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上午,我参加了学校历史教研组确定的新教师汇报课教研活动。上课的是一位年轻教师,经历了一年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经验,新学期担任八年级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我和蔡老师同一个办公室,她儒雅恬静,谦虚好学。当她走上讲台面对全校历史老师的那一刻,她显得非常沉稳与自信。相信自己会与学生有个美好愉快的交流。确信课堂在她的手里游刃有余。坚信课前精心的备课内容定会把课堂变得扎实、有用、管用!今天她上课的课题是八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从她汇报展示的角度也称“第一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在备课时反复研读教材与课程标准,经过一周多时间学情的了解,最终确立教学目标是通过解读地图、分析史料和视频感知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经过、结果。通过对战争结果条约签订内容的了解,进一步理解天津条约的危害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以此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这段教学目标的描述较为清晰地告诉自己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这节课知识的逻辑顺序,这节课用什么教学方法,这节课的德育目标是什么都准备的胸有成竹。教学目标既是自己实施教学的路径与方向,更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阶梯与看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课堂导入到当堂最后练习,每一个环节都走得稳稳当当,不急不躁。如在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经历的两个过程时,利用课本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解读两个阶段的基本史事。引导学生熟悉第一阶段从1856—1858年英法从广州直逼天津的侵略顺序。第二阶段从1858—1860英法联军再次入侵天津直逼北京并火烧圆明园的侵略线索。从时间到空间,从条约到危害都给学生建立起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是学习历史学科特有的,也是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和能力所在。学生一旦掌握了从时间到空间,从历史事件的开始到事件结果带来的影响逐步分析探究,探求历史的真相,这样的学科思维训练就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后,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他都不需要你时时“扶着走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教学过程是从她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出现的历史背景入手到战争摧毁几百年中国皇家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史结束。都是依据学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教育她采用微视频“火烧圆明园”素材激发。 把学生带入那个悲催欺凌的情景中,学生充分感受到八国联军惨绝人寰的兽性与野蛮。比较战火被毁前后的图片与文物流失,唤起学生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保护文物的家国意识。包括引导学生阅读雨果的谴责文字并分析其影响。引导学生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对践踏人类文明成果的野蛮行径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这些问题的设计和素材选用既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课堂精彩还在继续。在开展“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最后一个内容时,蔡老师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进一步揭露借口“调停”的真相具有丑恶、蛮横、欺骗和侵略的嘴脸。为了进一步让家国情怀落地生根,为秉持用好新教材,落实新教材培训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引用材料教学时尽可能使用最有权威的课本内素材,不另起炉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用“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示意图”加强学生对领土位置空间的认识,从四个不平等条约中了解侵占领土面积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的疼心。用“清朝疆域地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进行比较,加强学生对我们领土和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事,进一步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史实,对突破难点、强调影响起到水到成渠的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节常态课作为年级组教研活动的首例,我们在一起议论交流。老师们都从课堂实际出发,客观求实谈到执教中的优缺点,求真务实地给出一些建议。他们把蔡老师视为真心朋友和并肩战友,从她的教态、口语、导入、情感升华、主题课魂、学生评价及板书硬笔等都畅所欲言,毫不保留。这是追求进步的教研活动,是有利于同伴逐步提高的成长过程。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研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参与其中也感同身受。作为教师的“教,”尤其是新入职教师,在使用本轮新教材中能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务实做法也是值得可取的,因为按照历史教材编排体系都是按照史事发生的先后时间顺序编辑。史实间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与时空观念,对于新手了解教材知识内容非常重要。清楚了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我们至少清楚教什么和教多少。对于学生的“学,”他们手头也仅有课本,依据课本和课堂他们能理出历史发展的阶段线索和时代特征。把最基础的东西能掌握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对第一轮新授课也是我们常用的、管用的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虽然年轻,但她有站在学生学情的意识上设计教学活动,这是多年来课程改革一直倡导和要求的。不断在强调学生圈点勾画等等方法指导。不断用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应用文本文字、图片、视频和课后拓展素材及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诚然,她的课堂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对说课分几个步骤怎么说,说些什么等都需要后续逐步练习。但我想对于一位善于学习的人,对于一位很有悟性爱教书的人一点就通,相信她在大家的暖心指导帮助中,正如她的名字,在教书育人的路上定会怡然自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