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都南京.十朝史迹寻访之旅明朝系列之三十—</p><p class="ql-block">本期主题:为《本草纲目》李时珍——游中山植物园之药用植物园</p><p class="ql-block">活动时间:9月6日上午8:30</p><p class="ql-block">集合地点:中山植物园北园门前</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寻访我缺席(去山西旅游)失去了一次学习的好机会。</p> <p class="ql-block">中山植物园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南侧天堡城南峰主坡,占地面积186公顷(2790亩)。早在1926年7月,中山陵建造工程开始不久,就决定在中山陵园内建立一座植物园。</p><p class="ql-block">1929年初,陵园主任技师傅焕光等勘定明孝陵、梅花山和前湖一带土地3000亩作为园址,邀请钱雨农、秦昌仁两位植物学家详细勘察,由陵园技师章君瑜主持总体规划。1929年11月,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成立,为南京地区园林科研机构之始。经过近10年的苦心经营,植物园在海内外有了较大的知名度。日军侵占南京期间,科研中断,各种植物仅残存十分之二三。抗日战争胜利后,植物园做了一些恢复工作。但因缺乏经费,发展缓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植物园划归中国科学院,1960年发展成为南京植物研究所,以后一直保持园所一体的机构体制。1970年划归江苏省领导,改称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亦名南京中山植物园。1978年,中山植物园被确定为中国四个重点植物园之一。1993年,实行江苏省与中国科学院的双重领导,定名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亦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山植物园药用植物园面积2公顷(30亩)。收集药用植物700余种,隶属131科429属。 原产中国的特有中草药小檗、喜树、七叶树、盾叶薯蓣、七叶一枝花和黄莲等都荟萃于此。园内按药用部位及生态习性分为根及根茎药区、花果及种子药区、茎叶全草药区、藤本药区和阴性药区。药用植物园是药用植物资源引种、保存和发掘利用的重要研究基地。</p> <p class="ql-block">据《明史》:李時珍,字東壁,蕲州人。好讀醫書,醫家本草,自神農所傳止三百六十五種,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蘇恭增一百一十四種,宋劉翰又增一百二十種,至掌禹錫、唐慎微輩,先後增補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種,時稱大備。然品類既煩,名稱多雑,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時珍病之。乃窮搜博採,芟煩補闕,歴三十年,閱書八百餘家,藁三易而成書,曰本草綱目。増藥三百七十四種,釐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標正名為綱,餘各附釋為目,次以集解詳其出產、形色,又次以氣味、主治附方。書成,將上之朝,時珍遽卒。未幾,神宗語修國史,購四方書籍。其子建元以父遺表及是書來獻,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書。時珍官楚王府奉嗣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縣。</p> <p class="ql-block">金陵版《本草纲目》:万历六年(1578),李时珍历尽艰辛,经过三次大规模的修改易稿,终于完成了他伟大的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于万历八年(1580)携庞宪由家乡到南京谋求印刷,因此时的南京已成为全国的出版业中心,又是书商云集之地,所以李时珍选择南京印刷出版《本草纲目》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李时珍在南京寻求付印期间,对《本草纲目》又进行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特别是郑和下西洋回国,带回了不少异国草药,并在南京狮子山麓、牛首山等地栽种,李时珍经常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深入南京的摄山(今栖霞山)、茅山、牛首山等地进行调查、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并长住净海寺研究。《本草纲目》中介绍国外药物的章节内容充实丰富,与他在南京的考察活动关系密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时珍在不懈努力完备《本草纲目》的同时,仍不停地为出版刊行事宜四处奔波。几经周折,终于在万历十八年(1590),通过时任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的推荐,联系到金陵书商胡承龙,出资刻印。万历二十一年(1593),该书正式在南京刊印,三年后正式首刻问世,很快就风行全国,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必藏之书。金陵是《本草纲目》最早、最珍贵的版本。至今存世之版本共7部,其中5部收藏于国外,国内仅有2部,分别藏于北京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金陵版《本草纲目》的历史价值及科技学术价值无可估量,德国柏林皇家图书馆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日本学者森立之批改过的"金陵本"尤为珍贵。这是中医学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群友们在北园网红桥下打卡</p> <p class="ql-block">今天虽没参加寻访,但从老师发表的文案中学习了。植物园每年不知要去多少回,算是熟门熟路了,现在更进一步对李时珍及其他的药用植物园有了进一步认识。也是收获不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