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伟大胜利 弘扬抗战精神(下)

钱培青

<p class="ql-block">宝轩松涛(沈松宝):</p><p class="ql-block"> 行动与特色——我们离退休党总支为什么这么重视这次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和阅兵,为什么如此重视学习习近平这次的重要讲话,为什么发动党员们在第一时间开展线上讨论交流,这是因为我们是人民政协组织,是一个以团结和民主为主题,专门讲统一战线、做统一战线、宣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给我们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启示就是: 必须坚持统一战线、胸怀天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取得,离不开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离不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以及各国人民的支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最大限度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为推动建设更加安宁、美好的祖国和世界作出更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钱培青:</p><p class="ql-block">《丹心献中华,浴血卫山河》</p><p class="ql-block"> ——感动于老党员卢怡恬三十年磨一剑,致力于红色记忆的倾情传播。</p><p class="ql-block"> 市政协文史工作者、市政协机关离退休党总支原委员、市委老干部局“银引宣讲员”卢怡恬同志,长年执着于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他侧重于近现代以来厦门籍仁人志士生平业绩、家国情怀的研究宣导,在领导同事指导帮助下,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倾注大量心血,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卢怡恬,初衷不改,以“举贤不避亲”的文化自信,对厦门籍抗战爱国将领陈文总的生平史料,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搜集考证整理,以文史工作者特有的政治敏锐性、史实严密性,还原揭示抗日爱国将领陈文总的鲜活具像,使这位“民族英雄、时代先锋”能够走进厦门人民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在举国上下纪念抗战胜利日尤其是80周年期间,卢怡恬的身影频频出现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军民共建单位,以共产党员、普通义工身份,为工人、农民、战士、干部、学生、教师、居民等社会不同群体,讲授红色文化、厦门故事,受到充分肯定、热烈欢迎。日前,市政协离退休党总支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同安区洪塘镇暨石浔社区举办的“抗战故事宣讲会”、市委老干部局组织的“银领宣讲员”集体备课培训班等,他围绕“曾经浴血卫山河”主题,以翔实生动的史料和跌宕起伏的情节,饱含深情讲述抗战爱国将领陈文总的传奇人生和铁血担当,让广大受众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中,进一步领悟何为“伟大抗战精神”,更加坚信“科学理论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理想信念。</p><p class="ql-block"> 下面,通过简约明快的史料,共同分享陈文总这位厦门本土走出去的抗战将领、志士乡贤的传奇人生和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陈文总(1895—1985)厦门同安石浔人,颇具传奇色彩的抗日爱国将领。一生波澜壮阔,尤其是抗战经历丰富,涵盖了军事作战、情报分析、战略研判、军事教育等多个方面,被誉为文武双全、精忠报国的一代儒将。</p><p class="ql-block"> 陈文总早年投身反帝反封建活动,1921年创办进步报刊社团,1923年发起抵制日货运动;1926年以国民党左派身份秘密加入中共、隶属中共泉州特别支部,1927 年跻身大革命运动,白色恐怖中参加南昌起义、以起义指挥部秘书身份完成《革命委员会布告》;1931年赴日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期间参加秘密活动被日方视为反日重要人物遭逮捕,出狱后仍坚持斗争。全程参加抗战,一线战斗与帷幄谋略并重。1932 年任冯玉祥秘书并参加淞沪抗战;1933年以 29 军中校团副身份参与喜峰口战役;其后加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参与收复绥远战役;参加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并冒险让十九路军余部经其辖区转移;任第三战区机要室上校参谋主任,参与台儿庄等战役的组织策划实施,荣获“云麾”勋章;战略眼光独到,1941 年考察东南亚后准确预判日本“南进”意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预判得到证实,受到最高统帅部重视,被任命为军令部二厅国际情报处少将处长、中美英荷联席会议中方秘书长,每周提交“战报”分析形势、提出对策,编撰军事书籍分发全国抗战部队;担任黄埔军校和陆军大学教官;1944 年参与组建青年军会议,当场写下著名的征募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激励广大爱国青年踊跃参军杀敌。1947年移居香港,正式发表声明遣责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从此脱离军界,专心致志从事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始终积极投身祖国昌盛、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台湾回归、统一战线、家乡建设的伟大事业。</p><p class="ql-block"> 硝烟虽散,记忆犹存。时间流转,精神不朽。晃岩鹭海,情深意长。值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让我们对老前辈陈文总的抗日壮举和爱国情怀,深表崇敬和怀念!</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日)</p> <p class="ql-block">宝轩松涛(沈松宝): </p><p class="ql-block">《致敬英雄,洪塘心声》</p><p class="ql-block"> ——同安区洪塘镇领导亲切看望抗战老兵陈文总亲属卢怡恬并馈赠主题纪念画册</p><p class="ql-block"> 共和国九三大阅兵排山倒海般的足音清晰可闻,9月2日下午,冒着炎炎烈日,厦门籍抗战爱国将领陈文总家乡同安区洪塘镇有关领导,专门驱车数十公里,前来陈文总将军亲属、市政协机关退休老党员卢怡恬同志寓所,代表洪塘镇党委、政府,亲切看望卢怡恬同志并郑重馈赠他们刚刚印刷出版的红色记忆类读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句心里话纪念册”:致敬英雄,洪塘心声》。</p><p class="ql-block"> 该画册分为“序”“附言”“参战老兵心里话”“心里话”“小学生心里话”“结语”六个部分,通过栩栩如生的纪实性照片、热烈滚烫的展望性文字,生动反映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期间,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陈文总故乡洪塘镇暨石浔村党政领导和父老乡亲,高扬党的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精神,凸显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讴歌颂扬抗日名将陈文总为主轴,所开展的一系列缅怀纪念活动的相关情况。</p><p class="ql-block"> 该画册主旨鲜明、基调昂扬、内容翔实、风格清新、文字流畅、装潢大方,是彰显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优秀读物。</p><p class="ql-block"> 接过这份沉甸甸的礼物,卢怡恬同志深表感谢并指出:画册记载的80句心里话,是80份情深意长的牵挂。80载岁月流转似水,但英雄的精神壮举永不褪色。您们精心编撰的这本纪念册,定能让家乡人民真正感受到,为国家民族人民不惜肝脑涂地的民族英雄、时代先锋,人民从未、也不会忘记。做为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文明成果,犹如波澜壮阔的东海、巍峨雄浑的云顶山,一切抗战先贤的业绩情怀,将永远在家乡人民心中流传。</p><p class="ql-block"> 洪塘镇有关领导表示:继今年八一您前往洪塘镇石浔村激情讲授陈文总将军传奇人生与家国情怀后,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再次见到您,我们倍感亲切、非常高兴!是的,英雄从未远去,他们的精神,其实就藏在我们为民族复兴所迈出的每一个足迹里。我们要把这份“民族大义高于一切”的信念刻进心里,把“拧成一股绳”的劲儿续在当下,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让国家越来越强大。这才是对陈文总将军在内、那些长眠的民族英雄,对那段“曾经浴血卫山河”的峥嵘岁月,最踏实、最滚烫、最直接、最根本的告慰!</p> <p class="ql-block">卢怡恬(党总支原委员、市委老干部局银领宣讲员):</p><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方得始终》</p><p class="ql-block">——共和国“九.三”阅兵式观感</p><p class="ql-block">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荧幕上铿锵的步伐、巍峨的军容、先进的武器装备,不仅是共和国实力的真实展示,更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回响——这让我不禁想起厦门籍抗日名将陈文总,以及那一代人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的民族史诗。</p><p class="ql-block">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句响亮的历史口号,正是出自陈文总之手。做为政协文史工作者,本人多年来的研究与追寻,使我比常人也许更能深切体会这十四字背后的千钧重量。</p><p class="ql-block"> 陈文总从激浊扬清、抵制日货、支持学潮、投身革命、北伐经略、南昌起义、日本潜伏,到淞沪交锋、长城挥刀、绥远失地收复、台儿庄等一系列战事的策划实施,再到亚太局势的科学预判、国际重大情报的缜密推演、反法西斯联盟的维护巩固,贯穿新民主主义革命重要阶段尤其是十四年抗战全程。他不仅是一位骁勇战将,更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军事教育家,还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诗人学者书法家翻译家。他用文武双全的毕生实践,生动诠释了何为“忠勤”,何为“义勇”,何为“不忘初心”,何为实至名归的“中华文明”。</p><p class="ql-block"> 阅兵式上,年轻官兵目光如炬,装备现代化、信息化程度极高。令人非常感慨:这与陈文总那一代人的抗战环境已有天壤之别,但精神内核却一脉相承——那是对国家的忠诚、对和平的捍卫、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因此,红色精神不能只停留在课本里的历史章节,而应该是一种可感可传承、有温度有气场的生命力量。正如陈文总在诗中所写:“曾经浴血卫山河,其奈豺狼当道何。此日邯郸干净土,献身应不负廉颇!”这种以身许国、不计荣辱的气节操守,可以穿越浩浩时空,而依然滚烫如初。</p><p class="ql-block"> 通过近三十年史料挖掘比对与家族口述整理,我深刻认识到:历史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主体共同写就的。他们中有将军,也有士兵;有运筹帷幄者,也有默默牺牲者。纪念他们的最好方式,不仅只是回顾以往的勋绩,还应该将他们的精神品格、禀赋血性,有机地融入当代社会的价值建构中。“人活着不仅要有生命的长度,更要拓展其宽度与厚度。而这种宽度与厚度,正源自于对历史的敬畏、对精神的传承、对责任的担当。</p><p class="ql-block"> 我殷切希望并坚信:新时代的人们,一定能在宏大阅兵式的震撼之后,更静心聆听历史深处的回音,深切理解和平来之不易,明白强国必先强志、强魂、强魄。唯有如此,“伟大抗战精神”才能不断得到弘扬传承,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的熊熊火种才能代代传递、永不熄灭!</p> <p class="ql-block">  在迎接抗战胜利80周年和市老年大学成立40周年之际,市委老干部局和市老年大学隆重举办全市老干部暨市老年大学诗书画影作品展。市老年大学副校长、书画院院长周旻主持展览仪式。线上线下共精选450件(线下330件,线上120件)作品展出。入选作品主题多元,意蕴深远。其中就有对抗战岁月的深刻铭记、对英雄精神的崇高礼赞。</p><p class="ql-block"> 市政协离退休党总支委员、第二支部书记周旻,参展的国画闽籍新四军抗日英雄廖海涛人物造像,以书入画,书画通融,作品传神。市政协机关退休老干部罗钟、陈文坑、卢怡恬的书画作品也参展。</p> <p class="ql-block">廖海涛(1909年~1941年11月27日),福建省上杭县溪口乡人。192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5月领导当地农民暴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中共代英县委副书记、县苏维埃主席。1941年牺牲,时年32岁。</p><p class="ql-block">2014年,廖海涛入选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闽西南红军游击队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廖海涛任第四团政治处主任,奔赴皖南抗日前线。在战场上,他英勇杀敌,战功卓著。1939年冬,廖海涛任团政治委员,与团长卢胜一起率第四团到皖南集结,又由皖南进入苏南,在江宁、句容和溧阳、溧水地区开展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1940年2月,廖海涛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同年10月,廖海涛与旅长罗忠毅率旅部及中共苏皖区委机关移驻溧阳县塘马村一带。11月28日,日军集中步、骑、炮兵共三千余人,突然袭击塘马村。廖海涛与罗忠毅一起,一面组织旅部和苏皖区党委机关转移,一面亲率第四十八团第二营两个连和旅部特务连对敌阻击,掩护机关人员突围。他们十余次地打退敌人的冲锋,由凌晨一直坚持到中午,毙伤日军三四百名。但因深陷重围,无法突破,罗忠毅、廖海涛先后壮烈牺牲,二百七十余名指战员同时为国捐躯。廖海涛殉国时年仅32岁。塘马战斗后,新四军军部发出电报,昭彰两位烈士光辉的一生,缅怀他们的英雄伟业。</p> <p class="ql-block">  9月4日起,福建省政协、市政协在市美术馆联展书画作品,入选作品主题多元,意蕴深远。其中有对抗战岁月的深刻铭记、对英雄精神的崇高礼赞。市政协机关离退休党总支委、市老年大学副校长、书画院院长周旻创作人物画抗日英烈罗化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宝轩松涛(沈松宝):此次展出彰显了政协的特色、气势和魅力,值得学习参观交流。</p> <p class="ql-block">罗化成</p><p class="ql-block">原新四军第2支队军医处处长、抗日英烈</p><p class="ql-block">罗化成(1895年—1940年2月20日),福建上杭南阳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秋,他所领导的农民武装编入红军第4军4纵队,曾任红军特务大队队长、红军闽西医院院长、汀州福音医院医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副秘书长兼红军福建军区后方留守处主任等职。1929年12月出席古田会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11月,辗转至香港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37年8月回闽西南工作。1938年1月所部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先后任第2支队军医处处长、军需处处长、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等职。率部挺进江南敌后,兼管当涂、芜湖、江宁的地方工作,先后建立了县、区、乡三级抗日民主政权和中共基层组织,组织农民、青年、妇女成立抗日群众团体。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积劳成疾,患上重病。陈毅多次劝他去后方养病,但罗化成继续带病坚持在抗日前线工作。1940年2月20日,率部在大雪中与日军作战,受冻致病,在苏南竹箦桥病故。陈毅致词,称他是“新四军的优秀的领导干部”、“最实际的救国的革命人才”。</p><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 <p class="ql-block">开国上将杨成武(龙岩长汀人)</p> <p class="ql-block">开国上将叶飞(泉州南安人)</p> <p class="ql-block">开国上将刘亚楼(龙岩武平人)</p> <p class="ql-block">开国中将苏静(漳州龙海人)</p> <p class="ql-block">开国中将郭化若(福州鼓山人)</p> <p class="ql-block">开国首任福建省委书记、省长张鼎承(龙岩永定人)</p> <p class="ql-block">曾任新四军总政治部主任,建国后曾任农业部长、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龙岩新罗人)</p> <p class="ql-block">红军红小鬼,曾任上海市委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上杭南阳人)</p> <p class="ql-block">开国少将叶青山(龙岩长汀人)</p> <p class="ql-block">开国少将扬尚儒(龙岩连城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建籍83名将军名单:</p><p class="ql-block">上将:叶飞、刘亚楼、杨成武</p><p class="ql-block">中将:刘忠、苏静、张南生、陈仁麒、罗元发、罗舜初、袁子钦、郭化若、傅连璋</p><p class="ql-block">少将:丁甘如、王直、王胜、王平水、王全珍、王奇才、王贵德、王香雄、王集成、孔俊彪、孔瑞云、叶青山、卢克、卢仁灿、蓝庭辉、刘昌、刘彬、刘永生、刘振球、 刘禄长、 孙克骥 、李平 、李兆炳 、苏启胜 、杜西书 、 杨尚儒 、吴岱 、何廷一 、邱子明、 邱国光 、邱相田、 张力雄 、张元培 、 张日清 、张云龙 、张水发、 张廷发、 张宜步 、张新华、 张雍耿 、 陈挺 、张震寰 、 陈忠梅、 陈青山 、陈海涵 、 陈茂辉 、林伟 、 林遵 、林忠照 、 林接标 、范阳春 、罗斌 、罗洪标、 钟池 、 郭成柱 、 郭廷万 、 黄烽、 黄炜华、 黄鹄显 、涂则生 、 涂通今、 翁祥初、 彭胜标 、彭德清 、蓝文兆 、 阙中一、 赖光勋 、 雷钦 、廖成美、 廖步云 、 熊奎 、熊兆仁。 </p>