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通知:应广大读者要求,从2025年9月1日起,凡投诗歌,散文,小说(一千字以内)者,一经采用即颁稿酬1000元。凡愿意为文章点评者,点评文一经采用颁发不低于500元高额稿酬。</p> <p class="ql-block"> 家谱里的硝烟与荣光</p><p class="ql-block"> 点评《三代人的硝烟记忆:从北洋水师到抗战胜利的家族史诗</p><p class="ql-block"> 点评人:柳岩/河北 </p><p class="ql-block"> 每当那本布满霉斑的家谱被轻轻翻开,泛黄纸页上“威海卫水师营”几个遒劲的大字,便如穿越时光的密码,叩响历史的回音壁。墨迹未干般鲜活的记忆里,一个家族三代人的抉择与担当,在民族危亡的惊涛骇浪中次第展开,勾勒出跨越半个世纪的家国叙事。</p><p class="ql-block"> 曾祖父的身影最先从浓重的雾霭中浮现。彼时北洋舰队正困守威海湾口,他的双手紧攥着蒸汽轮船的舵轮,掌心的老茧与铁木摩擦出粗粝的声响。海浪裹挟着咸涩的水汽扑面而来,却浇不灭眉宇间的坚毅——那是对海防要塞最后的守护。当倭寇的黑船撕裂海平线时,他指挥若定,以老旧火炮构筑起脆弱却顽强的屏障。每一次炮膛填装都是向死而生的宣言,每一声轰鸣都在书写着军人的血性。那些溅落在甲板上的血珠,早已化作历史长河中的粼粼波光。</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至长江流域,祖父所处的年代弥漫着诡异的平静。表面上与日寇进行的所谓“虚战”,实则暗藏玄机。他在军事会议上据理力争,用沙盘推演揭露敌人的狡诈;又在暗夜密会志士仁人,将情报藏于茶盏底部传递。看似闲庭信步的周旋背后,是智勇双全的战略布局。他深谙战场之外的较量同样残酷,以隐忍和谋略为民族存续争取生机。那些写在密信上的蝇头小楷,至今仍透着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息。</p><p class="ql-block"> 及至父亲辈,战争已演进到短兵相接的阶段。背着炸药包冲锋陷阵的画面定格成永恒的剪影:烟尘弥漫的战场上,他敏捷跃进弹坑躲避扫射,又猛然起身掷出致命一击。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靠的是超越本能的勇气与信念。当他引爆敌阵时腾起的火光映亮天际,那不仅是物理层面的爆炸,更是精神世界的涅槃重生。这种舍生取义的壮举,将个体的生命融入集体记忆的长河。</p><p class="ql-block"> 这部独特的家族史恰似微观镜像,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从海洋到内陆,从防御到进攻,变的是战术场景与武器装备,不变的却是刻入骨髓的责任担当。祖孙三代虽处不同时空维度,却共同诠释着何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的选择绝非偶然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特定历史节点下无数中华儿女觉醒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凝视这些逐渐褪色的名字与事迹,不应仅停留在缅怀层面。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民族基因密码——在逆境中迸发出的创造力、面对强敌时的凝聚力、为理想献身的行动力。</p><p class="ql-block"> (稿酬:1200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