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夕’,是我和妻相识的第十七年头。当鹊桥搭起的时候,从相识,相知,相恋,结合,到白头,一切都是上天早已注定的安排。 生活还是要点仪式感的,为了记念我与妻相识17周年,妻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特地问‘豆包’去哪里最合理?两次的回答都是太湖边吧!因我和妻都没去过漫山岛,于是决定那里过一次两人世界。 漫山岛位于苏州太湖东南水域,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湖心岛,是太湖第三大岛屿。漫山岛属吴中区光福镇冲山村,距离陆地笠帽山3,5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 游船早已停泊在岸,随着最后一声汽笛鸣响,小船向着未知的,不远处的小岛进发。让我远离城市喧嚣,享受岛屿自在生活,哪怕只有一天的时间,我也是感觉很满足的。 不到二十分钟,游船已到漫山岛内码头。下船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三万倾太湖水,独一座漫山岛的欢迎横幅。 岛上有南山和北山两小丘,南山海拔77.3米,为全岛最高点。南山上有春秋时期藏军洞,山顶平台称望夫台。东、西两条大堤,连接岛上南、北两山,东、西为洲,洲中有湖(西口荡)。 清初,有渔民定居漫山岛。清康熙四年(1665),漫山有巡兵5名,属江南右营元山把总管辖。岛上有漫山村的3个自然村(南头村、西头村和北山村),2005年有居民151户,504人。姚姓是岛上大姓,从今虎丘区镇湖镇杵山迁来;濮姓从镇湖镇寺桥迁来,姚、濮两姓集中居住在北山。吴姓原是海洋渔民,祖祠在常熟市福山,在漫山定居已有八代。郁姓居民从太湖长沙山(岛)迁来,王姓是1958年迁来的小船渔民,后在岛上挖鱼池养鱼。 清《太湖备考》载:“漫山,在长浮山西北三十里,居民百余家,以造篷为业。”清代中叶,篾篷改为布篷后,女的在家织蓆,男的外出卖蓆。岛上有水稻田300多亩,有松林、果园和鱼池,现劳动力大量外出从事牙刷等经营,留岛村民主要从事种植、捕捞和水产养殖。 ‘七夕’登岛,别有一番情趣,岛上游客中心布置了小小道场,欢迎游客们的到来。 望着不远处浩渺的太湖之水,心中陷入沉思,太湖水孕育了苏州地区几千年的物质财富和文化遗产,给现代苏州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不愧是苏州的母亲湖。 漫山岛很小,面积只有1,4平方公里,可以随意走动,而不用担心迷路,所以此行称谓--漫游! 因太湖封渔,所有渔船都已上路或作为景观在近湖中摆放几艘,供游人欣赏所用。 入住民宿后,已下午2点左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顶着烈日,一路前行--- 穿过乡间小路-- 看到一大片草地以及草地上的文体设施-- 路过草,树木,小水库,直达岛上的小山口,天气太热,还是不爬山了吧! 转道回村里的方向,到处都是七八年代的老房子,高不过两层,不古朴,但很壮实,因岛上人们长期遭受天湖风雨的洗礼,而得到的智慧结晶。 小桥,流水,树木,人家-- 不多的几家民宿-- 留守小岛的老人-- 爬满藤蔓的老墙-- 具有现代气息的招牌-- 穿过这条小路,原本想去看夕阳,发现当地正在施工,扩建,要到年底才能修好,有那么一点点遗憾吧。 一路走,一路拍照-- 村民在水塘边圈养的鸭子-- 道边有特色的民宿-- 姚记饭店,蛮熟悉的名字,今晚就在这吃饭了-- 这里有一个小水库,旁边有一个小亭子,这是我和妻在这里纳凉歇息的地方,留个纪念吧! 党群活动中心,找到政府了-- 池塘里荷花绽放着最后的美丽-- 烈日下,不多的草花仍倔强地开放着-- 生命在不息的流转着,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绽放着不同的美好的那一刻---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撒下来的时候,其实漫山岛的天空已经大亮了。岛的另一头也是山,在那座山的背后,太湖水被日出的阳光照耀着,蒸发着无比美妙的光晕,逐渐烧火的半个天空-- 这时候,小兔子也过来凑热闹,莫非她是从广寒宫下凡,在‘七夕’的时候,给我与妻来做见证的?! 我紧紧抱住妻子的肩膀,一起前行,新的一天又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