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记(19)山顶上的县城

红河县少数民族人口94%,其中哈尼族占75%。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一般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素有“江外侨乡、歌舞之乡、棕榈之乡”的美称,县境内有被誉为世界哈尼梯田之最的宝华撒玛坝万亩梯田;有举世瞩目的哈尼长街宴;有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大羊街,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迤萨马帮》。由于贫穷落后, 入选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迤萨古镇地处云南省红河县迤萨镇山巅,因马帮商贸形成的独特建筑群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镇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凭借11条跨国马帮商道发展成为中西建筑融合的"江外建筑大观园" 迤萨古镇有“山巅之城” “马帮文化” “江外侨乡”“中国天然氧吧” 等殊荣。是云南第二大侨乡(云南第一侨乡和顺古镇) 由于古镇位于山顶,白云环绕于古镇四周。这是一个与白云为伍的云端古镇。 山顶民房依势而建,鳞次栉比。迤萨古镇距离省会昆明260公里、红河州府蒙自150公里。古镇人口约3.8万。 在山顶上还建有六角凉亭,周边围有漂亮的石雕栏栅。凉亭背景是蓝天白云,非常耀目。 凉亭内有五位哈尼族妇女在纳凉。她们穿着民族服饰,落落大方,脸上充满自信。中国境内哈尼族的人口数为170多万,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红河、江城、墨江、新平等县)。泰国、缅甸、老挝、越南北部山区也有哈尼族。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秦朝疆土扩张,南迁于大渡河畔,后再度迁徙,进入云南哀牢山中。初唐期间,部分哈尼族先民迁移澜沧江地区。“南诏”、“大理”政权建立后,哈尼族向傣族封建领主纳贡,元朝征服“大理”政权后,隶属云南行省。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东门城楼、四合院和迷宫大院组成8天井44房间复合体。采用"金包银"墙体(内土基外青砖)和三层防御结构 [哈尼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碑文第三行就是哈尼文字。 <p class="ql-block">  东门城楼。据朋友介绍这里原是银矿,银矿枯竭后,马帮在原有对外联系的基础上,从事对外贸易。</p> 东门城楼石梯。 四合院和迷宫大院由44个房间和8个天井组成,采用"金包银"墙体(土基外青砖)。 庄园内的石条阶梯。据说这些砖石都是靠马帮运来的,所以也叫马帮驼来的庄园。故名“马帮庄园。 庄园房子墙上都有小窗口,可以观察庄园外敌情,并可用作枪眼,便于对外开枪 这是我们2011年拍摄的红河风光。 <p class="ql-block">  住在山顶的不只是迤萨,我们拍摄哈尼梯田的途中,许多村镇都建在山顶。因为山顶地势相对平坦。照片摄2011年。</p> 这使我想起郭沫若《天上的街市》:<br>远远的街灯明了,<br>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br>天上的明星现了,<br>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br>我想那缥缈的空中,<br>定然有美丽的街市。<br>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br>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br>你看,那浅浅的天河,<br>定然是不甚宽广。<br>我想那隔河的牛女, <br>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br>我想他们此刻,<br>定然在天街闲游。照片摄2011年。<br><br> 虽然我们没有拍摄到梯田的美景,但拍摄到深山美景。 梯田美景最佳拍摄时间是梯田灌水时节,梯田映着天光,并随阳光变化,气象万千!图片选自网络。 这是我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元阳哈尼梯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17万亩梯田在海拔1400-2000米间层叠如画,冬春季节的水面映照天光,形成“云海梯田”奇观‌!图片选自网络。 我们到达同一地方, 。 由于时空不同,我们只能拍到这样的照片!<br><br> 错过了立体感极强的“大地艺术”,亲情加友情却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