广泛知晓的日子,我们纪念这一天,是在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用14年浴血奋战,在东方主战场歼灭日军150多万人,抗击日本侵略者,谱写伟大胜利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为此做小词一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烽火漫天,十四载,华夏泣血。拼生死,万千将士,志坚如铁。八月天皇虽诏降,未凭律法终战牒。待九三、喜讯遍山河,欢意切。</p><p class="ql-block">主权握,不容窃。定此日,怀英烈。看炎黄儿女,壮怀未灭。岂惧倭奴淆史实,誓将正义千秋揭。忆往昔、浴血卫家园,情浓烈。</p> <p class="ql-block">之二:满江红·礼炮“暗含”赞</p><p class="ql-block">--题解:电视画面上我们看到了阅兵的前奏礼炮56门,共鸣响80响,它的寓意何在呢?</p><p class="ql-block">礼炮阵地以正阳门的拱形门楼为中心,以北京中轴线为中线,向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呈八字形延展开来。单侧一共28门礼炮,寓意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建立新中国走过的28年峥嵘岁月。两侧加在一起,一共是56门礼炮,代表着我国56个民族。</p><p class="ql-block">在礼炮鸣放的过程中,单侧28门礼炮齐放为一响,两侧交替进行,一共是80响,这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它象征着全体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中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胜利,同时也彰显了56个民族对这一伟大胜利的共同纪念和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p><p class="ql-block">作词以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礼炮排开,正阳下、雄浑阵列。呈八字、五十六座,意深情切。二十八载风雨路,党辉熠熠初心热。共八十、巨响震云霄,豪情冽。</p><p class="ql-block">民族聚,同仇忾。驱敌寇,功勋赫。念抗战烽火,苦难成页。盛世阅兵歌胜利,和平愿景心头刻。望前路、阔步向繁荣,从头越 。</p> <p class="ql-block">之三:满江红·引车“满载”赞</p><p class="ql-block">--题记:关于指挥车安排的寓意是什么?在阅兵中,有一辆车号为1945的指挥车,在阅兵行进时为空车跟随其后,在返程中它又作为前导车 。1945是抗战胜利的年份,这辆空车有着深刻寓意。它代表着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的深切缅怀,车上虽无人,但英烈们的精神与我们同在,他们为抗战胜利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这辆空车是对他们的崇高敬意和永远铭记。在返程时作为前导车,象征着先烈们引领着我们走向未来,他们的精神永远指引着中华民族继续前进,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p><p class="ql-block">特作小词以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忆昔烽烟,山河碎、敌骑猖獗。英雄起、舍生忘死,壮怀激越 。抗战功成迎胜日,一九四五荣光写。望空车、肃穆祭英魂,情难绝。</p><p class="ql-block">返程际,为前导。先烈志,心头烙。化星辰熠熠,照吾行道。不忘初心承伟业,勇担使命朝前跑。待复兴、华夏展宏途,齐欢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